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改良肩胛骨控制训练对锁骨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腕踝针联合改良肩胛骨控制训练, 两组患者均维持8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8周后, 观察组VAS评分[(2.15±0.73)分]低于对照组[(4.32±1.04)分], P<0.05。治疗8周后, 观察组肩关节前屈[(163.54±8.25)°]、后伸[(39.18±2.45)°]、外展[(158.15±10.89)°]及Constant-Murley评分[(89.53±5.84)分]、BI[(60.21±8.31)分]均高于对照组[(147.59±6.77)°、(34.11±1.78)°、(146.25±7.78)°、(74.32±4.11)分、(47.77...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VSA疼痛评分、住院时间、AOFAS总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结果观察组VSA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94±0.68)分、(10.8±3.4)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OFAS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74.68±12.26)分、(86.33±14.20)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减轻软组织损伤,并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98例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单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9例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性指标、术后疼痛及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踝与后足评分(76.68±6.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35±6.23)分,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及背身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状况,临床骨折固定效果较好,降低术后固定失败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促通技术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PEFES治疗仪,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低频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每天20分钟,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测量两组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FES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在肩袖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8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两组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观察组予以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 对照组予以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 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1.25±0.27)分]低于对照组[(1.78±0.29)分], 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评分[(80.63±6.28)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83.41±6.42)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30.41±2.05)分]高于对照组[(72.34±6.15)、(75.12±6.37)、(26.41±2.87)分], 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前屈度[(145.21±10.32)°]、外旋度[(47.42±4.16)°]高于对照组[(132.47±10.15)°、(40.25±4.04)°], 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指数量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与研究组(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活动度与手术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为(89.9±7.1)分,高于对照组的(80.4±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中使用3D打印技术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痹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联合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秋水仙碱联合热痹散外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疼痛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9%显著优于对照组96.6%(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1.0±0.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2.5±0.5)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观察组采用秋水仙碱和热痹散外敷治疗,能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置入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MIPO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术后1、3、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1.52±20.42)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95.07±18.16)分钟](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5.42±12.10)天]明显短于对照组[(80.11±10.46)天](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72.21±7.69)分、(81.43±9.24)分、(90.08±9.68)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63.48±8.69)分、(75.10±8.87)分、(81.24±9.10)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IPO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较好,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对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组早期行负重锻炼,对照组予以石膏固定6周之后允许患者负重。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术后8周,观察组踝关节周径差为(0.56±0.29)cm,低于对照组的(1.23±0.4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90 0,P0.01)。术后8周观察组踝关节Kofoed评分为(88.3±7.5)分,高于对照组的(76.9±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67 7,P0.01)。结论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加快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2日—2018年7月22日期间本院抑郁症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UPDRS评分(51.59±1.38)分、治疗后4周UPDRS评分(48.56±2.45)分、治疗后6周的UPDRS评分(41.22±1.19)分、治疗后2周HAMD评分(25.33±1.86)分、治疗后4周HAMD评分(20.59±1.28)分、治疗后6周HAMD评分(12.38±1.07)分、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抑郁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25例,给予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采用Kofocd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Kofoed评分总有效率为96.0%,且术后(86.3±5.8)分明显高于术前(55.2±11.9)分(P0:01)。结论采用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创作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踝泵运动结合推拿按摩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踝泵运动结合推拿按摩,对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AOFAS踝-足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AOFAS踝-足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6.33%(P 0.05)。结论踝泵运动结合推拿按摩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骨科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39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作为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观察组,统计护理结果。结果在疼痛评分上,观察组术后5天、出院前评分分别为(3.10±1.14)分、(0.55±0.10)分,对照组术后5天、出院前评分分别为(5.16±1.32)分、(1.89±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减轻患者疼痛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医用几丁糖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臭氧膝关节腔冲洗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X线影像学分级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0.72±0.21)分,(2.25±1.13)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1.22±0.33)分,(4.18±1.4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X线影像学分级Ⅱ~Ⅳ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几丁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2日—2016年7月22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2.69±0.55)分、24小时疼痛评分(1.79±0.36)分、72小时疼痛评分(0.44±0.78)分、出血量(37.42±3.85)ml、手术时间(49.32±5.47)min、排气时间(9.21±1.69)h、下床时间(10.65±2.58)h、总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项婷玉 《医药前沿》2022,(10):127-129
目的:分析远红外穴位贴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腰扭伤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远红外穴位贴结合针刺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各4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评分(ROM)和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各关节功能指标、Kofoed踝关节评分、优良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实施股四头肌训练,观察组(52例)实施中医配合股四头肌训练。于治疗前后行股四头肌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评定、疼痛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峰力矩、总功、功率、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增加,疼痛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峰力矩、总功、功率、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CPM)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4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护理;46例观察组,在术后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接受CPM。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差值分别为(31.81±7.62)º、(4.49±0.14)º均大于对照组的(16.41±5.82)º、(4.24±0.12)º(P<0.05);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与术前差值(40.28±5.47)分较对照组的(4.24±0.12)分高(P<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患者行CPM,可使患者屈伸活动度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其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从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历单双号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为(17.4±7.4)分,治疗后的评分为(57.9±15.4)分,观察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为(18.1±7.3)分,治疗后的评分为(71.3±15.2)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