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6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0.65%,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妇科盆腔手术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6例,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比例各38例。予以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围术期护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并予以围术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施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其他一般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对照组血栓形成10例,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施行舒适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对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1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每组各55例。将两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症状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下肢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行有效术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行骨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和护理,如疾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指导、饮食和下肢活动、抗血栓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可减少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行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8例THR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下肢DVT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APTT)较干预前均缩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较干预前均降低,且对照组PT、APTT均短于观察组,FIB、D-D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R患者给予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避免术后下肢DVT发生,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明显提升,利于下肢血液循环,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是否可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3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为0.00%(0/36),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为10.81%(4/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 5,P=0.042 4)。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20例)给予预防性护理,对照组(420例)给予一般护理。比较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术后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4.5%(61/420),5.2%(22/420)两组比较(x2=20.328,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1%(349/420)与98.8%(415/420),在统计学上(x2=13.31,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功能锻炼护理与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率为95%,对照组康复率为70%,观察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顺利康复出院。可见,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手术后增加必要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发症,使患者可以顺利康复出院,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0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1例,采用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下肢静脉置管溶栓、血栓抽吸、支架植入等综合介入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患肢肿胀改善、深静脉血流恢复通畅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14例中央型血栓患者经介入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静脉血流恢复、无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7例混合型血栓患者静脉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2例,未能再通2例。3例患者出现血栓后遗症。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静脉通畅率高,疗效确切,中央型治疗效果好于混合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极大减少各科患者术后发生下孩子深静脉血栓情况,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治疗,对预防患者发生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物理性预防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治疗,相较实施常规物理性预防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优化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置管溶栓与传统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采用置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100例仅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患肢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通畅率、病理性反流率、肢体再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疗程短,静脉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预防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采用预防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对照组患者没有采取预防血栓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概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1例,通过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患者均康复,并且没有发生肺栓塞。由于对照组没有采用预防血栓治疗,因此效果比治疗组差,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2例,肺栓塞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加强风险意识这方面教育,积极稳妥地进行术前术后治疗,可显著使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子宫全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子宫肌瘤患者优质护理,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制定子宫全切术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仍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分别为6.67%、22.22%,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子宫全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住院治疗成本,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开放性气胸、深静脉血栓、胸膜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26.67%)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