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
目的分析不同降糖方案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的糖脂代谢各项指标下降程度与胰岛素皮下注射组以及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上述三种治疗方案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脑卒中风险明显增加。尽管目前T2DM患者有脑卒中高危因素及合并脑卒中时的降糖理论和治疗有很大进展,但我国该类患者在个体化用药、新药临床使用及T2DM患者卒中的控制率、达标率仍较低,且降糖药物如何选择仍然不清楚。因此研究不同的降糖药物对T2DM患者脑卒中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不同降糖药物对T2DM患者脑卒中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安全、有效、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
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验的应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糖检验的5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53例同期进行血糖检验的健康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对血糖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健康妊娠者的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定期检验血糖,并及时发现以及干预,使其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胎儿和产妇的不良症状,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定期的血糖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0)
目的分析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糖检验方法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1~12月接诊的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血糖检验选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实验组血糖检验选用已糖激酶法。对比两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早期检出率相对比较高,94.74%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检出率相当,分别为91.67%和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血糖检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已糖激酶法,均有较高临床价值,但已糖激酶法早期检出率相对较高,应视个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Sperl-Hillen JM O'Connor PJ Rush WA Johnson PE Gilmer T Biltz G Asche SE Ekstrom HL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2,4(2):45
初级保健医师(primary care physicians,PCPs)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很大.为了评估以病例为基础的模拟教学法是否可以提高初级保健医师对糖尿病的诊疗水平,美国明尼苏达州健康合作者研究基金会和医疗集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研究选择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健康合作者研究基金会和医疗集团旗下的11个诊所的41名初级保健医师,随机分为参与模拟教学组和不参与模拟教学组.在模拟教学组中,给每位初级保健医师派发了1 2个2型糖尿病的模拟病例,这些病例都是针对研究人员在电子病历中观察到的初级保健医师诊疗水平的不足之处所专门设计的,每个模拟病例都需要初级保健医师在15分钟内完成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0)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后,血糖控制以及糖尿病费用的改善情况。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和糖尿病教育,对两组的临床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治疗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情况比对照组优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其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加深,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对血糖控制以及降低治疗费用均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技术对不同治疗方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治疗的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分为A组(非胰岛素治疗,98例)、B组(胰岛素治疗,64例)。A组随机分为A1组和A2组,各49例;B组随机分为B1组和B2组,各32例。A1组和B1组采用血糖仪进行14 d的定点血糖检测,A2组和B2组采用FGM技术进行14 d的实时血糖监测。观察比较治疗后A1组与A2组之间、B1组与B2组之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2组和B2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控制效果和血糖达标情况分别优于A1组和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2组和B2组低血糖持续时间分别短于A1组和B1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低于A1组和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M技术对不同治疗方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佳,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9.
殷华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5)
目的分析社区动态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子档进行共享,各自筛选出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仔细研究和对比,对患者实施无障碍24…h动态健康管理。分析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制定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饮食、运动方案与我院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2组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动态健康管理,比较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定期体检、药物调整、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自我监测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以及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动态健康管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平稳管理,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控制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建立健康档案、及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进行随访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空腹C肽(FCP)和餐后2h C肽(2h CP)较干预前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体质量指数(BMI)影响不大。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外医学研究》2015,(34)
目的:分析不同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探寻简便、有效、安全的胰岛素强化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瑞格列奈治疗;C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在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的情况下,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体重、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低血糖事件、甘精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体重、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甘精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IS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10次;B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ISI及甘精胰岛素剂量均明显降低,餐后CP 2 h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3次;C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IS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0次。B组治疗后的餐后CP 2 h明显降低于C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分别联用门冬胰岛素、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强化治疗初治2型糖尿病,其降糖疗效相当,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餐后胰岛功能,减少甘精胰岛素剂量,发生低血糖次数少。从效果、安全、方便的角度考虑,三种强化治疗方案中,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值得临床上首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
目的探析老年脑卒中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卒中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运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脑卒中伴精神障碍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与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0例G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血糖控制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BG、2 h PG、Hb A1c改善程度较之对照组更佳,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4.16%比对照组29.23%低,且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GDM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少孕妇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与美国内分泌协会(ACE,注:ACE是AACE下属负责教育的分支机构,实际是一个协会)在AACE年会上共同发布了新版糖尿病综合管理流程图,该图包括糖尿病前期管理、血糖控制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超重和肥胖患者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纠正以及加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流程图,其中有关血糖管理部分见图1。 相似文献
15.
《中外医学研究》2015,(32)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模式对各年龄段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20~40岁)、B组(40~60岁)、C组(60岁以上),每组30例,监测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前后(1个月、6个月、1年)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变化。结果:自我管理模式实施后第一个月,年轻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能力最好(P0.05),一年后老年人的血糖控制能力最好(P0.05),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血糖控制能力随时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充分调动护理资源,对糖尿病患者现有实施的自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各个阶层的患者加强专业化的教育和监督指导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范廷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血糖控制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一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日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和糖化血红蛋白波动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3)
目的研究探讨问题跟踪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与临床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24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问题跟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效果良好,观察组患者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行问题跟踪护理,对控制患者血糖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中外医学研究》2015,(27)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心理弹性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应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对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试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水平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较差,试验组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弹性明显提高,且试验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视,探索合适的护理心理干预方式,帮助患者接受现实,增强心理弹性,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1重症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危害重症糖尿病患者处于严重应激状态,不论既往是否合并有糖尿病,都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这是与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的肝糖输出增多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1]。不同血糖水平与感染性并发症的荟萃分析显示:血糖从8.0mmol/L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