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认为,他们现已掌握一种新的证据来进一步说明EB(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与何杰金氏病(一种淋巴结癌)之间的可疑关系。伯明翰和丹麦的奥尔胡斯的研究人员现已发现一种称作LMP的蛋白质是由病毒产生的,研究人员认为它与何杰金氏病有关。在何杰金氏病患者的84份肿瘤标本中约一半的肿瘤细胞中发现了上述这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46例何杰金氏病的石蜡切片,用敏感的(双层硷性磷酸酶——抗硷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法检查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的存在。LMP发现于22例,大多数阳性病例是结节硬化型(12/24),混合细胞型(6/7),和淋巴细胞减少型(3/3)。淋巴细胞为主型12例中仅1例为阳性。在所有病例,反应仅限于何杰金氏细胞和R—S细胞。这些结果为EBV与HD有关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并表明LMP用档案材料可能易于检出。  相似文献   

3.
1968年Lennert及Mestdagh报导了一种特殊类型的何杰金氏病,其特点是病变中有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而何杰金氏病的诊断性R—S细胞却难以查到。1972年Anderson医院病理科将此病称为“恶性淋巴瘤Lennert′s型(Lennert淋巴瘤)”。1975年Lennert本人否认本病为何杰金氏病中之一型,而称之为“淋巴上皮样细胞淋巴瘸”(Lympho epitheJiold cellular lymphoma)。此后这一命名得到某些学  相似文献   

4.
一种能有助触发何杰金氏病的病毒还能增多患此疾病患者的生存机会。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惊人的发现可导致产生新的治疗何杰金氏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杰金氏病中黄疸的发生率为3%~13.4%。引起黄疸的原因除肿瘤在肝内广泛浸润、肿瘤压迫或合并结石引起的肝外胆管梗阻、溶血性贫血、药物或病毒性肝炎外,肝内胆汁郁积(简称肝内胆郁)也是黄疸的原因之一。Levitan汇总的875例何杰金氏病中,有黄疸者116例,其中57例作了尸体解剖,有14%。还未查出原因,可能即属此种病变。何杰金氏病并发肝内胆郁临床上不易诊断,其发病机理亦不明了,兹将我院1975年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要分成何杰金氏病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因为这两种淋巴瘤之间有三点不同之处: 第一,何杰金氏病的组织相常是混合细胞成份,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常是单一细胞成份,如同其他癌瘤一样。第二,何杰金氏病的发展,播散过程常是可以  相似文献   

7.
何杰金氏病瘤细胞的形态特点纪小龙贾平综述在人体恶性肿瘤中,有一组肿瘤病理组织学上表现出瘤细胞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特点,如胸腺瘤、鼻咽癌、髓样癌、生殖细胞瘤以及何杰金氏病。在这组肿瘤中,其它的肿瘤细胞起源都已明确,唯独何杰金氏病的瘤细胞来源仍不清楚,虽...  相似文献   

8.
我们报告42个孕妇,患何杰金氏病(HD)32人的处理经验。11例为Ⅰ期,17例为Ⅱ期,3例为Ⅲ期、7例为Ⅳ期,他们的年龄范围是从18岁到34岁(平均24岁)。14例妊娠时发现何杰金氏病;28例中18例妊娠发生时早已接受何杰金氏病的治疗。我们的经验:这两种  相似文献   

9.
干化细胞是淋巴网状组织在病理状态下发现的一种单细胞坏死,其特征为:孤立散在镶嵌在淋巴网状组织背影中,与周围并不脱离,呈多角形,固缩状,核浆均明显深染或呈双染性,核残影可辨认。对125例淋巴结活检的HE染色切片观察,50例何杰金氏病中42例存在干化细胞(84%),50例非何杰氏病15例存在干化细胞(30%),2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8例存在有干化细胞(32%),在何杰金氏病诸类型中,以淋巴细胞消减型更为常见。指出干化细胞在诊断何杰金氏病上有一定的提乐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恶性淋巴瘤     
今天谈谈淋巴瘤问题,包括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主要介绍有关本病的一些基本科学事实和美国目前研究淋巴瘤的一些进展。何杰金氏病1827年,何杰金氏(Sir Thomas Hodgkin)首先报告关于7例命名为“非感染性淋巴腺肿大”的病  相似文献   

11.
何杰金氏病患者并发蕈样霉菌病是少见的。作者报告了一例开始患何杰金氏病,后来死于蕈样霉菌病内脏广泛播散的病人。这种情况在淋巴瘤文献报告中是少见的。蕈样霉菌病与何杰金氏病者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所确证。前者起源于皮肤,后来往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恶性淋巴瘤合并白血病的报道较多,但对其临床表现、形态特征和分类等尚无统一意见,作者拟从收治的64例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的观察研究中,对该病的分类和分型提出建议。材料与方法我院自1973年12月至1983年7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675例(其中何杰金氏病199例),发生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的有64例(其中何杰金氏病二例)。除  相似文献   

13.
一般文献认为:胸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的X线表观大体相似,不易根据X线表现来加以鉴别。但是,胸部何杰金氏病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临床后、预迥然不同。在尚未取得病理学诊断之前,能否根据X线表现作出初步预测,这是临床医生迫切要求解答的问题。为此,我们对20年来我院诊治的46例胸部何杰金氏病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在淋巴结的全身恶性肿瘤,包括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HHL)。纵隔内病变多与颈部及全身淋巴结同时发生,也可先在纵隔发生,最常见于中纵隔。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经淋巴结活检针吸细胞学,骨髓涂片及部分胸内手术证实的17例小儿纵隔恶性淋巴瘤的X线表现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恶性淋巴瘤分类的修订洛阳方案对皖南地区1972-1982年336例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325例(96.7%),何杰金氏病11例(3.3%)。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滤泡型19例(5.8%),弥漫型306例(94.2%),而弥漫型中以B细胞肿瘤(尤以滤泡中心细胞起源的肿瘤)占大多数(240例,73.8%)。T细胞肿瘤为54例(16.6%)。结果与国内各地的报告大致相同。本文还讨论了在应用修订洛阳方案进行恶性淋巴瘤分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着重指出对类型不同、大小不等起源于滤泡中心细胞的肿瘤如何结合其预后,归入适当的亚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最先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病毒,在分类学上将EBV归人疱疹病毒γ亚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DNA病毒。全球广泛分布,据估计全球约有90%以上人群感染过EBV。已证明EB病毒能引起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移植后淋巴瘤、何杰金氏病(HD)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化疗加上自体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BMT)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治疗恶性疾病。用这种方法已经治疗了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何杰金氏病(HD)、乳腺癌、急性白血病。一般认为惯用的化疗法不能治愈有复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顽固性何杰金氏病的病人,但在经过ABMT后,他们可以达到长期无病生存。已有报道在移植前有极少残留疾病的化学敏感复发性的病人其两年无病生存率达30~50%。最近一些研究报道,在ABMT后,何杰  相似文献   

18.
美《檀香山广告报》1981年1月15日刊载Victor Cohen的文章: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如最常见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其它的病毒感染可能也同样),有时此种感染可导致一种常能致死的淋巴癌,何杰金氏病。现在报告一项可能是真实的新证据,对相信病毒是一些癌瘤的病因或协助病因者,是一个强有力的新支持。此证据是从对225名患何杰金氏病病人的一项研究取得的,这些病人在其幼年时患单核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或称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乃汎指缘于淋巴细胞之恶性肿瘤。而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之恶性细胞——Reed-Sternberg巨细胞的起源,迄今仍未有定论。本章主要是讨论NHL。  相似文献   

20.
Lennert 淋巴瘤是1968年为 Lennert和 Mestdagh 首次描述,适用于含有丰富的上皮样组织细胞的一型恶性淋巴瘤。当时他们认为这是难于找到诊断性 Reed—Sternberg 细胞的何杰金氏病的一种类型。以后在1975年他们改变看法,把这种病变归入非何杰金氏型淋巴瘤的分类,命名为“淋巴上皮样细胞性淋巴瘤”。截至目前为止在英文文献中仅有一组病案的详细报告,1976年由 Burke 和 Butler 根据 MDAnderson 医院的15例患者整理的六例死亡病人的尸解资料(仅三例合用),却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