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学教学工作体系中,语文作为一门重点的公共文化课程,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语文学科中包含着传统文化思想,品格素养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讲,学习语文能够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储备,提升道德素养。医学专业是大学领域重点专业,学校需要合理借助语文学科载体,向医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道德素养,以及医学领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大学语文教学与医学生生命教育融合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展开有效的分析,从而为实现医学生医德素养建设与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21世纪综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预防医学教育教学应顺应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在预防医学专业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应改革传统教学思维,创新教育理念,实现"素养教育"培养出"创新型"医学生的思想转变;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环节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理论,培养其批判思维;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毕业实习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实现创新意识向创新能力转变;并在考核形式上给予学生较客观的评价。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预防医学生,才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医学研究领域,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也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目标,批判性思维能力更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方向。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从优化整合《医学研究方法》课程出发,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对该门课程的结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式进行改革,努力提升临床专业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医学研究能力,为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实施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中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提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描述上海健康医学院建立的医学双语文档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及其特点,以实际操作的方式探索医学院外语教师培养医学生术语管理能力,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而多维度地强化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意识。方法 将 90 位参与医学文档设计项目的学生,按专业分组进行实验,并引入案例展示学生实训结果。其中,分别对学生术语管理能力的掌握度、排版设计知识的掌握度、相关医学知识运用能力及企业对文档项目的认可度进行评价。从教学实验效果看,学生各项评价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提升。结论 实训平台结合培养医学生专业需求,以翻译的表达准确、信息适用、呼唤转化为原则,利用数字化术语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文本再创造能力,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求知欲,还提高了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手段来加以实现。本文结合我院高职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对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视角探索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和具体措施,强调课程思政元素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和管理,拓展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紧密精神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以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为基础,有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密切结合专业知识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融入互联网+技术,从综合的角度提升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更好的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精神卫生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40余年,国际医学教育界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医学专业教师需要接受正式的、有效的教师培训,从而能够具备系统的理念,采用适宜的方法,完成教学、评估和反馈的过程,形成了“临床医生-教育者”这样一种医科专业教师的专属概念。“临床医生-教育者”整合了医疗、教学和学术,对医学专业教师胜任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进行了定义。近10年来,我国医学教育界也认识到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相应地引导和开展了医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与发展。本文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新时代医科教师教学岗位胜任力的框架,以及我国新时代医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疑虑,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是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需要,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是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需要;第二,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现状是:缺乏完善的教学模式,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第三,医学本科教育中医患沟通的培养,应言传(设置专项课程、开展专题讲座、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活动)、身教、实践,通过专业规范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能完善医学生的教育结构,同时提高医学生的整体能力,为医学生成长为优秀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以人为本,坚持在课程教学各方面融入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达到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阐述医学影像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医学影像学具有医、理、工交叉学科特点、理论、技术发展迅速以及学习过程体现辩证思维及课程实践性强等,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展示学科辉煌发展历史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及临床实践中言传身教,把思政教育元素如盐渗水般融入医学影像学课程理论课和临床实习,发挥思政与专业相互协同的效应,使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技能教育相统一。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又具有正确职业观、良好职业素养的德才兼修医学生,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教学中教师是关键,临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临床教师是教学医院工作的人员,承担着临床和教学的任务,具有医师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特殊性。文章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文献查阅,结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对策和措施,以及培养成效4个方面探讨了对临床教师进行培养的重要性,旨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并为地方医科大学培育优秀医学事业接班人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对于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只有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在日后艰难繁重的医疗实践工作中有所作为。本文将简要分析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指以各门各类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政治观点、理想信念及道德规范等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在各高校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必然。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根据专业特色凝练思政元素融入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爱国主义及爱岗敬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及培养创新思维等方式,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医学人性化、人文化的回归要求医学教育融入和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在对医科大学教育理念、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医学生人文素养养成规律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人文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建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一二三"模式,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公民志愿者行动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医学专业人才素质培养合一。  相似文献   

14.
医学教育不仅是讲授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医学生疾病诊治的能力,更要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务工作者。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从一线临床医生兼教师的视角,以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构建为切入点,从医学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妇产科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妇产科学思政元素选择与融入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医学课程思政目的在于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将思政教育贯穿和渗透在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课程思政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有机地融合到妇产科学的教学大纲里,应遵循“六性”原则:兼顾专业性和科学性,贯通历史性和前沿性,突出实用性和社会性。可从历史及沿革、热点、名人、身边人和身边事、真实病例等5个方面选择思政元素。专业课程树人,思政课程立德,同向同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医学生。  相似文献   

15.
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医学生沟通能力弱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提高临床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分析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将共情教育融入到临床沟通教学中,实现临床共情与护理服务、护理礼仪、护理技能的有机结合,在提高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的同时促进了沟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对于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两方面能力也是无法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的。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可以尽早帮助医学生完成由高中生向医学生的转变,并且在接触临床工作中逐渐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已经提高了对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的认识,然而由于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设立时间不长,教学内容及形式尚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医学生教育成果不是非常理想,对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的普及及提高医学生的认可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笔者多年担任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带教老师,将通过科研指导,临床教学及人文素质培养三方面,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未来该教育模式的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能清晰传递自己的思想、能清晰理解对方语言、能辨清歧义等语言能力,是医学生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但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医学生语言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国内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缺乏比较专业、系统、高效的培养方案设计,语言能力方面的教学基础相对薄弱,质与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目前有关医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也还不够系统深入。文章针对这一现状,从语言能力培养的本质规律特征出发、从医学生专业和职业特点出发,对医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案和路径做研究探讨,以期为这方面的发展完善做有益的建言。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是当前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拟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分析、教学评价及未来展望。思维导图是结合左右脑功能的有效思维锻炼工具。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理论基础:脑科学理论,格式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视化教学理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可行性:思维导图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储备热能。思维导图有助于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主观评估法及创新思维量表评估法。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尚需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途径。未来也许结合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和思维导图一起,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要求和发展。生物化学是医学、药学、生物学等生命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生命教育包含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其内容与课程思政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实现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弥补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不足的缺陷。本文分析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对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和探究,并对课程思政建设途径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3所医学院校1338名医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及其学业表现进行问卷调研。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整体比较稳定,专业思想稳定性与医学生的学业表现呈正相关。对学习成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和对医学的学习态度进入方程。提示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优化医学课程设置、重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以便能坚定其专业思想稳定性,提高学业投入度和学习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