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FMD患儿组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及补体C3、C4浓度。结果:HFMD患儿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浓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浓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患儿组血清补体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中,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血清免疫球蛋白对手足口病的诊断起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链球菌感染后肺炎T淋巴细胞亚群与体液免疫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110例链球菌感染后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IgA、IgM、IgG及其亚类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患儿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1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IgG_1及IgG_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IgA、IgM、IgG_2及IgG_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后肺炎患儿体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临床在对症治疗时可适当给予免疫调节剂来缩短治疗周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检测法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167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健康志愿者166名作为对照组。待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检查清晨在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 L,采用放射性免疫扩散法测定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lg G、Ig M)及补体C3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lg G、Ig 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中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FMD患儿行体液免疫检测,能够预测患儿病情的轻重,在治疗时,除采取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外,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免疫调节药物及丙种球蛋白,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治疗95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的患儿(感染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将其与5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比较后可知,感染组的CD~(3+)及CD~(3+8+)细胞比例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D~(3+4+)及CD~(4+)/CD~(8+)细胞比例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细胞值明显上升,可通过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判断患儿疾病情况,为临床诊断儿童尿路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路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儿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情况,这是导致儿童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变化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在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1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与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按根据是否属于支原体肺炎划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试验组与常规组均接受免疫功能变化检测,总结并对比两组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红细胞免疫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各项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各项细胞免疫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免疫功能变化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突出,可以作为患儿症状的检测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锌剂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效果及对IgA、IgM、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常规组(n=41)和研究组(n=41)。常规组41例患儿给予基础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水平。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临床治疗显效率分别为68.29%和90.2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指标IgM、IgG水平均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Ig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免疫指标IgA、IgM、IgG水平提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辅助锌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明显,有效提高婴幼儿血清免疫指标IgA、IgM、IgG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病情进展与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锌、钙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56例CVA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缺乏血清微量元素锌、钙中的1种或2种的104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1组(52例)和观察2组(52例),另将该院同期经检测不缺乏任何血清微量元素的52例CVA患儿纳入对照组。三组患儿均行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观察1组患儿加服锌、钙制剂。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锌、钙和T细胞亚群水平、病情状况及治疗后1年病情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儿血清锌、钙、CD3~+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CD4~+T细胞水平和CD4~(+ )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1组患儿血清锌、钙和CD3~+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2组(均P<0.05),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过敏原反应性咳嗽时间、夜间咳嗽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运动后咳嗽时间均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2组患儿上述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均P<0.05),观察1组和对照组患儿上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年,三组患儿喘息、哮喘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2组患儿喘息、哮喘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均P<0.05),观察1组和对照组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及时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锌、钙有利于缩短CVA患儿咳嗽时间,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锌剂联合维生素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Vit D)缺乏症的疗效。方法以入医院治疗的80例婴幼儿Vit D缺乏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取维生素D3(20~30)万U/次治疗,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锌剂0.5 mg/kg分3次用药,观察血25-羟维生素D[血清-25(OH)D3]、血锌、骨碱性磷酸酶等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个月后血清-25(OH)D3水平分别为(21.26±1.35)ng/m L、(25.43±1.69)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锌、血清铁水平分别为(13.52±1.15)μmol/L、(14.11±2.6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151.06±12.66)U/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锌剂联合维生素治疗婴幼儿Vit D缺乏症,可将血清-25(OH)D3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改善血清锌缺乏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降钙素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和外周血Th1细胞、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2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可有效抑制支原体肺炎的炎性反应,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1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皮疹消退时间、总病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程阶段分为缓解组(n=29)、复发组(n=29),另选取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缓解组、复发组血清铁蛋白分别为(389.98±74.02)μg/L、(679.98±102.02)μg/L,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组高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CD_3~+、CD_4~+、CD_4~+/CD_8~+低于对照组,且缓解组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可应用于临床诊断检测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锌制剂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对于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2月采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5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上采用锌制剂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5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0%,高于A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与B组其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B组其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锌制剂能够极大地提升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其自身的血锌水平与免疫能力,减少各类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型的状况和分布特点,以及HPV亚型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表达情况,分析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亚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联性,为临床治疗C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81例明确诊断CA患者,治疗前取患者皮疹皮屑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HPV亚型;在治疗和随访3个月的截止点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一亚型感染40例(49.38%),混合亚型感染41例(50.62%)。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与正常人群对照组比较,CD 4+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 8+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 4+/CD 8+比值低于正常人群,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亚型混合感染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是促使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我院儿科自制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清降膏,应用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随访患儿治疗天数及治疗前后2周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锌含量等临床信息,分析两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Ig A与Ig 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后Ig A与Ig G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锌含量上升,对照组锌含量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锌含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降膏适用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食积内热型)患儿,有助于提高患儿免疫力及微量元素锌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复方氨基酸和锌佐治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小儿难治性腹泻患儿,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佐以小儿复方氨基酸+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难治性腹泻采取小儿复方氨基酸和锌佐治效果突出,可改善患儿的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氨溴特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掷硬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氨溴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炎症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与氨溴特罗联合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可以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促进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从而提升治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效果。方法选取RMPP患儿11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辅以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效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2水平及T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喘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外周血CRP、CD_8~+水平均降低,IL-2、CD_3~+、CD_4~+、CD_4~+/CD_8~+均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外周血CRP、CD_8~+均低于对照组,IL-2、CD_3~+、CD_4~+、CD_4~+/CD_8~+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RMPP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效率,快速缓解了临床症状与体征,抑制了炎症应激反应,促使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平衡,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归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四种分型中淋巴细胞亚群占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主要有:FLT3-ITD突变阳性、初次诱导达到CR、年龄、CD3~+、CD4~+、白细胞计数;另外,经过治疗OR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N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OR组患者CD8~+略低于NR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增高,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所以利用淋巴细胞亚群特点能分析评估出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因子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及缓激肽(BK)]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程度、疼痛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3 d,观察组疼痛程度、疼痛因子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及CD4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24、48、72 h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48、72 h的各项神经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BUN、Cr、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