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能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01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镇静剂和肌肉松弛药作用下进行俯卧位通气,分别检测记录患者俯卧位通气前、俯卧位通气1小时、俯卧位通气2小时、仰卧位通气1小时、仰卧位通气2小时5个时间点的氧合能力[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_2,FiO_2)]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每搏量、每搏量变异率)变化情况。结果俯卧位通气1小时和俯卧位通气2小时,Pa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俯卧位通气前(P<0.05),至调整为仰卧位通气1小时仍可见明显的改善效应(P<0.05)。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和俯卧位调整为仰卧位时,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2小时内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能力,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及并发症、家属满意度、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通气后平均动脉压高于通气前及观察组(P<0.05)。通气后,两组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均高于通气前(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压、氧合状态改善均有积极意义,可保持血压稳定,安全性高,可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患儿家属更满意此种体位效果,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时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进行治疗的ARDS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2019年1月—2019年8月),利用随机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命名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将集束化策略护理实施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压力性损伤、低血压、误吸、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满意度,判定护理效果护理效果判定。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结果统计学优势显著(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相比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时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利于减少患者通气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此项研究调查重点围绕ARDS患者其俯卧位通气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干预执行并讨论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让我院接收的ARDS患者参与本次设定时间为2017年4月—2019年6月期间的实验阶段,按照分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6例)与试验组(36例),前者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后者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并基于此对两组患者所反馈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所得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22%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4%,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78%,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通气以及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体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2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比两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FVE_1、FVE_1/FVC、动脉PaO_2更高,动脉PaCO_2和CRBSI、CAUTI和VAP指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ICU机械通气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并ARDS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各指标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能够显著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早期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早期给予俯卧位通气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患者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顺利转出监护室(ICU)。结论俯卧位通气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血液灌流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8月17日-2017年5月23日64例ARD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在此基础下,观察组联合血液灌流。观察两组ICU治疗、机械通气、血液滤过情况及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液滤过次数分别为(10.18±1.72)d、(6.03±0.67)d、(5.14±0.50)次,治疗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169.77±7.75)mm Hg、氧合指数(236.09±8.4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应用ARDS中,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ARDS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ARDS重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氧合指数,护理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氧合指数护理前、护理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3 d、7 d、14 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呼吸机时间、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RDS重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氧合指数,促进患者更快恢复,临床疗效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监测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研究组患者放置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并补液;对照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根据中心静脉压指标对患者补液。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和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氧合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上述指标差异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与治疗前24小时比较均降低,氧合指数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ICCO可直观反馈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可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对患者的补液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int,NICU)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新生儿重症MAS患儿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纠正酸中毒、呼吸机支持、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上机前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100~200mg/kg气管内滴入。比较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pH值、肺氧合功能、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6、12、24、48、72小时动脉血气分析pH值比对照组较快改善,1、12、24小时氧合指数(O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S治疗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应用机械通气、用氧时间及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体位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入住的4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将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压力、平均动脉压、心率、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压力、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并发压疮1例、耳廓损伤1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优于对照组并发压疮3例、耳廓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结论术后患者使用侧俯卧位护理干预,有利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n=50)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变化更为明显(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00%/34.00%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避免医源性损伤,改善患者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心理干预护理模式的效果,评定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5例。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加行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等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HAMA以及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 PG,Hb A1c,HAMA,HAMD指标记录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优化心理状态,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7例患者均进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单肺通气5分钟PO2减少,并低于其余时间点;PCO2增加,并高于其余时间点。结论单肺通气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于患者的动脉氧合与内分流影响度低,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聚焦解决方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7 月 -2021 年 8 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老年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100 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指标的影响。应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前 PaO2、PaCO2、氧合指数、SAS、SDS 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氧合指数均较对照组高,且 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 SAS 和 SDS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接收并实施肛肠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依据不同体位摆放方式分成3个组别,对照1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俯卧位治疗,对照2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截石位治疗,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侧卧位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舒适度均高于其他两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并配合侧卧位,能够在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取得较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共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新生儿给予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P 0.05,而治疗后两组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均改善,而观察组氧合情况以及酸碱度、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5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探讨其通气前和通气后2小时和24小时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治疗联合NIPPV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前后的相应指标有所变化,135例患者通气后2小时和24小时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均较通气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通气后2小时和24小时pH、PaO2和SaO2均较通气前上升,PaCO2均较通气前下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常规治疗联合NIPPV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进行CRRT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以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接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治疗,记为常规治疗组,对剩下的30例患者进行CRRT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记为联合治疗组,对其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进行CRRT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以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还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