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不同职业人群黑热病发病趋势,为重点人群防治对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10年四川省黑热病疫情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病例的病历记录资料;对就诊病例采用病原学或免疫学检测,阳性者给予锑剂治疗和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四川省2005-2010年于不同人群中共确诊黑热病病例372例,病例均有流行季节疫区居留史.疫区居民以丸寨沟县发病最多,其次是黑水县和茂县,分别占疫区发病的52.09%、23.26%和18.60%;农业人口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发病年龄15岁以下占53.37%;非农业人口病例男女性别比2.08∶1,发病年龄18岁及以上占81.08%,乡镇干部和居民占59.46%.非疫区流动人口病例以到过省内九寨沟、黑水县和外省甘肃疫区后获得感染的居多,分别占非疫区发病的31.21%、18.47%和22.93%;男女病例性别比为8.81∶1,以到疫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主,占76.43% (120/157),其次为旅游者等人员.结论 疫区农业人口15岁以下人群应是重点防治对象,非农业人口乡镇干部和居民应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非疫区流动人群发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地震后进人疫区的大量农民工,应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疫区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与防病宣传,从流行病学上控制黑热病感染.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黑热病复发和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黑热病病例复发和死亡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复发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收集和整理全省历年黑热病疫情报告、各级卫生医疗机构诊治复发与死亡病例的病历记录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和统计。结果全省1985-1991年采用传统锑剂用法,诊治423例,平均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4.66%、5.67%;1992-2009年增加锑剂用量,诊治638例,平均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为6.58%、1.88%。结论黑热病复发与发病地区、职业、年龄、病程长短、并发症和锑剂用量及用法等有关;对病例加大锑剂用量,改传统用药为按不同公斤体重增大锑剂总剂量给药可降低复发率。复发病例加大锑剂剂量治疗仍有效,对复发1次的治愈率可达79.81%。死亡与复发次数、并发症多少和误诊以及患者经济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黑热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特点,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儿童医院1998至2012年收治的23例儿童黑热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有流行区居住史;各月均有发病,以5至9月居多,占全年发病的73.9%(17/23);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6岁以下发病者较多,占发病数的86.96%(20/23);从发病至确诊时间在4个月内的占95.6%(22/23),病程长短与误诊时间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贫血和脾肿大,以白细胞为主的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骨髓涂片均检出利什曼原虫,锑剂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儿童黑热病受累脏器多,临床表现虽无特异性,对于长期发热、脾脏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来自疫区或在疫区有居住史,在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须考虑到此病。尽早行骨髓穿刺实验室检查,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关键,葡萄糖酸锑钠仍然是首选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随州市布鲁氏菌病病例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10-2014年随州市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有103例,无死亡病例;病例呈散发状态,全年均有发病,病例确诊时间为48 d;发病为高峰4~9月;发病年龄范围广,主要集中在30~60岁,占68.93%;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4:1;职业以农民居多,占68.93%。结论随州市布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快,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病例确诊时间较长,应加强职业人群防护,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布病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茂县黑热病流行动态和防治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医疗机构患者病历资料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核实后进行资料处理;了解疫区各乡镇防治措施实施情况。采用诊治患者、犬只管理、防蛉灭蛉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果 1990-2010年全县共发病58例,2005年以来发病呈逐年上升和扩散态势,病例主要以紧邻重疫区黑水县的雅都乡居多,占病例数的39.66%;患者以男性为主,10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患者数的58.62%;2~5月发病占全年的51.72%;病程在6个月内的占84.48%。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家犬,阳性率为8.00%;媒介中华白蛉为优势蛉种,密度高峰在8月中、下旬。结论家犬是茂县黑热病的保虫宿主,作好犬只管理,灭犬降低家犬密度、查杀感染犬或病犬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减少白蛉与人和犬的接触机会,是切断黑热病传播环节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加大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剂量和改进给药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2018年四川省麻疹发病人群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全国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四川省麻疹病例,并对发病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四川省报告的麻疹病例中,不同年龄构成比、免疫史构成比和居住时间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最多的年龄组为8月龄~14岁,平均占60.48%(44.66%~78.10%);病例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史中0剂次占有比例最多,平均占52.16%(21.17%~61.84%);病例中居住时间以3个月以上的最多,平均占73.91%(60.07%~86.38%)。结论目前四川省需要加强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并保持高水平辖区常住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宁市疟疾流行现状,探讨疟疾防制策略。方法收集海宁市2000-2007年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年间海宁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8例,输入性病例14例,占77.8%(14/18);以高疫区青壮年打工者为主要发病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结论疟疾疫情有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应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并以流动人口监测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该地区麻疹防治策略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和麻疹监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常州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呈现麻疹高发病率的现象。麻疹发病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特点,3~5月份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4.92%。﹤15岁年龄段为麻疹高发年龄,占调查总病例数的66.36%,﹥20岁的成人麻疹病例占26.39%。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4.5%。[结论]流动人口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继续深入加强麻疹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工作,建议育龄妇女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宁波市鄞州区疟疾基本消灭后期的流行特征,为现阶段疟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鄞州区2001-2010年疟疾疫情与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鄞州区2001-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77例,年均发病率1.04/10万;本地户籍病例4例,占5.19%,外来流动人口病例73例,占94.81%,其中安徽65例,占84.42%;间日疟74例,占96.10%,恶性疟3例,占3.90%。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高疫区青壮年男性农民工为主;宁波近郊乡镇发病多,钟公庙街道占第一位(36.36%);病例呈分散;病例从发病到就诊≤2 d的仅占33.37%;平均发病—诊断时间为7 d,≤14d 64例,占83.11%。结论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等各项防治措施,以确保2016年的消除计划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黑热病流行特征, 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 - 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陕西省的黑热病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信息, 对各年发病数做趋势性分析, 并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黑热病病例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以及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结果 2011 - 2022年陕西省共报告黑热病病例225例, 发病数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98.50, P < 0.001), 2020年发病数最多(42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 - 5月(77例, 34.22%)。报告发病数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韩城(65例, 28.89%)、商洛(47例, 20.89%)和渭南市(44例, 19.56%)。男、女性别比为1.74∶1.00(143/82),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6 ~ 60岁年龄组(111例, 49.33%), 职业以农民为主(150例, 66.67%)。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 d, 78.22%(176/225)的病例在1个月内确诊。结论 2011 - 2022年陕西省黑热病发病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四川省小麦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 方法 采集157份四川省当年新收获的小麦样品,用同位素稀释-液质联用法检测15种真菌毒素。结果 样品中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2种真菌毒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72 μg/kg和39.6 μg/kg,超标率分别为4.4%和14.6%。结论 四川地区新收获的小麦样品中真菌毒素污染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为主,川东北地区小麦污染水平较四川其他小麦产区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与报告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0年全省报告 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 3 18例 ,报告发病率 1 73 / 10万 ,AFP病例 48h调查率 97 80 % ,14d内合格标本采集率 91 5 1% ,98 3 7%的标本在 7d内送达省脊灰实验室 ,87 74%的AFP病例随访表在麻痹后 75d送达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所 ,97 0 7%的标本在 3 0d内完成了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阳性率为 11 10 %。结论 四川省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及特异性均达到卫生部及WHO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018年四川省外卖配送餐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对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收集2018年四川省外卖配送餐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外卖配送餐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结果 2018年我省共采集外卖配送餐209份,样本不满意率为26.79%,食品类别与是否在网络平台注册为外卖配送餐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危险因素。食品类别为中式凉拌菜(Waldχ2 = 15.749,P = 0.007,OR = 1.333),沙拉(Waldχ2 = 8.696,P = 0.041,OR = 1.273)和熟肉制品(Waldχ2 = 6.080,P = 0.035,OR = 1.032),以及没有在网络平台注册(Waldχ2 = 3.540,P = 0.040,OR = 3.116)的外卖配送餐中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结论 2018年四川省外卖配送餐不满意率较高,总体卫生情况欠佳,存在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建议针对不同类别的食品,特别是中式凉拌菜、沙拉和熟肉制品,以及没有在网络平台注册的外卖配送餐馆,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定期进行检查,以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四川省消除碘缺乏病进程,评估防治效果。方法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开展县级考评和省级考评,根据县级和省级考评结果判定全省是否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结果全省县级考评管理指标92.57分,合格碘盐食用率97.14%,碘盐覆盖率99.18%,甲状腺肿大率2.21%,尿碘中位数215.6μg/L、50μg/L以下的比率3.3%;省级考评管理指标96.76分,合格碘盐食用率98.1%,碘盐覆盖率99.86%,甲状腺肿大率2.5%,尿碘中位数270.4μg/L、50μg/L以下的比率1.7%。结论四川省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和分析2009年四川省报告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艾滋病报告病例数据,描述2009年四川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探索不同传播途径的艾滋病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 2009年四川省报告HIV/AIDS 9 489例,分布前3位为凉山州5 717例(60.25%)、成都市1 018例(10.73%)、达州市429例(4.52%);男性7 236例(76.26%)、女性2 253例(23.74%);年龄分布为20~29岁3 889例(40.98%)3、0~39岁3 267例(34.43%)4、0~49岁1 114例(11.74%);以注射吸毒传播为主,共4 510例(47.53%)、其次为异性传播2 949例(31.08%);聚类结果,全省艾滋病仍呈低流行,但部分地区呈高流行趋势,根据不同传播途径的聚集性地区有所不同。结论四川省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感染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部分地区呈高流行,应针对不同聚集性地区特点,针对性的落实艾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和探讨影响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为制定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2015年13 737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可能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55.21%,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8.20%和69.76%。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主要为水源类型、是否消毒和消毒设备是否按要求使用。结论 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水源地保护和消毒管理不够完善,应合理选择及保护水源,加强消毒和监管力度是提高水质合格率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全面评价四川省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3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4/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135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75.00%,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合格便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食物中毒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四川省共报告食物中毒115起,总病例3 092人,死亡23人。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占63.48%,微生物性危害导致的食物中毒占39.13%。结论家庭及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微生物性危害在较长时间内将仍然是四川省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四川省炭疽疫情动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资料及暴发疫情现场流调报告,对疫情资料进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四川省共报告炭疽病例712例,发病呈现小的上升趋势,流行表现形式以常年散发伴局部地区小暴发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主要发病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阿坝州较高(9.33/10万)、高于甘孜州(1.96/10万)和凉山州(0.46/10万),发病季节多见于夏秋季的7-9月(55.90%),发病年龄以农牧民中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四川省炭疽疫情呈小上升趋势,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畜间的免疫和监管,卫生、畜牧部门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