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照组的SA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护理满意度以7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心理护理后,可有效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分析其效果。结果 47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针对性护理措施,视力保持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对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眼压,便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减轻眼损害,促使视力恢复的最佳治疗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可能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发病和患者的心理关系紧密,特别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因此,加强手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这对建立友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现仅就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50例(2016年1月13日—2018年1月13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每组均75例。对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一般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与12.00%,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便于明显改善眼压,优化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眼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房角关闭,因房水排出手足,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出现许多病理变化的眼病,临床表现为恶心、头痛、眼痛等症状,属于眼科急症。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处理,可导致失明。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提高,糖尿病病发率逐年提升,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也逐渐增加,因高血糖症状,创口愈合延迟,增加了术后感染率和手术危险性。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随糖尿病,必须加强围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各因子评分变化,记录治疗后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因子(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和心理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社会文化舒适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前房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环境、心理和生理舒适度,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27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13年3月~2014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眼压情况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眼压及视力情况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眼压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的方法应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内接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眼压情况,以及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均优于治疗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眼压,促进了患者视力的恢复和矫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20眼),对照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均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患眼70只),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眼34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眼36只,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眼压分布情况均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前房深度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况、眼压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2013~2014年我院共有9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青光眼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要好一些,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也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结论临床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对患者的视力恢复和眼压降低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改良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对进行良前房穿刺术,放出房水,降低眼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较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平均眼压为22 mm Hg,较术前的28.9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后的6~7 h,眼压再次升高2例,经过放液后,均无并发症。轻微并发症9例。结论采用改良前房穿刺术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压,患者反应轻,损伤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眼内压低于治疗前,视野范围大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眼内压低于对照组,视野范围大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的一类致盲眼病,多发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存在能够识别的早期阶段或者潜伏期,在出现症状前可将患者疾病检出,手术治疗虽然存在良好效果,能够对眼压进行有效控制,保护患者的视神经,避免降低视力,但还不能明确得到放弃或者选择治疗需要抚触的潜在利益或者代价,且40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存在3%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在每筛查100人中,大约能够发现3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较低的发现效率,所以,需要高度重视早期筛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工作,强化国内基层医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筛查工作,有利于预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显著降低了青光眼致盲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分组方式,将掷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观察组Ⅰ级浅前房、Ⅲ级浅前房、滤道阻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浅房发生率,优化了眼压指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及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的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内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3个月、6个月和一年的眼压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