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后儿童发育性髋臼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获得随访的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患儿32例。采用髋脱位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多数患儿同时行股骨转子下去旋转短缩截骨术,获得同心圆复位。术后连续观察4年通过X线骨盆正位照片观察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角)、头臼指数(AHI)、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的变化趋势。结果术后AI和AHI逐年缩小,术后3年AI稳定在15°左右,AHI达到正常;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和CE角逐年增加,一般在手术后2年达到正常。术前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头臼指数(AHI)、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与术后相比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幼儿期,发育性髋脱位在获得同心圆复位的前提下,同时行骨盆Salter截骨术后2年,髋臼可获得快速良好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与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方案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的76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方案。比较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儿护理后FMA及Barthe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方案应用于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能够促进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儿家属获得更好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alter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 joint,D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89髋)DDH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术式,将仅接受Salter截骨术治疗的40例(44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接受Salter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治疗的40例(45髋)患儿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变化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儿骨性髋臼指数、CE角、Reimers指数均显著小于本组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Mckay标准、Severin标准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lter截骨基础上联合软组织松解,能够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显著降低DDH患儿骨性髋臼指数,降低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卧位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侧卧位前方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HS评分、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脱位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占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具有出血少、疼痛轻、脱位发生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FMA及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升高,疼痛程度评分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促进改善患儿肢体功能,降低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与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患者59例,对合并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儿共59例,进行了为期8至12个月左右的随访,在术后按照Salter的标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约有14例患儿合并发生了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发生率为18.64%(11/59)。9至11岁组相比于6至8岁、2至5岁的患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脱位相比于Ⅱ度脱位、Ⅰ度脱位具有较高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牵引的相比于皮肤牵引、骨骼牵引的患儿具有更高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疗效,但并不能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通常可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手术介入操作、患者年龄以及股骨头脱位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为观察对象,自2017年9月对患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40),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患儿开展的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0)。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9.27±2.05)d,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并且术后观察组患儿的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窒息、呼吸道感染与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为0.00%,比对照组的12.50%低(P 0.05)。结论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患儿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X光片颈干角、CE角的改变以及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随访,5例患者的疼痛、行走步态均显著改善,CE角为25°~30°,颈干角为125°~132°,趋于正常,并且髋关节的股骨头包容量有所增加,疗效显著。结论运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髋关节股骨头包容量、缓解疼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混合组(A组)和骨水泥组(B组)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B组予以骨水泥固定方案,A组则采用非骨水泥固定髋臼+骨水泥固定股骨柄方案。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记录其假体松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1年内,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评分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年,A组优良率为88.9%与第1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69.4%,较治疗后第1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时发现,A组假体松动或脱位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B组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予以混合式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假体松动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磨臼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这类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一次磨臼技术”策略,直接用术前影像学资料测定的最大号直径磨钻,研磨髋臼至软骨完全去除。对照组采取常规策略,用髋臼锉从最小42号开始逐号换大号(传统42、44、46、48号……)打磨,直至软骨下骨均匀渗血。之后两组均安装股骨假体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杯位于安全区域比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患肢缩短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平均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在正常安全范围内,术后1周,观察组外展角大于对照组,前倾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肢体短缩情况矫正良好。髋臼角位于35°~40°,假体CE角20°,无假体臼、柄松动、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发生。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4.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术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及表现形式。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和5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分析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股骨高度、调整方式、Offest以及截骨位置。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后股骨高度、截骨位置均低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后Offest小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并发现三种低位截骨后的调整方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股骨颈骨折会产生较小Offest及低截骨的可能,因为低位截骨而进行调整对患者近期、远期治疗效果可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对照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手段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6月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1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及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的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KSS评分相似,但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KS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K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简单、创伤小,显著缩短患者疼痛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0%, 38/40)高于对照组(80.00%, 3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 P=0.043)。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 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畸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1/40)低于对照组(20.00%, 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 P=0.034)。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宽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分别采取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Ⅰ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Ⅱ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Ⅱ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患肢短缩、髋外翻、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PFNA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平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转子顶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转子顶端切口长度短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较平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分析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联合家居康复护理对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术后患儿髋关节功能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手术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居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以及患儿家属发育性髋关节不良的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Harris评分改善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家属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情况健康教育知晓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联合家居康复护理进一步的提高了患儿髋关节功能功能,也在护理工作中促进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发育性髋关节不良的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更好的发挥了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