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是近年新发现的能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的病原性弧菌,因广泛分布于河流、港湾等水域中,故命名为河弧菌(又称F群弧菌或EF_6群弧菌),性状介于弧菌与气单胞菌之间。该菌目前已有20余个港湾国家发现,我国福建、浙江沿海和上海、徐州、沈阳、新疆等已有病例报道。该菌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已成为世界各国常见的新疾病。现将国内外有关该菌的资料简述如下。1 流行概况河弧菌最早由Furmiss等从巴林的一名重症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现已从亚、非、欧、美洲等港湾国家的腹泻病人、港  相似文献   

2.
自1975年Furniss等从腹泻病人粪便中首次检出河弧菌(V.fluvialis)后,目前世界已有20多个港湾国家报告从腹泻病人、海湾水及水产品检出该菌,1985年,我国也报告发现河弧菌。由此可见,河弧菌已被认为是全球性港湾地区的腹泻病原菌之一。作者等于1985年10月至1986年6月在进行腹泻病监测工作过程中,从海口市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6株河弧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霍利斯弧菌隶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产毒性强,分布于自然界,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国内外偶有因生食海产品引起的该菌感染病例报道.2008年3-4月,发现1例由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创伤弧菌等可引致人类致病(急性腹泻、局灶感染或败血症)外,近年来国外相继报道霍利斯弧菌(V.hollisae)、拟态弧菌(V.mimicus)和河弧菌(V.fluvialis)等可引致人类发生急性腹泻,从而进一步证实弧菌属中的部份弧菌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tas,VP)是一种嗜盐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常存在于近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在海水中可存活47d,淡水中可生存2d,夏季海产品的平均带菌率高达94.8%。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用了带有大量本菌的食品,特别是海产品;此外,食用了被本菌污染的腌菜也能引起食物中毒。近年来,由于海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因此,对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将对该菌的分离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2016年6月17日00时20分,深圳市龙岗区某实业有限公司有7名员工因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怀疑食物中毒引起。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是一起由于进食该实业有限公司食堂制作的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邱波  王本利 《职业与健康》2004,20(11):65-66
由致病弧菌引起的胃肠炎在沿海地区比较常见。资料表明,溶藻弧菌(Vibrioalgino1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常见致病菌[1,2]。海水与海洋养殖动物检测表明,夏秋季节溶藻弧菌检出的阳性率较高,并且经常与其他弧菌伴随出现。一般认为,该菌能引起人的伤口感染、中耳炎和败血症,但是否引起胃肠炎和食物中毒还存在争论,国内有人认为该菌能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3,4]。我市由副溶血弧菌为主的致病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总数的80%以上,在这些食物中毒的实验诊断过程中,我们发现溶藻弧菌与副溶血弧菌等经常伴…  相似文献   

8.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中食物中毒的定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定义不相符。前者强调食物中毒不属于传染病。文献认为沙门菌、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刮溶血性弧菌为主的致泻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既是食物中毒又是丙类传染病。目前,既有沙门菌、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又有沙门菌、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感染性腹泻丙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建议把《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中食物中毒的定义修改为: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食物中毒含义的解释相符合,与美国CDC关于食物中毒的定义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水沉积物及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人们食用受该菌污染的食品后,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而导致腹泻、呕吐及肠痉挛等,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脱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弧菌是一群重要的病原菌。其中以引起急性腹泻为多见,有的可引起外伤感染甚至败血症。这些弧菌广泛分布于水系环境,感染者往往与接触河(海)水及进食水(海)产品关系密切。本市每年因食用贝类引起弧菌性腹泻者时有发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作者选择在海水中养殖的牡蛎进行弧菌科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F群弧菌是近年来国内外从腹泻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群类弧菌的细菌,也称EF_6弧菌,1978年Lee及Furniss等命名为河弧菌。我市于1983年在某煤矿工人村因自来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腹泻暴发中曾检出F群弧菌。同年在市内腹泻病监测中,也发现由F群弧菌引起的散发病例,检出率为6.27%。1984年又在肠道门诊检索到由F群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还发现一起家庭内续发感染,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及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一种具有嗜盐性的细菌,常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夏、秋季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该菌于1950年首次在  相似文献   

13.
扬眉 《药物与人》1997,10(6):22-23
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后,突然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急性疾病,医学上一般称为急性肠炎。通常的食物中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食品饮料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二是食品饮料内被放入毒物。作为毒物有河豚和蘑菇毒,也有砷、磷、水银、镉及农药等有毒物质。这里主要谈谈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就是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生活中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弧菌、葡萄球菌、沙门菌、肉毒杆菌、耶尔森菌等,容易受到污  相似文献   

14.
郜杏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72-1572,1574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肛拭子25份,剩余食物及砧板、刀7份等样品,参照GB/T4789.4,5,6,7,10,11,14-2003等方法检测。[结果]25份肛拭子中检出河弧菌3例,占12%,从红烧鲫鱼中检出河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由河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弧菌(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是因进食含此菌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本病起病急骤,以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临床表现。1发病机理副溶血弧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多形态弧菌,菌体两端浓染,一端有长鞭毛,运动活泼。在无盐的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2%~4%氯化钠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对人类具有致病作用,可引起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严重者可以威胁生命。1950年藤野首先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此菌,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也是我国沿海城市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近年来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及时查清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2011年7月根据《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部分和有关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肠道杆菌、致病性弧菌、致病性球菌等的检测。[结果]在原料海蛏肉及患者腹泻便中,检出3株生物学性状相同的细菌,该菌的嗜盐性和生化试验结果均与文献书等资料描述相符,由此确认该菌为拟态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结果确认这是1起由拟态弧菌感染海蛏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的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属弧菌科(Vibrio)弧菌属,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尤其在夏秋季节,经常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品或被此菌污染的食品,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1],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比例高、危害大.患者可出现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和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因此在饮用水、食品检测和食物中毒源调查、传染病源调查工作中,常需要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法需要增菌培养、分纯、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步骤;该法的阳性检出周期至少要72 h,操作烦琐,且容易出现假阴性[2].因为在营养不足或应激的情况下,副溶血性弧菌很容易进入不可培养状态.本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利用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为临床和环境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提供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确认有十一种弧菌对人致病,引起胃肠炎及肠道外感染,其中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41.06%,食用生的或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极易发生弧菌性食源感染性腹泻[1].弗尼斯弧菌是十一种致病性弧菌之一,以往称为河弧菌的产气型(生物Ⅱ型),它的致病性已被发现并得到验证.本次作者从引起食物中毒的海菠菜咸菜样品中检出弗尼斯弧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1950年日本人藤野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最早分离得到此菌[1].Vp属于嗜盐菌,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的海水和底泥中,对人类和鱼类均具有致病作用,主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2,3].我国沿海城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比高达50.00% ~ 70.00%[4-7],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8].虽然副溶血性弧菌源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都能致病,从海产品和环境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株[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