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叙事医学训练对培养实习医师共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7级长学制实习生62名,开展叙事医学讲座与平行病历书写培训;利用杰佛逊共情量表(学生版)、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量表及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比较学生在培训前后的评分差异,评价相关能力的变化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 共情量表培训前评分为(79.77±5.93)分,培训后为(83.13±11.56)分;沟通行为量表培训前评分为(174.69±22.33)分,培训后为(188.27±15.78)分;沟通态度量表培训前评分为(83.35±5.52)分,培训后为(87.34±9.46)分;培训后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对叙事医学培训的满意度为93.55%;访谈对象认为叙事医学培训使自身的认知及情感能力得到提高,对生命、疾病、死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结论 对实习医师开展叙事医学训练十分重要,可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同理心和责任心,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升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实现医患间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2.
以“始于基层,聚焦健康,关注人群”为理念,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的要求,引入叙事医学教学实践,突出全科医学特色,构建系统化全科医学职业素养教学体系。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5个年级共完成叙事故事1?739例、平行病历362份,出版《叙事医学-医患故事70例》。研究结果表明,叙事医学教学和实践提升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职业认同和医患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3.
叙事医学是以叙事能力为基础,同时具备对医生、患者、同事及公众高度复杂叙事情境理解力的医学实践活动,此类实践的核心是共情与反思,它有利于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以及对患者的共情能力。目前临床实习医师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着教育理念较落后、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精神培养与临床实践脱节等不足。基于叙事医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既可作为原有临床教学模式的人性化补充,又可以运用到儿科临床教学中。它能够激发实习医师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同理心,以此增强他们学习儿科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将实习医师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理念倡导落实到制度安排,在叙事医学的加持下植根于临床土壤,培育实习医师仁爱、慈悲、怜悯、敬畏的职业品格与修养。  相似文献   

4.
叙事医学是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临床实践方式。平行病历作为叙事医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临床教学中引入文学叙事的理念和方法,从而创立的一种新的病案记录形式。平行病历就是通过医者对患者方方面面情况的记录,在此过程中医生对患者产生共情,同时也是医生对整个诊疗过程的思考,从而使医疗活动更趋于完善,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过程。目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对于叙事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尚缺乏足够的关注,平行病历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应用尚少,文章通过学生在传染病教学的临床实践初步探讨了叙事医学之平行病历在传染病临床人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文素质在医学实践中的落脚点就是共情能力。借助叙事医学与平行病历的理论和方法,北大医学部开展共情教学实验,利用医学人文的理论指导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将要从事基层医务工作的高职医学生开展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附属医院实习的2011~2012级高职实习生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就是否开设《医患沟通学》理论实践教学;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实施医患沟通训练;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医患沟通效果评价,医学生医患沟通效果自我评价及毕业考核综合成绩进行评价。结果高职临床医学课程导师制学生在增加了《医患沟通学》的学习与实践之后,学生熟悉医患沟通的基本理论,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充满自信心,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尊重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医患沟通,沟通控制能力较好,学生毕业综合成绩提高。结论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补充,《医患沟通学》教学与实践应该在所有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NM)简单来说即为讲故事,是指医生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动的医学,是医学与叙事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培养医生的叙事能力来达到与患者共情,真正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使医患双方彼此信赖。急诊医学是一门直面生死的学科,这里每天都会上演着世间的人情冷暖,所以叙事医学与急诊医学紧密相联。将叙事医学应用于急诊医学中不仅有助于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能不断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医疗救治能力及沟通技巧。只有将叙事医学与急诊医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才能使急诊医学走得更远,医患间的关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医患关系教育是贯穿肾内科临床教学工作全程的重要内容。医患沟通伴随各项医疗活动,随着当今社会全民法律意识的全面提高,医患沟通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临床医学教育从桥梁课程如诊断学的学习阶段学生正式接触患者及家属。肾内科慢性疾病患者合并较多心理问题、桥梁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基础知识、人文认知相对较为缺乏、且目前我国对于医患关系在肾内科桥梁课程教学阶段暂缺乏成熟的培养模式,因此,教学效率也因学校、因人而异。做好此阶段医患沟通技巧的教学需要从教师、学生素质、教学模式及评价系统等各个方面不断改进才能培养出有医患沟通能力,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改进能适应肾内科医疗环境的优秀医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儿科进行实习的医学生4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实习,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变化比较,及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核心能力评分中临床护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教学咨询、评判性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为日后临床医患沟通方面建立良好的基础,更符合日后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增强肿瘤科临床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建立更加协调的医患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至我院肿瘤内科临床实习医师(均为在读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临床教学)50名,试验组(医患沟通教学组)50名。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医患沟通基本能力测试。培训后再分别对两组实习医师所管理的患者(每位实习医师管理2名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量化评分后,对比两组实习医师的差异。结果培训后,患者对试验组实习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培训前两组实习医师成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成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培训后成绩情况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培训后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肿瘤内科临床实习医师进行医患沟通专项培训教学能够增其医患沟通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自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对中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情怀及医患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当前医学生尤其是中医学生在人文认识及素养方面较为薄弱,在进行医患沟通时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我校作为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院校之一,结合中医学的学科特点与实践特点,积极、及时的对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以期更好的提高中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知识与素养,提升其医患沟通交流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进而使中医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临床实习,适应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G.Balint活动提高医学生情绪智力与共情能力以提高临床医患沟通技能。方法选取临床医学实习生两个班,每班29人,男14人,女15人,一个班为教改班,一个班为对照班。对照班依照《医学沟通学》教学大纲教学,教改班在对照班基础上增加4次G.Balint活动,比较活动前后两个班学生的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结果 G.Balint活动前两个班学生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Balint活动后,两个班学生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均比活动前明显提高(P 0.05),教改班学生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评分均比对照班学生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alint活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体医患沟通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临床本科专业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2个平行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儿科实习大纲要求常规带教,实验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每周安排2次由实习医师对患儿家长的集体医患沟通。实习医师出科前进行问卷调查及考核。结果家长对实习医师满意度,实验组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9.0%(P <0.05);家长对科室满意度,实验组95.1%明显高于对照组80.6%(P <0.05);带教教师对实习医师满意度,实验组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7.4%(P <0.05);实习医师对带教教师满意度,实验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5%(P <0.05);实习医师对科室满意度,实验组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8%(P <0.05);出科考试成绩,实验组(85.3±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6±9.3)分(P <0.05)。结论集体医患沟通能培养和锻炼实习医师的综合能力,集体医患沟通模式在儿科医师培养中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叙事具有治疗功能,医患间有效的叙事交流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诊疗效果。叙事医学的兴起和发展旨在提高医生的医学叙事能力,协调技术与人文、医生决策与患者感受的关系。医学叙事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医学院校相比,我国医学教育中对医患沟通和医学叙事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吸收和借鉴语言教学的经验,利用语言课堂,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叙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医学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教学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儿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7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医患沟通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理论考试、患儿家属评价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临床实习中运用医患沟通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社会及医疗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BL教学在胃肠外科临床实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12月实习的120名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取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及医患沟通成绩。结果 PBL教学实验组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及医患沟通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方法能提高临床实习生理论成绩、临床技能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及医患沟通技巧,值得临床实习教学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和医患矛盾的日渐突出,促使护理服务向着人性化、精细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是培养实习护生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实习护生的叙事能力,加强其人文关怀能力对临床实习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研究从ADDIE模式及叙事护理在国内外教学、培训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护理实践教学的实际,对ADDIE理念下护理实践教学叙事能力培养在护理领域中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进一步的思考,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临床实习护生叙事能力培训策略提供参考,为ADDIE理念下的叙事护理在临床工作及教学中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在医疗环境下,儿科医生数量明显小于临床患儿需求,因此急需培养大批优秀儿科医生进入临床,缓解供需失衡的现状。随着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传统的儿科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儿科学教学的需要,临床医学教育进入了全新教学时代。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国家输出儿科学人才。文章首先阐述情景模拟教学的概念及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麻醉、急诊、护理、内外科及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不足,进行思考,为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校近两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和其就业单位进行调研,明确医学专科生岗位群、岗位能力需求和医患沟通能力欠缺。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和医患沟通能力欠缺,进行教学各方面改革,以期找出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表达。医学“课程思政”旨在倡导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二者相得益彰,其核心目标为“立德树人”。儿科学是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开展思政教育责无旁贷。笔者从教学目标、学生背景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分析构建儿科学思政课程体系。通过设计经典教学案例,挖掘德育元素,使儿科学“课程思政”,力求让医学生在解决真实案例的过程中,形成解决临床问题的技能,将医学严谨的临床思维与人文素养贯穿到整个课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换位思考的良好品质,强化儿科医患沟通技巧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树立尊重生命、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深刻理解儿科学学习的根本意义不仅是“解除病痛”,更是为了“守护希望”,最终延伸到为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