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了针刺对实验性动物脑缺血作用机理研究。毫针针刺法可采用常规针刺与醒脑开窍针刺法。也可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其他针法 ,如头针针刺、耳针针刺、芒针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法治疗脑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芒针循经透刺法治疗组(简称芒针组,70例)和常规针刺组(简称针刺组,70例),芒针组采用芒针循阳明经透刺治疗,常规电针组选取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芒针组较常规针刺组疗效好(P〈0.05)。结论芒针循经透刺法对脑中风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浅刺法针刺在皮部,针刺时可采用浅刺疾出、浅刺留针、沿皮透刺的方法以疏泄病邪,调节机体平衡。现通过对浅刺法的治疗思路进行溯源,并探讨其理论基础、取穴特点及临床应用,以期更好地挖掘浅刺法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冰刺激对中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针冰组及针刺组。针刺组接受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针冰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冰刺激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吞咽等级评分。结果:针冰组总有效率93.3%,针刺组总有效率67.7%,针冰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针冰组SS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等级评分均下降(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确有疗效,吞咽功能可得到显著恢复,其效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针刺和黄芪注射液对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临床分针刺组、针药组、药物组。针刺组12例,辨证取穴;针药组53例,辨证取穴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药物组肌注黄芪注射液。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8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疏通经络,宣调气血,调节阴阳,两法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朱志强  郑颖颖  李明 《新中医》2023,55(14):111-115
目的:观察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53例。常规针刺组取常规穴位针刺,芒针组在背部后正中线旁开0.3寸、1寸和竖脊肌中线取穴,采用芒针针刺,远端取穴同常规针刺组。2组均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芒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腰腿痛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JOA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礼娇  田丽 《中国针灸》1997,17(8):504-504
对头针齐刺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肌萎缩178例疗效观察陈礼娇,田丽(广东省湛江市海军422医院,524005)外伤致神经性肌萎缩是临床常见病症。近年来笔者采用对头针齐刺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8例中,随机抽样分为对头针...  相似文献   

8.
头针滞针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米曙光 《中国针灸》2002,22(7):11-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针法。方法:采用头针滞针刺法加体针(治疗组)治疗小儿脑瘫150例,同时设头针常规刺法加体针(对照组)70例以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商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滞针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热敷治疗面瘫64例取穴翳风、合谷。先针翳风穴,常规消毒后,入针一寸左右,可采用多向透刺法,即针尖向内上(眼球)方向,接着再向内下(口角)方向,一针三刺法,得气后最后留针在内上位,有酸胀感向面部扩散效果较好。一般面瘫初起,刺激宜轻,二周后刺激量...  相似文献   

10.
色朗 《四川中医》2001,19(9):75-75
临床运用古针“三刺”法治疗偏头痛,鼻衄,面瘫,痹证等多种疑难病症,其疗效较常规取穴针刺和药物治疗为优,认为该法具有取穴方便,可加快针刺补泻,气至病所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针“雷水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脐针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针刺方法,脐针组采用脐针治疗,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与康复评测法(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低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雷水解”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中风后肩痛症状及上肢运动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穴法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针和体针配穴的方法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体针腧穴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体针配穴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优于传统针刺脾胃经腧穴治疗法。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发病表现和病理特点,从针具选用、针刺取穴及手法上进行研究,取穴采取局部和远端相结合,针刺手法采用动刺和留针、局部丛刺和透刺相结合,分步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透穴刺法,又名透针法、透刺法,是在传统的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方法。“透穴”意味着针刺深度较深,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加强得气力度,以有效地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6.
久留针强捻转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久留针强捻转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久留针强捻转针刺法,对照组32例采用一般常规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62.5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久留针强捻转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比一般常规针刺法更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即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灵龟八法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评估针刺前,进针10 min、20 min、30 min,取针后8 h、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疼痛强度数字等级量表(pain intensity numerical rating scale,PIN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针刺前、留针10 min、留针20 min、取针后24 h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针30 min、取针后8 h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观察组针刺前、留针10 min、留针20 min及取针后8 h、24 h PIN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针30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留针30 min出现显著的镇痛效果,其即时镇痛作用和镇痛持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8.
封丽华  曹丽静 《中国针灸》2008,28(5):396-396
古代文献和目前的教科书都以神阙为禁针之穴,故针刺法用之较少。但由于现在临床应用的毫针所用材料特殊,针身较细而富有弹性,只要针刺时严格消毒,同时掌握进针的深度,谨慎进针,则神阙当属可针之穴,这样进一步拓宽了神阙穴的临床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排针平刺配合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9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2例。针刺组采用排针平刺(双侧脑户透风府、脑空透风池,留针6 h,隔日1次,每周3次,共2周);中药组采用口服头痛新1号方(每日1剂,每周7剂,共2周);针药组采用针刺(同针刺组)配合中药(同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针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 0. 05);针刺组与中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针药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中药组(P 0. 05),且3组治疗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排针平刺法针刺配合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及颈椎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安全性良好,且优于单纯运用排针平刺法针刺或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  相似文献   

20.
立体网状针刺法治疗深部脑梗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立休网状针刺法对深部脑梗塞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网状针刺法治疗35例与传统针加头针运动区治疗35例对照观察,检查脑血液图及上田敏十二级肢体功能评定和Barthel指数等。结果:两组之间对比,各项指数有明显差异,结论:立休网状针刺法可明显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提高患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