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开发区医院2020年5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20例(12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眼底病变程度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70例(70只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50例(50只眼),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50只眼)作为对照组,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超声检测。比较三组视乳头区和黄斑区RNFL厚度,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和PDR组视乳头区中央、上方、下方、颞侧、鼻侧的RNFL厚度均较薄,且PDR组显著薄于NPDR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黄斑区鼻侧1 mm、上方3 mm、颞侧3 mm、鼻侧3 mm处的RNFL厚度较薄(P<0.05);与对照组及NPDR组相比,PDR组黄斑区各个检测点的RNFL厚度均较薄(P<0.05)。PSV和EDV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逐渐降低,NPDR组、PDR组的PSV和ED...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28例经临床确诊,及111例5年以上长期随访病例,观察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明确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诊断依据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2年1月经我科门诊确诊的2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根据患者的眼压情况,眼底照相所见,及视野改变,参考HRT、OCT等检查结果,将之分为高眼压型及低眼压型两组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中111例随访5年以上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28例中,高眼压型者126例,占55.3%,低眼压型者102例,占44.7%;药物治疗随访5年以上者111例,其中高眼压组72例,平均眼压下降33.55%,低眼压组39例,平均眼压下降13.93%。所有病例眼压均可控制在各自的目标眼压水平范围,眼底及视野损害无进一步发展。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另有15例药物未能控制眼压者行滤过性手术,其中11例成功,4例失败最终失明。结论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尤其低眼压型者,主要根据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杯凹陷、盘沿面积等的改变。(2)视野检查出现青光眼性损害,是POAG诊断的金标准。HRT、OCT仅作为参考。(3)目标眼压设定:早期患者为18 mmHg以下,或比基线眼压下降30%以上;晚期患者眼压应降至12 mmHg以下,介于早期与晚期之间的进展期患者,眼压应控制在15 mmHg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软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参照组(40例)患者传统小梁网切除术,给予试验组(40例)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完全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及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的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内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3个月、6个月和一年的眼压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停止使用其他类型的抗青光眼药物1周,观察组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每次患眼1滴;对照组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分别在早、晚8:00点各给药1次,患眼每次1滴。结果两组患者眼压基线水平昼夜眼压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6月后观察组昼夜眼压差(4.09±0.75)mm Hg、(3.87±0.68)mm Hg,低于对照组的(4.92±0.97)mm Hg、(4.76±0.89)mm Hg(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35.29%与观察组2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有价值的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100例(12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后囊切开术能够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9月这段时期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浅前房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共3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患者眼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视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分组方式,将掷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观察组Ⅰ级浅前房、Ⅲ级浅前房、滤道阻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浅房发生率,优化了眼压指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可靠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1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和中央前房深度水平。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效果及对患者眼压、视野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7例PO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拉坦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临床中采用不同分期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3组。虹膜红变组患者采取全视网膜光凝术方法,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基于此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基于前两组治疗方法采用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方法治疗。患者治疗后进行1~2年的随访,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取上述治疗方法后,虹膜红变组患者全部消退,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25眼(89.29%)消退,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17眼(85.00%)消退。治疗后,三组患者产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0%和45%,三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患者存在的分期差异,虹膜红变期及开角型青光眼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患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40例,根据不同类型分为A组(腹膜型)、B组(卵巢型)、C组(混合型),每组各80例,对比三组的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和C组的单侧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的痛经发生率低于B组以及C组(P0.05);C组的早期患者低于B组以及A组(P0.05)。结论经血逆流造成的内膜种植学说可能是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基础学说,腹膜型可能是先期病理改变。早期发现尤为重要,手术当中一定要高度警惕有无内异症病灶,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患者生育以及降低复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的一类致盲眼病,多发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存在能够识别的早期阶段或者潜伏期,在出现症状前可将患者疾病检出,手术治疗虽然存在良好效果,能够对眼压进行有效控制,保护患者的视神经,避免降低视力,但还不能明确得到放弃或者选择治疗需要抚触的潜在利益或者代价,且40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存在3%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在每筛查100人中,大约能够发现3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较低的发现效率,所以,需要高度重视早期筛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工作,强化国内基层医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筛查工作,有利于预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显著降低了青光眼致盲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眼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黄冈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60)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7天视力水平、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侧开孔推杆并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利用侧开孔推杆并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使用侧开孔推杆不锚定非骨折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腰痛程度、椎体恢复情况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的Cobb角低于B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中线高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侧开孔推杆并靶向锚定式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较显著,可以减轻其腰痛程度,增强其腰椎功能,促进椎体恢复,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眼压下行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均以药物治疗,以治疗后眼压是否有效为依据分组:A组(24例药物控制眼压正常),B组(24例药物降眼压无效),均行施以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手术,比对2组疗效。结果 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B组3例发生功能性滤过泡;20例视力提高;A组4例发生功能性滤过泡;18例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高于A组的8.33%(P0.05)。结论对原发性青光眼用常规药物治疗后,发现降眼压效果无效时,对其行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眼压高低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青光眼手术可有效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眼内压低于治疗前,视野范围大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眼内压低于对照组,视野范围大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