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服药、复诊依从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极大减少各科患者术后发生下孩子深静脉血栓情况,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8年8月-2019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剖宫产的7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即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比对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9.49%,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为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同时还能促进护患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施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其他一般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对照组血栓形成10例,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施行舒适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对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行有效术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2016年6月—2018年3月医院接收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则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对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6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0.65%,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妇科盆腔手术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1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每组各55例。将两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症状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下肢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行骨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和护理,如疾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指导、饮食和下肢活动、抗血栓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可减少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骨科大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大手术患者14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实验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以及血液流变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照组的血栓形成率为21.2%,实验组为3.7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实验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可知对照组为78.8%,干预组为96.3%,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20例)给予预防性护理,对照组(420例)给予一般护理。比较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术后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4.5%(61/420),5.2%(22/420)两组比较(x2=20.328,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1%(349/420)与98.8%(415/420),在统计学上(x2=13.31,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42.68%),其中有1例发生肺栓塞,而试验组患者中,术后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发生率,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价值,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治疗的90例DVT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DVT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DVT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DVT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占比以及护理观察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以降低DVT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7年1月住院部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昏迷中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7年7月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NRS评分、可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NRS评分、恢复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评估量表在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分别应用Wells临床评估量表与Autar量表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15.6%,观察组是6.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tar量表在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高于Wells临床评估量表,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各2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与舒适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患者焦虑程度降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