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与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认知度评分为(96.9±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疼痛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本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数字表为患者分组原则,常规组41例,疼痛组4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疼痛管理,比较满意度、疼痛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疼痛组满意度92.68%比常规组73.1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 <0.05),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用于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6例患者均于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建立无痛病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疼痛控制,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疼痛管理,对比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手术后3天的平均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感,在无痛病房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在骨科病房当中实行连续排班以及层级管理的模式所具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当中的80名医护工作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按照传统责任制的护理工作模式排班,并设为参照组,另一组则实行连续排班以及层级管理的模式进行排班,并设为实验组,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行连续排班以及层级管理的护理模式后,实验组在护理质量、家属的满意程度、护理纠纷等方面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病房当中实行连续排班以及层级管理的模式,具有理想效果,可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多模式镇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次调查研究的120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科室接诊的骨科骨折患者,将所有调查对象经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多模式镇痛护理管理模式),每组各60例。观察对照组、观察组疼痛情况及止痛剂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NRS评分、止痛剂用量更低,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管理模式,此护理模式可有效的降低止痛剂使用量,并提升NRS评分结果,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以及家属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授权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的80例消化内科病房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管理模式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授权管理模式组采取授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消化内科病房环境、消化内科护理文书质量、消化内科基础护理质量、安全防护质量;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消化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授权管理模式组满意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消化内科病房环境、消化内科护理文书质量、消化内科基础护理质量、安全防护质量、消化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常规管理模式组有优势,P <0.05。结论消化内科病房患者实施授权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消化内科病房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消化内科病房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来医院的8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疼痛护理模式,干预后评价睡眠质量、护理效果、疼痛程度。结果睡眠质量: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疼痛程度: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作用重大,既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又能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情况,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精神健康、精力、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能够降低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感,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频次,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交班体制,整合交班内容,加强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的共同交班,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简洁明了的交班内容。结果和传统的交接班方式相比,采用新式的交班方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实施新式的交班方法 ,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提升了整体的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可视化是数字骨科技术的重要特征,通过数字骨科技术将临床解剖与疾病表现进行可视化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文章研究探索了数字骨科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40名初次于创伤骨科实习的同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同一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实习教学.对照组使用普通影像资料和图谱教学,实验组利用三维重建及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骨科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39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作为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观察组,统计护理结果。结果在疼痛评分上,观察组术后5天、出院前评分分别为(3.10±1.14)分、(0.55±0.10)分,对照组术后5天、出院前评分分别为(5.16±1.32)分、(1.89±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减轻患者疼痛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4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42例创伤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资料。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甲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折治疗中,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92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进行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疼痛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采用疼痛控制护理的方式可减少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安全性、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诊治的1 240例骨科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换则会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8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75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4.2%,对照组为12.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8.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骨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对骨科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引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升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效降低,同时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析并探讨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病例进行护理过程中增加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风险管理与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满意率和护理质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普外科病房中的安全隐患,对治疗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普外科638例患者79例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的风险因素有患者、护士、环境、管道、应急处理等,于2013年对645例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住院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97.8%,高于实施前的88.7%,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低于实施前的11.9%,护患纠风投诉率为1.2%,低于实施前的11.1%,护理质控评分从86分升至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及评价。方法选取190例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显微外科技术对骨缺损、断指(断肢)、血管神经极端缺损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治疗。结果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1.53%(54/59),断肢再植成活率为95.52%(64/67),手指再造成活率为87.50%(28/32),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88.89%(16/18),带血管蒂骨的成活率为92.86%(13/14)。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从而应在骨科等外科专业上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展望未来,显微外科技术定会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