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80例发生慢性并发症(观察组)及80例无慢性并发症(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饮食控制、吸烟史、运动、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发生频率等. 结果上述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饮食控制差、吸烟史、不运动、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佳、经常低血糖发作是糖尿  相似文献   

2.
申燕勤  范会萍 《医学信息》2006,19(7):1216-1218
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者,其低血糖的发生常呈隐匿型发作,表现为无症状而突然进入低血糖昏迷,如果救治不及时,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通过对24倒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人员精通业务,加强责任心,对存在可以引发低血糖因素的患者,密切观察其用药、饮食、活动等情况,监测血糖变化,及时予以纠正,可以有效的防止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及其家人加强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一般处理措施,并且针对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因素,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展,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病程进展中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及与II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3、5、8、10和12月龄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0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5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5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月龄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胰岛素阳性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A细胞(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和D细胞(生长抑素阳性细胞)阳性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阳性率随自发性db/db糖尿病小鼠病程进展呈降低趋势(p<0.05),而A细胞和D细胞阳性率则呈增高趋势(p<0.05);对照组3种细胞阳性率无变化(P>0.05)。结论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胰岛内分泌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与II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预防社区老年人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两年间我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21例发生低血糖者作出分析.结果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结论 正确运用护理对策对社区糖尿病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给与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胰岛素泵基础率不同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每组50例。A, B和C组的胰岛素泵基础率分别为3段、 5段与24段,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血糖变化及治疗情况(包括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各组BMI、 FPG、 2hPG、 HB A1C、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凌晨3点血糖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糖均有明显改善,各时间点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经重复方差分析三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C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A、 B两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4段法胰岛素泵疗法治疗Ⅱ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效果明显优于3段和5段法,但其设置方法繁琐,可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疗效观察.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分成2组,一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另一组常规胰岛素治疗,监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结论 它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促进腱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对脆性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5 例应用长效胰岛素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与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对照两周后进行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的比较.结果 与MDI 相比长效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能更有效的控制脆性糖尿病的血糖.  相似文献   

8.
王秋雁 《医学信息》2010,23(13):2190-219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80例发生慢性并发症(观察组)及80例无慢性并发症(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饮食控制、吸烟史、运动、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上述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饮食控制差、吸烟史、不运动、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佳、经常低血糖发作是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最佳方法.方法 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n=1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A组,n=2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N治疗组(NA组,n=20,门冬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N),比较3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血糖波动、所需胰岛素剂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及感染发生例数、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后CSII组、GA组和NA组空腹血糖[(6.32±1.18)、(6.25±0.88)、(7.44±1.36)mmol/L]和餐后2 h血糖[(7.72±1.53)、(7.32±1.17)、(8.52±0.76)mmol/L]、所需胰岛素剂量[(35.40±1.60)、(36.20±0.80)、(40.50±2.40)IU]、血糖波动状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及感染发生率、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相比较,CSII、GA组明显低于NA组(P<0.05),而CSII组与GA组间无显著差异,但GA组更经济、实用.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是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血糖控制水平对其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9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80例。根据入院前、住院分娩期血糖控制情况分成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148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32例),与180例同期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血糖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只有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B组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及管理,控制好血糖,有助于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DM)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老年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老龄相关因素多,器官功能损害常见,低血糖反应易感性高[1],且往往病情比较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我们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出现早期并发症的情况及母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对早期新生儿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209例诊断妊娠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早期并发症情况,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脂水平。结果妊娠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易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感染、巨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并发症,孕母血糖控制满意组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比较,新生儿早期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是新生儿的高危因素,易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感染、巨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早期并发症,孕期血糖控制良好对新生儿早期血脂水平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一种治疗II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片Tradjenta(通用名"利拉利汀")上市,利拉利汀可用于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能力。II型糖尿病又称成年发病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其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即自体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在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江 《医学信息》2008,21(12):2263-2265
目的 探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ontinuo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 Ⅱ,n=64)和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tdin injection,MS Ⅱ,n=64).CSⅡ组将短效胰岛素置于胰岛素泵内持续皮下注射,进餐前再按所需输入负荷量;MS lI组将短效胰岛素装入普通注射器内于每天三餐前及22:00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 均可使患者的血糖达标.CS Ⅱ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为(6.4±1.2)d,MS Ⅱ组所需时间为(9.9+1.8)d;CS Ⅱ组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为(36.1±7.3)U/d,MS Ⅱ组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用量为(42.7±6.9)U/d,CS 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4次/(d·人),MS 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8次/(d·人).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S Ⅱ能更快速地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所需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发病原因、低血糖持续时间与其发生脑损伤的关系。结果早产儿易发生低血糖,早产儿、足月儿及糖尿病母亲患儿之间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反复发作性低血糖与短暂性低血糖两组间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血糖持续时间与脑损伤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赵兰芬  王义和  王文全 《医学信息》2010,23(16):2706-2707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疗效观察。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分成2组,一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另一组常规胰岛素治疗,监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结论它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特点以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周围神经临床症状、体征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108例)和无症状组(102例)。通过测定单侧肢体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运动远端潜伏期(DML)以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分析两组患者电生理特点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症状组的年龄大于无症状组,病程长于无症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无症状组高,有症状组的舒张压比无症状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均较无症状组减慢(P<0.01),正中神经、尺神经的DML较无症状组延长(P<0.01),波幅较无症状组降低(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浅神经SNCV均较无症状组减慢,波幅较无症状组降低(P均<0.05)。logistic单因素回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腺β细胞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intermediate-conductance Ca~(2+) -activated K+channel,K_(Ca)3.1)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应用2型糖尿病小鼠(db/db)模型,测评阻断K_(Ca)3.1对2型糖尿病表型指标的影响。分离小鼠胰腺β细胞,观察分别阻断K_(Ca)3.1和NF-κB信号通路对高糖或软脂酸诱导的NF-κB下游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K_(Ca)3.1阻断剂TRAM-34可降低db/db小鼠随时血糖水平。连续用药8周后,TRAM-34可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加餐后胰岛素水平,减轻db/db小鼠胰腺炎症并延缓β细胞的消亡。但TRAM-34不影响正常饮食C57BL/6小鼠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无低血糖副作用。在分离的小鼠胰腺β细胞,分别阻断K_(Ca)3.1和NF-κB可降低高糖或软脂酸所引起的炎性趋化因子(CCL2和CCL20)的释放。结论:NF-κB活化介导胰腺β细胞K_(Ca)3.1上调,协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胰岛素分泌,促发胰岛炎症和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妊娠糖尿病(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GDM产妇158例,收集可能影响新生儿低血糖风险的因素。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将新生儿以1∶1随机分组后用ROC分析评估列线图的预测价值。结果 158例GDM产妇的新生儿中共34例(21.52%)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多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孕前超重、孕期体质量过度增加、新生儿低体温及新生儿低体质量为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满意为保护性因素(P<0.05)。以上述指标构建连线图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对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预测AUC为0.887,95%CI为0.814~0.961(P<0.05)。结论 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剖宫产、孕前超重等因素均对新生儿血糖有较大影响,以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糖尿病老年患者低血糖治疗的情况.方法 选取155例社区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造成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有药源性低血糖、特发性低血糖、运动性低血糖等;影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认知总分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老年糖尿病出现低血糖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监测好血糖并告患者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是避免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有效方法.结论 对于社区老年糖尿病出现低血糖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