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明 《河南中医》2007,27(1):3-5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试析《伤寒论》重视脾胃辨证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秉承了<内经>、<难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重视脾胃辨证对预防疾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顾护脾胃,未病先防;助胃祛邪,既病早治;扶脾益胃,已病防传;温中助阳,重病防变;调养脾胃,病瘥防复.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有关便血的诊治对理解经典与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伤寒论》中关于便血的部分条文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太阳、阳明瘀热互结之蓄血证,少阴寒化证,厥阴阳复太过的便血成因,同时归纳总结其证治规律,并与现代疾病的病因病机相联系,以期为便血的内科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 ,论及厥逆证者共 46条 ,辨证明晰井然 ,故将仲景对厥逆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证治的论述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郑金枝 《河南中医》2009,29(8):733-734
《伤寒论》辨精神疾病证治用方主要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干姜附子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白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等。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立方思想、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及小柴胡汤类方变法的研究分析,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是一首治疗外感热性病,病入少阳的有效方剂,而且更是一首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的多功能方剂。如在《伤寒论》本书中所治之“口苦、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胸胁满而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鞭满、头痛、发热、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十六证,在临床中,都会是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或证候而出现,加上小柴胡汤的几个或然证,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之广泛。后世医家据小柴胡汤又灵活加减,所化裁的方剂不胜枚举,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之中。所以,小柴胡汤可谓是后世治疗内伤杂病的群方之冠,《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后世治内伤杂病的源流与滥觞。  相似文献   

7.
任鸿义 《光明中医》2012,27(6):1074-1075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专著.这部书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而且还积累了一些外感疾病的误汗证治,其内容丰富,言简意明,为后人诊治外感疾病留下了宝贵经验,现分述如下,供同行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六经皆有中风表证,各经经脉被风邪所伤,其证治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通过对六经中风表证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例举其证治特点,从而达到深刻领悟〈伤寒论〉六经辨证精髓之目的,为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08-510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原文见于第38条和第39条,原文的描述存在着诸多疑点,例如,前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后条曰:伤寒,脉浮缓,看似自相矛盾,历代各家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比如,有的医家认为是文字错简,有的医家认为是风寒两伤,还有的医家认为是溢饮,争议了上千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实际上,如果想要弄清楚原文的含义,还得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即何谓伤寒,何谓中风,以及仲景对二者的应用都有哪些,得知其真相,才能解开疑团。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太阳中风证护理初探林家坤刘玉珍(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萍乡337000)关键词太阳中风证《伤寒论》护理太阳中风,是在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脉证基础上,更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症的一种太阳表虚证,不同于“脑血管意外”的中风。《伤寒论...  相似文献   

11.
崔书克 《河南中医》2020,40(4):487-489
六经辨病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为诸经藩篱。凡外感风寒邪气,自表而入,每先侵犯太阳,故太阳病多见疾病早期,为表证,与肺脏有关。阳明病多为阳气偏亢、邪热极盛证候,故其关键在于里热实证,多与胃肠有关。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因其既非太阳之表,又非阳明之里,其关键在于半表半里,多与肝胆有关,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为提纲,其关键在于里虚寒证,多与脾胃有关。少阴病关键在于里虚证,多值六经病后期危重阶段,与心肾相关。厥阴病见于六经病末期,病情复杂而危重,其关键在于寒热错杂,多与肝脾有关。六经辨病甫定,即可于病中筛选方证,方证判出,方剂药物则定。六经辨病应与脏腑、经络、气化、病位等有机结合,综合研判。  相似文献   

12.
仲景所论之郁证为广义的郁证,其包含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多方面的壅滞、痞塞、蓄积、瘀结、失舒、失畅,为病机的概念。郁证由诸多因素造成,其非独为情志一端,外感六淫之邪气,饮食劳倦之所伤,脏腑气血津液之失常,或者失治误治等皆可导致郁证。《伤寒杂病论》描述的是一种滞而不通,结而不散的病理状态,其以气之升降出入失常为基础病机,气郁、血郁、水郁、火郁均蕴含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之内涵,气郁为诸郁之先,亦为诸郁之结果。仲景对郁证之症状描述,既包括病机的内涵,亦包含有症状之内涵,对郁证病位、性质和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有对《黄帝内经》之发挥,又有对各种临床所见郁证之总结,主要表现为满、痹、着、结、痞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伤寒论》有关“食”的论述,从“辨能食与不能食”、“辨欲食与不欲食”、“辨进食后反应”、“辨食物在体内的停留”4个方面概括了仲景对“食”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王明炯  王文华 《河南中医》2016,(10):1680-1682
《伤寒论》太阳病的本证,包括了伤寒、中风与温病三大类,一般认为伤寒的代表方是麻黄汤,中风则是桂枝汤,可是太阳温病却没有,以致后世一直忽视《伤寒论》中的温病内容。要想弄清楚《伤寒论》中涉及温病之证,首先必须从大青龙汤入手。笔者通过对大青龙汤与少阴证进行详细的鉴别后认为,大青龙汤证是四组症状体征相矛盾的集合体:1可能会出现脉浮紧也可能出现脉浮缓;2可能出现身疼痛也可能出现身重(不疼);3可能出现烦躁也有可能出现不烦躁(但欲寐);4可能汗出也可能无汗。仲景当年写大青龙汤证时只有也只能错笺、省文:一则警醒后世,二则开三纲鼎立之局。不然,中风表虚证的桂枝汤证和伤寒表实的麻黄汤证都将被推翻。大青龙汤证如此行文实乃仲景开辨证思维一大法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对小便状态的辨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09,29(4):315-317
《伤寒论》对小便状态的辨证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小便的颜色,辨病之在表在里及病变的寒热虚实;从小便调与不调辨表里、先后、缓急、治法;从小便利与不利,辨蓄血与蓄水证;从小便量的多少,辨水气内停之部位;从小便之利与不利、数与不数及尿量之多少,判断大便之软硬或阳明腑实的燥结程度;从小便之利与不利,辨发黄与不发黄;从小便的有与无、利与不利,辨疾病的吉凶转归。  相似文献   

16.
李文龙 《河南中医》2011,31(10):1088-1089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系统阐述了寒证、热证、寒热错杂证的辨治规律。真寒假热之证,当辨明疾病本质,治宜破阴回阳,宣通内外上下;内外寒热并见之证,当分清表里虚实,治宜外散表寒,内清里热;上下寒热错杂之证,当分清病位病性,治宜寒温同施,上下兼顾;寒热互结中焦之证,当明辨痞满虚实,治宜寒热并用,通上下交阴阳。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相似文献   

18.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相似文献   

19.
龚轩  王庆国 《河南中医》2011,31(11):1209-1211
从《伤寒论》中的证候分类入手,以六经中风病为切入点,依据《京氏易传》进行象数与卦理分析,推论出《伤寒论》各组证候均可依此方法进行分析,对于完善临床辨证与诊治思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1,(2):107-107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写了一篇著名的医论《用药如用兵论》,他在文中说:圣人用来全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养料,用果品作为补助的食品,用畜类作为滋补的食物,用蔬菜作为补充食品,而药物则用它来治病。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用也会招致祸害,都是有毒药物一类的东西。喜好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会生大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