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尿酶检测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观察了75例庆大霉素治疗的病人尿AAP、NAG、GGT的变化。用药后1~3天,尿AAP、NAG显著性升高,GGT中等度升高;而尿常规检查阴性。肾功能正常者,用药后血肌酐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仅2例肌酐升高值≥50μmol/L,占7.4%。处于亚临床期肾病变者,用药7天后,血肌酐升高,有8例其升高值≥50μmol/L,为47.1%。尿酶升高的时间早于血肌酐5~7天,是早期诊断庆大霉素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尿液中的乳液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 (AKP)、r—谷氨酰转肽酶 (r—GT)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排出率与尿肌酐比值测定 (简称尿酶测定 ) ,对 10 0例临床上使用过抗生素者的尿液进行药物性肾毒性监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1]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抽样检查对象为初次入院 ,既往无泌尿系统病史 ,近期内无应用与本监测有关的药物史 ,四种尿酶检查均正常 ,应用青霉素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非固醇类抗炎药物等 3天以上的住院患者 10 0例 ,其中男患儿 8例 ,女 6例 ,成年男 5 0例 ,女 36例 ,上述对象 …  相似文献   

4.
尿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磷酸二酯酶(PDEI)是近年来用以反映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我们对庆大霉素肾损害的尿酶改变进行了观察,发现用药后显著高于用药前,检测尿NAG、PDEI可早期发现庆大霉素肾毒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18~50岁年龄组30例。经常规检查尿常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肾脏B超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肾脏疾病,一般情况好。分为庆大霉素组18例,抗感染治疗,予庆大霉素24万U静滴,连用5d。青霉素组12例,剂量400万U静滴,连用5d。1.2 标本与试剂 收集任意中段尿液,室温或4℃保存,48h内检测。尿…  相似文献   

5.
肾实质损害必将在各种尿酶变化上反映出来,为证实此点,近5年间选择几种泌尿外科疾病进行了系列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验证,包括:①调整尿样与基质液量间1:5比例、加用反应终止剂后测定尿丙氨酸氨基肽酶的手工操作新方法,结果稳定、精确、重复性好.对其他尿酶检测,尿样也经超滤、透析等预处理,清除酶抑制物,务使结果精确.②采用典型的动物模型,动态观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尿酶酶谱变化,高血压形成后4~8周,尿AAP、NAG持续升高,GGT早期升高后期下降.15例确诊病例的酶变化与动物模型相符.③肾细胞癌早期即显示尿酶异常:AAP、NAG显著增高,GGT降低,LDH受血尿影响而不稳定.15例经影像学及手术确诊者的阳性率为14/15.④犬庆大霉素肾毒模型实验,治疗剂量1~3d后对肾毒作用即从4种尿酶值变化中反映出来,中毒量及亚临床期肾病可加重加速肾损害,较肌酐值升高提早2~7d.动态监测出的强、弱尿酶反应曲线是肾存在病变的重要指标.77例庆大霉素治疗病人的尿酶变化与实验结果相同.⑤30例体外震波碎石后尿酶值升高证明其对肾实质的损害作用,此种损害一般方法不能测知.⑥异体肾移植中肾断流、再灌注均可由自由基引起肾细胞损害,肾移植后尿酶监测是诊断排斥反应、判定抗排斥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在实验模型及51例病人中均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联合尿酶诊断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价值。方法 对127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免透射比浊法检测尿mA,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肽酶(GPDA),Jaffe速率法测尿肌酐。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mA,NAG,GAL,GPD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单检测mA,NAG,GAL,GPDA阳性率较低,联合四项检测阳性率可达70.1%。尿mA与NAG,GAL,GPDA呈显著正相关。论 联合检测尿mA及尿酶是诊断糖尿病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NAG的测定及在药物肾毒性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G的测定及在药物肾毒性监测中的应用陈建魁胡斌刘晓晴江泽飞牟兆钦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039目前临床上常以血清中肌酐(Cre)和尿素氮(BUN)等的浓度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在肾脏功能较明显受损时这些指标确能较客观地反映肾功能情况,但在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水平及年龄与早期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97例初诊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及年龄分组,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 UmAlb)浓度,分析高血压水平及年龄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尿微量白蛋白随血压升高及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3,P=0.001 4;F=9.12,P=<0.001);高血压水平及年龄与尿微量白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收缩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404 41,P=0.001),舒张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不相关(r=-0.161 41,P=0.114 2),年龄与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564 96,P=0.001).排除年龄因素后收缩压与尿微量白蛋白仍然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随血压升高及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收缩压水平是更为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对大鼠肾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200、400mg/kg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组分别给予200、400mg/kg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灌胃,对照组则给予2ml无菌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60d.各组随机选定6只大鼠用代谢笼收集前7d的24h尿液...  相似文献   

10.
<正>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液中白蛋白位于20~200 mg/L[1]。我们采用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检测147例糖尿病(DM)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探讨其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DN)的临床  相似文献   

11.
测定发现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后尿环磷酸腺苷呈高水平调节,认为尿中环磷酸腺苷量可反映身体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性,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尿沉渣,固定染色、用光镜观察尿中白细胞形态,发现肾炎病人尿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或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为主,尿路感染病人尿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各种不同类型肾炎尿中白细胞有无也不同,它和肾炎治疗效果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制备了抗尿激酶血清,并由此抗血清提取抗尿激酶IgG.将此IgG偶联到CNBr活化的Sepharose4B上,对尿激酶(UK)粗品进行纯化.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纯化的UK样品显示3条蛋白带,高分子量尿激酶(H-UK),低分子量尿激酶(LUK)及分子量为1.8×10~4道尔顿的UK肽链.纯化UK样品的比活为79143~101710 IU/mg蛋白,从层析柱上的回收率为51~82%.未纯化UK粗品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显示9~10条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高原地区356例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原脑水肿的临床基本特征,诊断标准及分型,并对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掌握本临床分型,有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病程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同种异体胎兔成骨细胞按不同浓度 (10 7、10 6、10 5、10 4 /ml)植入成年新西兰兔桡骨 1cm缺损区域 ,观察骨缺损修复过程 ,以研究成骨细胞于复合bFGF三维凝胶载体中植入的方法、最佳有效浓度及其促进骨再生效果 ;并植入胎儿成骨细胞和bFGF于骨不连区域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发现 ,按 10 7、10 6、10 5、10 4 /ml植入成骨细胞组和对照组骨缺损桥接率于术后 4周为 40 %、6 5 %、31 2 5 %、5 5 5 %、5 % ,植入 8周为 41 6 7%、75 %、37 5 %、10 %、8 33 % ;按 10 7、10 6、10 5、10 4 /ml植入成骨细胞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处骨密度于术后 6周为 (0 112± 0 0 18)、(0 15 9± 0 0 33)、(0 12 2± 0 0 39)、(0 0 6 6± 0 0 0 2 )、(0 0 6 7± 0 0 0 9) ,植入 8周骨密度为 (0 15 0± 0 0 5 9)、(0 173±0 0 41)、(0 145± 0 0 2 3)、(0 10 3± 0 0 2 3)、(0 10 2± 0 0 33) ;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植入 3周时有骨陷窝形成 ,植入5周时骨陷窝壁完全钙化 ;临床应用于 10例骨不连患者 ,经 3~ 12个月随访 ,均愈合。研究表明成骨细胞按 10 7、10 6、10 5/ml浓度植入均有明显的促新骨形成、促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成骨细胞于三维凝胶中植入的最佳细胞浓度为 10 6/ml;胎儿成骨细胞移植可临床应用于  相似文献   

17.
RT-nested PCR和限制性酶切分析用于HV的检测和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汉坦病毒(HV)基因的RT-nestedPCR方法,并进行进一步进行限制性酶分型,设计并合成互补HV S基因片段的引物,对78例HFRS患者血清进行RT-nestedPCR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76%(≤7天)、67%(8-14天)、43%(15-21天)和295(>21天)。48例检测阳性患者PCR产物酶切物酶切分型,47例,Ⅰ型,1型Ⅱ型。提示RT-nestedPCR用于早期HFRS患者的HV基因,具有直接、敏感、特异等优点,其产物的限制性酶切分型能快速准确地区分国内当前流行的主要HV毒株型别。  相似文献   

18.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浆、胸水和尿中铂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顺氯氨铂在人的血浆、胸水及尿中铂浓度的方法.样品无需预先处理,加入Triton X-100后,可直接进样测定.测定可以对照酸标准液,不需加入空白血浆,其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生物样品的测试.检出限5ppb,绝对灵敏度为7×10~(-11)g/0.0044A,线性范围50~800ng/ml,变异系数四个浓度为1.93~2.18%(n=10),回收率5个浓度为96.1~107.6%.  相似文献   

19.
骨骼肌转移瘤罕见性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骨骼肌微环境因素在其转移瘤罕见性中的意义,作者建立了恶性肿瘤向Wistar大鼠骨骼肌血行转移的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分析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变化,并用噻唑蓝(MTT)法分析新生Wistar大鼠骨骼肌细胞条件培养基(MCM)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体外抑瘤作用。观察到骼动脉注入瘤细胞后,大腿骨骼肌肌束旁结缔组织内偶见瘤细胞团或实验性转移灶形成,肌细胞间无实验性转移灶形成,与相对应的肺内广泛实验性转移瘤形成率比较,P<0.001。实验组大腿骨骼肌与对照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5),变化趋势一致。MCM对Walker256、K562、LS-174-T、PLA801-C及PLA801-D等肿瘤细胞增殖,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对RGP-2等正常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对PLA801-D的抑制作用较对PLA801-C更敏感。骨骼肌细胞产生的抑瘤活性物质,可能是临床上骨骼肌转移瘤罕见性现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29名手术、2名脑梗塞及1名急性乐果重度中毒病人输注Ⅱ号氟碳代血液(FCBS),并观察了对其中20名病人补体系统的影响。31例输后无不良反应,脑梗塞及乐果中毒各1例有较好疗效。CH_(50),C_3及IgG于输后l天内分别降至输前的50%,65.8%和77%,输后3天CH_(30)恢复至输前水平,C_3和IgG分别回升至输前的86.27%(P<0.05)和83.8%(P>O.05)。IgA和IgM输注前后无显著变化。本文结果表明,Ⅱ号FCBS是安全、有效的代血液,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