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外科护理方法对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实验组(n=57)为本院57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接受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对照组(n=61)为同期收治的61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仅予以常规外科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就诊时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8分所占比例无差异,出院时,实验组HAD8分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的平均全麻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3)住院期间,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能够促进老年患者心理及生理恢复,可降低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社会支持在老年住院患者焦虑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量表(SS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20名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39,P 0.05;r=-0.67,P 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与匹兹堡睡眠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37,P 0.05)。住院老年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在焦虑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444。结论提高住院老年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可以降低焦虑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骨科住院总医师培养阶段的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状况并分析其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住院总医师培养阶段的23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抑郁筛查量表、焦虑问卷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调查其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3名住院总医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82.6%,78.3%有抑郁症状(18/23),73.9%有焦虑症状(17/23),100%有睡眠障碍(23/23)。担任院总一年以上的人群的抑郁量表(P=0.043)、焦虑量表(P=0.021)和睡眠状况量表(P=0.045)的得分明显高于担任院总一年以内和结束院总工作的人群。"安排患者入院""安排患者出院"和"跟上级医师沟通"是最能给住院总医师带来心理压力的三种临床因素。结论骨科住院总医师培养阶段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的比率较高,学校和医院应该深入了解骨科住院总医师培养阶段的心理状态和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培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居家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及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对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9%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患者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总分为(47.51±9.70)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得分为(7.85±6.63)分。年龄(F=14.468,P 0.01)、性别(H=16.168,P 0.01)、婚姻状况(F=4.695,P=0.03)、工作情况(F=15.699,P 0.01)、病程(F=2.376,P=0.03)对睡眠质量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得分与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总分(r=-0.258,P 0.01)及担忧(r=-0.368,P 0.01)、期望(r=-0.207,P 0.01)负相关。睡眠信念与态度得分、年龄、性别均为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及态度密切相关。对居家睡眠质量的关注度低和有不正确睡眠认知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给予帮助,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和肌少症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405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和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症状学量表评估入选患者衰弱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和肌少症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405例患者中,171例Fried衰弱症状学量表评分≥3分,将其纳入衰弱组,余234例纳入非衰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有吸烟史、营养不良、抑郁、糖化血红蛋白≥7.5%、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8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30.25分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和肌少症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和肌少症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营养状态、精神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支持情况,临床应强调衰弱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评估,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口腔健康自我效能量表(SESS)、医学应对问卷(MCMQ)、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OHIP-14)对332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22.89±3.79)分,自我效能总分为(55.03±5.44)分,且多选择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面对疾病;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r=-0.565,P0.01)及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439,P0.01),与回避应对方式(r=0.518,P0.01)及屈服应对方式(r=0.532,P0.01)呈负相关;应对方式在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提高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自我效能感、选取积极面对应对方式是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护理组(n=59)与对照组(n=59),对两组患者抑郁自量表(SDS)、焦虑自量表(S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有所好转,护理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2例住院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精神科护理,入院后即对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和住院8周末分别对所有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抑郁焦虑情绪。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均较健康教育前下降(P0.01,P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患者识别自身负性情绪和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老年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心理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CHF)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影响。方法将88例老年心血管科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入院后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心理护理。评估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DS、SAS评分较低(P0.01),MLHFQ中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分较低(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对一"心理援助机制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托我市肿瘤协会,对我院肿瘤病区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一对一"心理援助机制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周期为4周。运用焦虑抑郁自评(SAS、SDS)量表法,对比患者入院当天与干预结束时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入院当天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干预结束时,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由肿瘤协会康复会员与恶性肿瘤患者对接的"一对一"心理援助机制,可充分发挥康复会员优势,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干预和支持,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中抽取,共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均有所改善;且护理后,研究组改善的程度及住院的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护理,不仅能够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精神康复训练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抑郁症提供临床帮助。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进行12周的心理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观察康复效果。结果:经评定,治疗前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P0.01);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P0.01)。结论:精神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有效提高社会功能;提示临床上应注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必要的精神康复训练,以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期间抑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NSCL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的文化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及生活习惯等可能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分,并比较SDS评分≥50分和<50分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发生抑郁的高危因素。结果年龄、病程、肿瘤直径、文化程度、个人经济收入、病情程度、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均是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个人经济收入≤2000元/月、恶性肿瘤、性格内向是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抑郁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个人经济收入≤2000元/月、恶性肿瘤、性格内向是NSCLC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抑郁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此类患者化疗期间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编制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量表,经专家咨询及在临床患者访谈的基础上确定量表内容,对101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价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量表包括19个条目,因子分析产生5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3.212%;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16~0.570(P0.01);得出该量表与DAP-R的相关系数为0.580,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较好,可作为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态度的有效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维心理护理对行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再造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这50例患者均接受了DIEP皮瓣乳房再造术,对这些患者采取三维心理护理,应用SCL-90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干预后患者SCL-90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均0.01);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降低(P均0.01)。结论三维心理护理可降低术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患者的死亡病因,为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5年期间在我院住院并死亡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患者死亡人数(182例,占总数的60.67%)显著高于女性(118例,占总数的39.33%)(P0.05);(2)从死亡原因来看,以肺部感染最多(93例),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69例)、恶性肿瘤(53例);(3)从年份分布来看,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结论老年患者疾病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期需要加强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男性患者的疾病预防工作,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男52例(61.18%),女33例(38.82%),中位年龄为59岁(37~75岁),1年总生存率为54.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D-二聚体水平(P=0.013)、伴发恶性肿瘤(P<0.001)与患者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22,95%CI:1.138~1.309)、D-二聚体水平(P=0.024;OR=1.710,95%CI:1.138~1.309)、伴发恶性肿瘤(P=0.018;OR=0.229,95%CI:0.068~0.775)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D-二聚体水平、伴发恶性肿瘤与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相关,且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年龄≥63岁、D-二聚体水平≥500 ng/ml、伴发恶性肿瘤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生存率低,临床上应高度关注此类患者并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精神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平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接受精神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健康感觉、疾病认知、社会支持、行为能力、总体感觉等生命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老年抑郁症患者加强精神心理护理,可减轻其抑郁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甲状腺结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等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10 537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健康体检者的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30.72%(3237/10 537),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9.58%(2228/7533)和33.59%(1009/3004),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78.688,P<0.01),且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χ~2=466.628,P<0.01)。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与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均呈正相关(r=0.108,P=0.002;r=0.115,P=0.003);女性、年龄≥41岁、超重及肥胖、吸烟、抑郁、甲状腺疾病病史、高碘/低碘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调节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合理饮食、调整情绪、缓解压力能降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应加强甲状腺结节患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