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上海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上,袋装枸杞子及枸杞保健品颇多,购买者不少。枸杞,这小不点儿的干红果,竟成了上海市面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确实,枸杞是中国的大圣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赞枸杞云:“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在北宋翰林医官院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位在朝使者赴银夏办事,途中见到一位头发乌黑的红颜少妇,手握竹竿追打一白发老翁。使者上前阻拦责问:“你为什么追打老人 ?”那妇人说:“他是我的曾孙,听不进我的话,不肯吃家里备用的传统良药,所以年纪不大却变得如此头发花…  相似文献   

2.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歌咏枸杞功能的诗句。枸杞作为一种名贵中药饮誉中外,神功利效传闻颇多。祖国医学的一些长寿名方如“龟龄集”、“龟鹿二仙胶”、“杞菊地黄丸”、“杞元膏”等方剂  相似文献   

3.
枸杞子,又名杞子、血果、天精、地仙,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因其有抗衰延龄作用,因而历代医家又称其为“却老”,人们一直将其作为滋补益寿良药。枸杞的祛疾延龄作用由来已久,早在殷代的甲骨文及《诗经》、《山海经》中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言其“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药性论》言其“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本草汇言》言其“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唐代诗人刘禹锡对枸杞极为推崇,并有《枸杞井》诗赞云:“僧方药…  相似文献   

4.
李盛仙 《东方药膳》2003,(11):41-41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歌咏枸杞功能的诗句。枸杞,又名“却老子”,顾名思义,它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枸杞属茄科,是一种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深冬落叶,夏秋时开淡紫色花,结的果称为枸杞子。深秋后,枸杞子由青绿逐渐泛红至殷红,子粒光滑圆润,艳丽如玛瑙,甚是好看。唐宋以来,不少文人名士把它说成是能“益寿延年,返老还童”的圣药。唐代的陆龟蒙曾写过一篇《杞菊赋》,极为推崇食用枸杞。宋代名士苏东坡又作了《后杞菊赋》、《小圃枸杞》诗,更把枸杞大加赞赏,以至人们把它当作“仙草”、“灵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王…  相似文献   

5.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一年明月今宵最,昌黎韩愈激情赞。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韩昌黎就发出对中秋月圆的赞叹。“中秋节”为一年四季“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民间传统节日,故称之“中秋”或“仲秋”节。  相似文献   

6.
漫话枸杞     
“立春三天,百草排芽”,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面对一日一变的早春柳叶曾发出咏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国北方植物中知春早的莫过于枸杞。每年立春刚过,枸杞稚嫩的叶芽就悄然冒出。 我家宅前有一株二十年前栽的枸杞,老干苍劲,枝叶纷皱,状若古松,屋后围墙根内有数十株形态各异的枸杞,庭  相似文献   

7.
端午说粽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粽子清香.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将黍米包裹而得名。在唐代,粽子是宫廷节日的佳品。至于粽子之馅,始于宋代,据宋人吴氏《中馈录》称:“用糯米洗净,内夹枣、栗、柿干、赤豆,以艾叶或箬叶裹之。”宋时,还有一种“艾香粽子”,是以艾叶浸米裹之,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诗人陆游曾作诗赞日:“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反应最灵敏的生理器官,是心灵之窗、情感之镜、迷人之剑。故有人赞曰:“天行日月以为光,日月为万物之灵;人凭眼目以为神,眼目显人体之美”。眼目神光炯然,是人身心健美的集中表现。中医认为眼睛健美的措施,是以养肝肾之阳,补心肝血分,平肝潜阳,泻降肝火为主。其饮食保健原则为:①戒烟慎酒。经研究证实,烟草中含有毒性很强的“氰化物”,能引起烟草中毒性弱视,出现视力逐渐减退、视物模糊、神野中出现一团亚铃形黑影、畏光等症状。吸烟还会引起视网膜硬化症、白内障等眼病。饮酒对眼亦有损害。唐代诗人白居…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又叫藤梨、白毛桃、羊桃……我国是猕猴桃的故乡,《诗经·桧风》中就有记载:“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这里的苌楚就是猕猴桃的古称,到了唐代还称为“藤梨”。“中庭井档上,一架猕猴桃”。这是唐代诗人岑参描述猕猴桃的诗句。这说明远在唐代中期以前,猕猴桃就有了庭院种植,可谓历史悠久了。  相似文献   

10.
“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诗句。  相似文献   

11.
“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枇杷的诗。因为枇杷的叶子很像古代乐器琵琶,由此谐音而得枇杷之名。枇杷在汉代已成为主要果树,唐代时流传至日本,有“杨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之誉。枇杷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是初夏佳果。此时,樱桃已过,其他水果尚未成熟,故有“枇杷黄,果子荒”之说。  相似文献   

12.
梁栋 《大众健康》2009,(10):89-89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一个医学道理。  相似文献   

13.
大诗人陆游曾有“雪霁茅堂钟罄清,晨斋枸杞一杯耕”的诗句。原来陆放翁在年老时,因两目昏花,眼力不济,常常爱吃枸杞,故有此吟咏,可见,枸杞是一味自古就深受欢迎的补品。枸杞全身都是药。枸杞的叶叫绿枸杞,茎称却老枝,籽称天精子,根称地骨皮。古人  相似文献   

14.
若涵 《长寿》2006,(1):27-27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关于茭白的记载。古人称茭白为“菰”,最早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稔、黍、稷、粱、麦、菰)之一。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在《大堤》中提到“请君留上客,容妾荐雕胡”。唐代诗人杜甫也有“滑忆雕胡饭,  相似文献   

15.
“僧房药材依塞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钢瓶。 枝繁本足仙人仗,根老新成瑞大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年。” 这是诗人刘禹锡对枸杞的形态、传说以及功效的生动有趣的描述。枸杞作为药材已是众人共知。早在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就把枸杞列为上品。历代本草也说它益精明目、滋补肝肾,是养  相似文献   

16.
昭禾 《药物与人》2005,(6):24-24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唐代贞元年间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等职。张籍家境贫寒,一生体弱多病,后还因息眼疾而失明,所以在当时就有“贫病诗人”之称。  相似文献   

17.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这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一首《春思))。在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对春有着特殊的感情。春季,结束了严寒,万物萌发,意味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千古传诵的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年届82岁,辞官还乡时所写。贸知章85岁辞世,这在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叹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代,算是高寿的了。其实,生活在贺知章之前  相似文献   

19.
“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拘杞一杯羹。”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著名诗句。陆游老年时,为健身祛病,喜食营养丰富、健身益寿的枸杞,故有此佳句吟咏。据分析,枸杞子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枸杞红     
马媛媛 《现代养生》2014,(21):51-51
"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这首描写枸杞的诗句出自大诗人陆游。晚年时,他常感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故常吃枸杞治疗,效果明显。因此,特意作诗赞美。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曰:"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指出枸杞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宋代苏东坡在《小圃枸杞》一诗中曰:"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指出枸杞的根、茎、花、果都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