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128层螺旋CT(128-MS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进行评价,以此总结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所检出的斑块CT值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性质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同时比较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两种方法测量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软斑块、中间斑块、钙化斑块数目及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钙化斑块引起的轻度狭窄多,非钙化斑块引起的中度及重度狭窄多;128层螺旋CT与CAG检查方法在诊断管腔狭窄的相关性好。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有利于分析和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其引起的管腔狭窄,测量准确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联合心肌酶检查应用于急性心源性胸痛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作为治疗组,抽取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MSCTA(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清心肌酶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经MSCTA联合心肌酶检查诊断急性心源性胸痛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86.6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分辨钙化粥样斑块CT值为(341.65±308.42)HU,非钙化粥样斑块CT值为(59.88±67.93)HU,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联合心肌酶检查应用于诊断急性心源性胸痛效果良好,准确率较高,同时对判断冠状动脉斑块与狭窄性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高尿酸血症共148例,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正常16例,占10.81%,颈动脉粥样硬化132例,发生率为89.19%,其中单纯颈动脉内膜增厚20例,颈动脉斑块形成66例(其中单发斑块24例,多发斑块42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46例(其中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或闭塞16例)。结论高尿酸血症可以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75例,实施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扫描,B组75例,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A组诊断符合率为93.33%,B组诊断符合率为84.00%,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后经介入手术确诊发现,A组有轻度狭窄3例确诊为中度狭窄,中度狭窄2例确诊为重度狭窄。B组有管腔闭塞4例和中度狭窄3例均确诊为重度管腔狭窄;中度狭窄2例和轻度狭窄3例,经介入治疗中显示,均为重度主干狭窄,或为多支病变。结论:对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诊断时,选择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扫描,可显著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促使患者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并有外周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平均年龄(47±5.9)岁,糖尿病病程在2~14年,平均病程(6±1.2)年;其中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为观察组A,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者60例为观察组B,取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外周动脉膜的厚度检查并统计结果。结果:观察组A的左、右侧颈动脉IMT值对照组高,观察组B左、右股动脉IMT值较对照组高;观察组B下肢血管狭窄率、血管闭塞率,硬化斑块发生率、踝肱指数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A左、右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左、右侧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与对照组。结论:超声诊断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对临床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104例经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组,10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检测入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结果研究组中膜增厚伴斑块患者79例(占75.96%),患者管腔狭窄位置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与卒中部位具有同侧相关性,对照组中膜增厚伴斑块患者12例(占1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能谱CT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予以颈动脉超声和能谱CT检查,以病理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斑块数量、性质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比较不同成分斑块的有效原子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0例疑有颈动脉病变的患者检查分析。结果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者41例(68.33%),早期动脉硬化者12例(20.00%),颈动脉无明显形态结构改变者7例(11.67%),动脉硬化总检出率88.33%。检出斑块的病例中,5例为软斑(8.33%),10例为硬斑(16.67%),7例为混合斑(11.67%),19例兼有硬斑与混合斑(31.67%)。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21例(35.00%),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11例(18.33%),位于颈外动脉起始部3例(5.00%),位于颈动脉内多处者6例(10.00%)。颈动脉轻度狭窄32例(53.33%),中度狭窄7例(11.67%),重度狭窄2例(3.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能够动态观察斑块的变化,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颅脑外伤患者40例,根据不同检查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20例实施多排螺旋CT,对照组20例实施单排螺旋CT,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对颅脑外伤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关系使用高频彩超进行评价的效果开展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脑梗死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颈动脉硬化和斑块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和MRI检查,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斑块产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IMT值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63例检测出斑块,占78.75%;对照组中,24例检测出斑块,占31.58%,两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多普勒检查价格低,无创伤,可重复,在临床中具有较多的营养,对预防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早期不稳定性斑块和脑梗死的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实施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MT和OX-LDL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实施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仅能使不良反应率的发生降低,而且还能使炎性因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内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斑块性质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非脑梗死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数量和性质,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样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BG)、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软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C、LDL、BG、Fbg等血液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患者的TC(β=0.325)、LDL(β=0.351)、BG(β=0.297)、Fbg(β=0.413)水平均与其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不稳定增加可能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较高的TC、LDL、BG、Fbg水平是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设定为观察组;并对脑梗死患者68例,经彩色超声检查,设定为对照组,均采用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可有效判定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0月18日—2017年12月26日),电脑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对两组诊断符合率以及误诊率和漏诊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漏诊率、误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胆红素、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54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依据静脉狭窄程度分为54例轻度狭窄、28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对比患者间血清学指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各项血清学指标均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随狭窄严重程度升高而下降,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随狭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胆红素、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呈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采取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定为研究组,而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自愿接受超声诊断,观察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颈动脉IMT、斑块率、狭窄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在下肢动脉IMT、斑块率、狭窄率、闭塞率上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有不错的价值,能明确显示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增厚,同时检出斑块与狭窄等情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技术诊断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依次从颈总动脉膨大处、颈内、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内径到颈总动脉内中膜做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技术检测,观察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态及性质,计算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共检出302个斑块,其中硬斑66%,软斑26%,溃疡性斑块8%;斑块发生部位:颈总动脉25%,颈动脉膨大处60%,颈内动脉10%,颈外动脉5%;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55%,中度32%,重度8%,闭塞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确定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诊断闭塞,同时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给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IMT,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性质。结果脑梗死异常检出率为78.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40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则采取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确诊率为95%照组的诊断确诊率为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