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12家族是一类结构相似、共价结合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家族,目前其主要成员包括 IL-12、IL-23、IL-27和 IL-35。IL-12由 p35和 p40两个亚基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激活 NK 细胞、T 细胞,并诱使其分泌大量 IFN-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IL-23由 p40和 p19亚基以二硫键结合形成,在抗肿瘤及抗自身免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27由 p28和 EBI3亚基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稳定、抗感染及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35由 p35和 EBI3亚基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在抑制效应 T 细胞增殖、Th17细胞分化和 IL-17的合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 IL-12家族成员的丰富,IL-12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 IL-12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 IL-12家族与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以及IL 12P4 0含量的检测 ,观察其分子对NK细胞抗肿瘤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2、IL 12P4 0分子在NK细胞抗肿瘤功能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IL 12、IL 12P4 0分泌水平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肿瘤患者外周血PBMC中CD3 、CD5 6 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肿瘤患者NK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 6 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Ddaudi的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③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经含肿瘤患者血清培养后 ,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5 )。④在肿瘤患者血清中 ,IL 12分泌水平为 14 3 31± 0 93pg ml,高于对照组 84 97± 3 7pg ml(P <0 0 5 ) ;IL 12P4 0含量为 2 2 4 90± 0 7pg ml,高于对照组 32 5 6± 0 7pg ml(P <0 0 5 )。⑤正常人NK细胞经不同浓度 ( 1μg ml、5 μg ml以及 10 μg ml)IL 12诱导后 ,在 5 μg ml、10 μg ml浓度NK细胞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 ;在肿瘤患者中 ,仅高剂量( 10g ml)IL 12组的杀伤率高于对照组。⑥这种诱导增高的NK细胞杀伤率可被外源性IL 12P4 0的加入而下调。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P4 0含量的增高可能与肿瘤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郑鲜娜  刘琳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38-1440
肿瘤一直是人们急于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各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对细胞因子的研究更引入注目.IL-12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本文就IL-12的结构、生物学作用、抗瘤特性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IL-12/IL-4失衡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几)几一12和几一4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异常免疫起关键作用。IL一12具有调节Thl/Th2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哮喘患者由于IL一12缺陷导致1112细胞免疫应答过强;IL一4作为1112细胞因子成员,它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EOS)减少凋亡,促进IgE分泌等机制参与过敏性哮喘和炎症过程。有证据表明这两种关键性免疫细胞调节因子在哮喘患者的肺中产生不平衡,即IL一12的产生减少和IL一4的产生过量。IL一12/IL一4产生失衡是哮喘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调整两者的平衡是哮喘治疗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血清IL-4、IL-1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LSA法检测32例一期、19例二期梅毒患者和23例对照组血清IL-4、IL-12含量。结果:一期梅毒组和二期梅毒组血清IL-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4.352,P〈0.01;t=4.334,P〈0.01),一期梅毒组和二期梅毒组血清IL-4含量差异无显著性(t=1.692,P〉0.05);一期梅毒组血清IL-12含量明显高于二期梅毒组和对照组(t=15.039,P〈0.01;t=6.015,P〈0.01),二期梅毒组血清IL-1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12.076,P〈0.01)。结论:体液免疫清除梅毒螺旋体的作用有限;宿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随着病程由一期向二期进展,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还原法和半固体培养方法研究IL-2联合IL-12激活的CBMC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的抗肿瘤活性及其造血祖细胞活性。结果①10U/mlIL-12激活的CBMC对K562及HL60细胞杀伤率分别为(35.12±3.46)%和(45.60±4.32)%;500U/mlIL-2激活的CBMC对K562及HL6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37.23±4.82)%和(23.69±4.86)%;IL-2、IL-12联合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对K562及HL6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68.60±4.68)%和(67.69±4.84)%。②CBMC经IL-2和IL-12刺激72h,可产生更多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③IL-2、IL-12单独或联合应用激活CBMC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对CBMC原有的造血祖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IL-2联合IL-12可提高CBMC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CBMC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是一类由异源二聚体分子组成的细胞因子,其成员有IL-12、IL-23、IL-27和IL-35。IL-12家族是桥连(bridge)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一类重要细胞因子,特别在经典的TH1、TH17和Treg细胞参与的适应性免疫过程中作用尤为突出。IL-12家族各成员通过共享部分亚基及受体,借助JAK-STAT信号通路共同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其调控网络极其复杂。在抵御微生物感染过程中,IL-12和IL-23主要表现出促炎作用,而IL-27和IL-35常表现出抑炎作用。本文就IL-12家族各成员在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揭示IL-12家族各成员在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鼠S-180模型血清中IL-12、IL-2的表达及其IL-12浓度的变化与肿瘤的发展早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180肉瘤细胞建立加只小鼠肿瘤模型并设立对照组.在肿瘤形成的第3、7、10、15、20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2和IL-2的浓度,在第26天处死小鼠取肿瘤局部组织观察肿瘤形成情况.结果 在S-180肿瘤形成的第3、7、10、15、20天,小鼠血清巾IL-12、IL-2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鼠肿瘤形成早期血清中IL-12、IL-2浓度持续地升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较强,检测血清中IL-12的浓度具有辅助预测所建肿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IL-2单独或联合IL-12体外处理后,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C)抗肿瘤活性的变化,以NK细胞敏感的K562细胞和NK细胞抵抗的Raji细胞为靶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IL-2单独或联合IL-12诱导后G-PBMC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诱导前后G-PBMC的细胞表型,研究结果表明:(1)未经处理的G-PBMC的抗肿瘤活性很低;单独应用IL-2诱导24小时即可以增强G-PBMC的抗肿瘤活性,当诱导72小时后G-PBMC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增强;(2)IL-2联合IL-12诱导后的G-PBMC抗肿瘤活性显高于单用IL-2诱导后;(3)IL-2单独或联合IL-12诱导后G-PBMC中CD3,CD8抗原表达增加,而CD56抗原表达仅在IL-2联合IL-12诱导7天后增加,结论提示:IL-2激活的G-PBMC具有显的抗肿瘤活性,联合IL——12诱导后其抗肿瘤活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体外增殖和抗瘤活性的影响,评价IL-21及相关细胞因子组合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应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体外培养G—PBMNC,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靶细胞。用CFSE/PI流式双染法检测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结果显示:培养72小时后单独IL-21因子组对靶细胞杀伤活性与IL-2结果相近;当效靶比为25:1时IL21+IL15/IL21+IL15+IL2组与IL21+IL2组相比杀伤能力有显著增强(P〈0.05);效靶比50:1时,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组均显著高于细胞因子单独应用组(P〈0.05),以IL21+IL15+IL2诱导效果最佳。复苏冻存的G-PBMNC处理结果与新鲜的G—PBMNC结果基本-致。细胞因子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和CD8抗原表达有所增加,以IL21+IL15组的CD4、CD3^- 56^+和CD3^+56^+抗原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5)。结论:IL-21可增强G—PBMNC的体外杀伤活性,联合IL-15可更显著提高G—PBMNC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CD14的过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的影响,探讨CD1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胃癌SGC-7901 CD14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基础上,利用CD14蛋白受体胞壁酰二肽(MDP)刺激细胞,RT-PCR检测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以空质粒转染的胃癌SGC-7901细胞为对照,探讨CD14强制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并稳定表达CD14的细胞中TNF-α、IL-13、IL-6、IL-12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空质粒转染的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14对TNF-α、IL-1β、IL-6、IL-1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也常是唯一受累的脏器。在高达50%以上的结直肠癌病员中会发生肝转移,不治疗肯定致命的,其生存期仅数月。但治疗的效果亦常难以挽救病员的生命。因为肝转移的出现是血运播散的结果,是结直肠癌的晚期表现。长期来被视为无法挽救的阶段。绝大多数外科医师采取悲观、消极的态度,至多予以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肿瘤细胞融合疫苗诱导Th1应答抗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基因工程肿瘤细胞融合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将鼠源性IL 12 (mIL 12 )基因转染J5 5 8细胞制备工程瘤细胞 ,再与树突状细胞进行融合后免疫BALB c小鼠 ,14d后再以不同剂量的瘤细胞攻击小鼠以观察其保护效力。结果 制备的工程瘤细胞J5 5 8经测试其培养上清中mIL 12表达量为 (870± 6 0 )pg·(10 5细胞 ) - 1 ·ml- 1 ;与树突状细胞体外融合后 ,镜下测得细胞融合率约为 30 % ;收集免疫小鼠腹股沟及月国窝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 ,其上清IFN γ含量较对照组高 ;体内、外特异性抗肿瘤实验均显示该型瘤苗具有良好的抗瘤作用。结论 免疫小鼠体内诱导Th1应答 ,其明显的抗肿瘤功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恶性血液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内的细胞因子,与各种恶性血液病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这两种细胞因子与恶性血液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骨髓及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性,并探讨其其杀伤机制。方法:采用^3H-TdR前标记释放法和半固体培养等方法研究IL-2激活的骨髓和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K562细胞的抗肿瘤活及ABM和ACB的造血社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IL-4,IL-12,IL-13,IFN-γ和IgE水平的测定.结果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FN-γ,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40例)显著下降(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患者(P<0.01),而IFN-γ,IL-12水平均较缓解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FN-γ,IL-12,IL-13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异常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ICP患者96例,根据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转氨酶的不同升高程度分成A1、A2、A3组和B1、B2、B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18、IL-12、TNF-α水平。结果在不同TBA水平血清IL-18、IL-12、TNF-α的表达水平对比中,A1、A2、A3组的IL-18和TNF-α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和TNF-α水平与TBA水平均呈正相关(r=0.69和0.65,P<0.05);IL-1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转氨酶水平血清IL-18、IL-12、TNF-α的表达水平对比中,B1、B2、B3组的IL-18和TNF-α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和TNF-α水平与转氨酶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和0.56,P<0.05);IL-1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8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用于评估ICP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对判断ICP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重组IL-12对哮喘小鼠血清中IL-4、Ig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2治疗对哮喘鼠血清IL-4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取30只小鼠,将20只制成小鼠哮喘模型,并随机分为哮喘组、治疗组,余10只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使用IL-12治疗,然后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三组血清IL-4、IgE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血清IL-4、IgE的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IL-12能够降低哮喘鼠血清的IL-4和IgE水平,在哮喘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观察rhIL-12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剂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变化规律。方法rhIL-12供试品刺激健康人PBMC分泌IFN-γ,经国际标准品校正,建立rhIL-12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以1ng/mL浓度rhIL-12诱导健康人PBMC,分别于24、48、72、96和120h5个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上清的IFN-γ水平。测定0.1、0.5和2.5ng/mL3个浓度rhIL-12诱导人PBMC72h后培养上清的IFN-γ水平,用Prism5.0统计软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hIL-12供试品的生物活性曲线呈典型S型,IFN-γ含量为最大浓度-半时的供试品浓度(ED50)为(1.008±0.238)ng/mL,供试品rhIL-12效价为7938IU/mL。测定1ng/mL浓度rhIL-12刺激健康人PBMC后5个时间点培养上清中IFN-γ显示,不同个体高峰出现时间有所不同,在高峰出现前均呈现递增趋势。高、中、低3个浓度rhIL-12分别诱导健康人PBMC产生的IFN-γ水平与浓度之间呈显著量效关系,且在0.1ng/mL的极低浓度即可诱生高水平IFN-γ。结论rhIL-12供试品生物活性良好,与国际标准品比对基本一致,不同人群对rhIL-12的应答高峰存在个体差异,以诱生IFN-γ作为评价rhIL-12生物活性的指标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