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电切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将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联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14年3月—2015年9月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极电切术治疗,2015年10月—2017年3月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灌流液吸收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灌流液吸收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手术,对照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45.5±1.3)min、排气时间(7.0±0.9)h、住院时间(4.3±0.2)d、术中出血量(24.9±4.1)ml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6.0%;对照组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2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电切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泉州东南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时间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子宫内膜容受性,术前、术后3 d微炎症状态。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术前,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低于术前,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升高,观察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可改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减轻术后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患者,根据术后宫腔再粘连预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雌孕激素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各36例,对比两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在月经恢复率(91.67%)、宫腔形态恢复率(91.67%)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采取雌孕激素+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式,不仅预防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正常率和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均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术式,但宫腔镜下电切术可显著缓解症状,术后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采取宫腔镜、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临床资料完整,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研究,每组35例。宫腔镜组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测定治疗前后FSH与E2,实施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宫腔镜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SH与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采取宫腔镜治疗与腹腔镜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量更少,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并发症少,而且可促进性激素正常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治疗疾病,观察组则行宫腔镜辅助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经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的发生率(P 0.05)。结论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月经量,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宫腔镜电切除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宫腔镜电切除术加以治疗,探究手术结局。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有效率为100.00%。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症状。结论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者,使用宫腔镜技术实施外科手术,可全面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息肉样腺肌瘤的宫腔镜表现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子宫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妇女发生率较绝经前高。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息肉样腺肌瘤患者采取宫腔治疗,效果显著。在宫腔镜下无特异性表现,所以需要采取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阴道行宫腔电切术术后给予宫腔管支撑预防宫腔粘连。方法择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7例宫腔占位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经产妇,绝经者12例,未绝经者55例。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点滴流血,经B超诊断,内膜薄,考虑子宫内膜息肉43例、粘膜下肌瘤24例。结果 54例病人月经恢复正常,17例复查宫腔镜,均无明显粘连。结论宫腔电切术后,给予宫腔管注入水囊支撑,可明显预防宫腔粘连,经济、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与屈螺酮炔雌醇联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均通过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可恢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情况,且不易复发,是治疗该病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67%,高于对照组的58.33%、86.67%,且观察组患者1.6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经χ~2检验,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6.8±11.8)min,平均出血量(41.2±10.8)ml,子宫穿孔1例,低钠血症1例,一过性发热2例,满意率96.15%(75/78)。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住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00%(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疗效较好,可以降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6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年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有效减少月经量,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腔因素所致不孕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68例。68例患者均采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妊娠率为76.5%;宫腔粘连组妊娠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黏膜下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能促使宫腔因素所致不孕患者妊娠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0例)和研究组(470例)。对照组行宫腔镜刮宫术治疗,研究组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5.53%)显著高于对照组(80.64%)(P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研究组月经量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H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四项维度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1%vs. 11.91%,P 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手术指标,恢复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探究宫腔镜电切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接受清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月经来潮时间、β-HCG水平恢复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宫腔镜电切术可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机体康复,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清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