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探讨其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近50年间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有关鼠疫防治的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在该疫源地的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中判定染疫动物7种,染疫蚤4种,分离出鼠疫菌159株。结论 阿拉善黄鼠是该疫源地染疫动物的绝对优势种群,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tm)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鼠疫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鼠疫菌的保存与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自然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以探讨其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本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 疫源地共判定染疫动物6种,其中狭颅田鼠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鼠种类。结论 长爪沙鼠是该疫源地内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每次鼠疫流行是以长爪沙鼠为主要染疫动物的沙鼠型鼠疫,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动物鼠疫的保存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是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研究其体外寄生蚤群落构成、数量变动、染疫情况及空间分布,对鼠疫流行病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从1977~1996年对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的中心——石龙地区的齐氏姬鼠体蚤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旱獭鼠疫动物病某些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系统收集该疫源地70年代以来在鼠疫疫源监测中有关旱獭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强度、媒介昆虫、鼠疫菌毒力等流行特点,对旱獭鼠疫动物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部祁连山地的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在自然条件下周期起伏不断循环,大面积内流行和宿主的栖息类型与生态习性紧密联系,不同月份分离的鼠疫菌菌株数量有差异,喜马拉雅旱獭为单一宿主。结论西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活动状态,2000年以后持续流行;旱獭是疫源地主要的疫源动物;旱獭体蚤是旱獭鼠疫流行的传播媒介,斧形盖蚤起主要传播媒介的作用,腹窦纤蚤主要侧重于保持巢内的疫源性,谢氏山蚤则两者兼有但后者的意义更大,不同区域的旱獭主要寄生蚤的种群组成不尽相同,寄生蚤的检菌数量也以季节消长为转移。  相似文献   

5.
<正>鼠疫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其主要传染源为啮齿动物,主要传播媒介为蚤类。现已基本查明各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因素、流行季节,主要宿主和媒介,疫源地空间结构等流行病学关系。1疫源地概述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按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鼠疫菌生态型等特点划分,目前我国已经确认有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鼠疫历史悠久,其来源中外学者多认为输入。新中国成立后经长期调查研究,现完全证明本省鼠疫并非传入而是其本身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鼠自然疫源地。1.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云南西部、西南部及南部。主要宿主黄胸鼠,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病原体为鼠疫菌滇闽居民区生态型。动物流行病学特点:鼠疫动物病主要存在并流行于海拔400~2100米的平原或宽谷或盆地居民文化景观地带;各月均有发生,但以6~11月较多,高峰在8月;以鼠→蚤→鼠方式传播,以流行和潜在(或微弱)流行方式保持疫源。2.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于滇西北剑川县山区及其毗邻的丽江、兰坪、云龙、洱源部分山区。主要宿主是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主要媒介特新蚤指名亚种,病原体为滇西纵谷生态型。动物流行病学特点:鼠疫动物病主要存在并流行于疫源地内海拔2500米以上的云南松林山区耕地景观带;各月均有发生,高峰在4月和12月,表现为双峰型;从年际看,流行有高低潮,大体流行2~3年,缓和1~4年或更长。本文还对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性质与范围以及黄胸鼠鼠疫疫源地和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45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监测材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为今后该疫源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结果在该疫源地内共发现哺乳类动物30种,阿拉善黄鼠为主要宿主;发现蚤类59种(亚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45年中有4次动物间鼠疫流行,9个年份检出鼠疫菌159株,23个年份检出阳性血清488份。检菌及阳性血清出现的时间仅限于主要宿主地面活动的3~9月,流行高峰出现在5~6月,流行时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在(3.26±1.11)只/hm^2。疫源地核心地带位于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之间。结论认为现阶段的疫情监测能够有效地阻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也能在人类不幸受到感染时加以及时处理。但从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监测效果上分析,仍然不能尽如人意。针对该疫源地的特殊性,在以往监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动物间鼠疫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律性,加强疫源地内鼠疫联防组织的监督作用,重新规定细化监测方案,扩大流动监测规模,提高其先期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南山鼠疫疫源地隶属于北天山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以山地森林、草原带为主。灰旱獭为主要宿主动物,谢氏山蚤、斧形盖蚤为主要染疫蚤。自1983年至今在阿克塔什、后峡再尔的、鲁普吐三片疫源地共检出鼠疫菌45株,疫源面积3 000km2。现将2001~2005年鼠疫监测情况总结和分析如下。1人间鼠疫监测1.1专业培训: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三级监测网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三级网建设,强化培训与考核工作,明确疫情报告职责。重点对疫源地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医生进行每年一度的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监测结果,探讨防控对策。方法按《鼠疫联防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宿主、媒介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结果捕获动物2目6科10属12种,黄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为0.30只/hm^2;采集蚤类4科6属12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黄鼠体蚤指数为1.50,染蚤率为60.20%;细菌学培养和血清学检验未检出阳性。结论该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处于相对静息状态,但针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该疫源地的特殊性,鼠疫对疫区乃至周围人群的危害性依然存在;应密切联防协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络,提高鼠疫控制应急反应能力和鼠疫处理工作能力;重新细化监测方案,扩大流动监测规模,提高先期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宁夏银川市鼠疫疫源地流行状况,为预警鼠疫疫情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0年银川市鼠疫监测资料,采用回顾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鼠疫宿主动物种类、密度、蚤指数等。结果2016—2020年共捕获鼠类12种10858只,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分别捕获5210只和3885只,宿主鼠密度监测面积1941 hm^(2),总密度2.34只/hm^(2);夜间活动鼠平均捕鼠率6.47%;共获染蚤鼠2925只,鼠体染蚤率26.94%,获蚤8916只,蚤指数0.82;共解剖10858只,培养样本10858份,培养蚤3550组9370只,病原学检验均未分离出鼠疫菌,均判定为阴性;共捕获活体鼠2516只,采血1965份,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滴度均≤1:4。结论通过对银川市鼠疫疫源地的连续监测,未监测到疫源地出现鼠疫流行,但鼠密度和蚤指数还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疫源地监测及风险预警,有效预防和降低发生鼠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建立各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预测的模型,针对各疫源地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黄鼠疫源地(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布氏田鼠疫源地、长爪沙鼠疫源地利用最优回归子集法进行指标筛选及风险分级,指数平滑法进行风险预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青海田鼠疫源地利用加权移动平滑法预测动物鼠疫检菌阳性率。结果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筛选出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等四个指标;阿拉善黄鼠疫源地筛选出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巢穴蚤指数等五个指标;长爪沙鼠疫源地定边县筛选出鼠密度、体蚤染蚤率、巢穴蚤染蚤率、降水等四个指标,其它疫源地监测指标与鼠疫的发生理论上无显著关系。风险等级分为流行、高风险、不流行三级。预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2014~2015年检菌阳性率为11.35%、11.62%;青海田鼠疫源地2014~2015年检菌阳性率为0.69%、0.65%。选取动物鼠疫流行范围、流行强度、检菌率、血凝阳性检出率和滴度、主要宿主密度、蚤指数6项指标,按疫源地类型划分预警等级。结论黄鼠疫源地、布氏田鼠源地及长爪沙鼠疫源地筛选出更有效的监测指标预测动物鼠疫的流行;针对各疫源地实际情况分为四级预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影响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监测指标,建立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预警指标体系。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整体数据,利用Matlab软件中最优回归子集法建立回归方程,筛选出与动物鼠疫流行相关性最大的监测指标。结果从7个指标中选取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等4个监测指标建立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预测预警回归方程;对回归模型利用原始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率为83.3%。结论利用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等4个监测指标,即可完成对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预测预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81~2007年宁夏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措施和控制对策。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7年间,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31~1.80只/公顷,染蚤率为28.07%~66.47%,蚤指数为0.88~3.15,有8个年次监测到鼠间鼠疫的局部流行;长爪沙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10~5.90只/公顷,染蚤率为9.57%~57.34%,蚤指数为0.07~1.44,有9个年次监测到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宁夏动物鼠疫流行呈周期性、间断性发生。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荒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趋势,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8个团场鼠疫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监测结果,以及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6—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共调查面积503 ha,年均鼠密度为2.54只/ha,大沙鼠密度在2.32~2.78只/ha;夜行鼠平均捕获率为11.56%,以子午沙鼠为主、占90.29%,不同年度捕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52,P<0.001);鼠体染蚤率92.27%,总蚤指数5.87,洞干蚤染蚤率58.86%,蚤指数1.91;共检测大沙鼠血清1 257份,阳性6份、阳性率0.48%。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荒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仍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辖区内鼠疫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应继续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动物鼠疫监测,及时开展鼠疫风险评估及动物鼠疫疫情处置,严防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近10年来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研判预测未来之流行趋势。方法对2000~2009年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内各监测单位动物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仍然保持原有的四大类型山地鼠疫疫源地,疫源地共涉及新疆18个县(市),面积约167000km^2。在此期间,新增温泉县鼠疫疫源县,新增疫源地面积4000km^2,主要宿主、媒介和病原体的生化性状与北天山西段相同,属北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10年间,新疆四大类型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43个县(市)次分离鼠疫菌357株,年均有4.8个县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67个县次检出鼠疫宿主动物阳性血清674份,年均7.4个县次有动物鼠疫疫情。其中,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群数量一直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密度水平,种群结构稳定,动物间鼠疫流行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年均4.3个县次分离出鼠疫菌,占4块疫源地总和的89.6%,鼠疫菌分离数占总计的98.6%,年均5.3个县次检出宿主鼠疫阳性血清,占四大类型疫源地年均阳性县次总数的71.6%,阳性血清数占86.8%。新疆南部的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鼠疫疫源地的宿主媒介指标低于北天山山地,染蚤率和蚤指数仅分别为42.5%、48.8%、33.2%和1.9、2.5、1.2。此3块疫源地年均分离出鼠疫菌的县次分别为0.2、0.1和0.1个县次,分别占全疆的4.7%、2.3%和2.3%,分离出的鼠疫菌数分别占全疆的0.56%、0.28%和0.56%。3块疫源地年均检出宿主动物的鼠疫阳性血清的县次数分别为0.6、0.2和0.2,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62%、0.3%和0.66%。结论新疆天山北坡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呈现出稳定、持续、且流行较为猛烈的状态,南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鼠疫自然疫源地呈现相对较弱的动物鼠疫流行状态,但疫源地宿主和媒介组成稳定,鼠疫疫源地的疫源性依然存在,在局部范围内仍存在动物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6.
蚤传鼠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蚤类是很重要的一组吸血昆虫。一部分寄生于家畜,以前还广泛分布寄生于人类。和其他吸血节肢动物相似,蚤类是人类和动物各种疾病病原体的生物性媒介。占首要意义的应是鼠疫,其次是流行性斑疹伤寒。 1897年日本学者Ogata发现了在鼠疫流行过程中有染疫蚤的存在,1年之后Simond获得了大量的蚤传鼠疫的资料,自此开始了一系列的蚤类鼠疫流行病学意义的研究。 俄罗斯蚤类研究的鼻祖在他的著作中描写道: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往往利用发现染疫蚤的方法来确定动物鼠疫疫源地的存在。用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丽江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群落结构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丽江新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范围为调查样区,海拔2 040~3 160 m,选择农耕、居民和机场机坪3种生境进行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蚤类是温血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又是鼠疫的特异性媒介.蚤类在宿主动物种群内的转移或交换,是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动物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宿主或多宿主疫源地与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之间蚤类的转移或交换,不仅对动物间鼠疫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性质和鼠疫菌的长期保存亦起到补充和巩固的作用.为防制人间鼠疫的发生,除不接触病、死疫源动物外,尤应禁止剥食自毙草食动物(羊、马鹿、狍、兔等)及食肉动物(狐、艾鼬、虎鼬、猞猁等).一旦发生人间鼠疫,应就地扑灭.在处理疫区(点)时,必须同时灭鼠灭蚤,以防止疫蚤的转移和扩散,达到控制疫源蔓延,进而避免发生人间鼠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977~2008年原州区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运用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按照医学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在0.10~4.0只/hm2,2次高峰是1997,1999年;平均染蚤率在17.46%一66.90%,有2年次存在动物鼠疫流行,鼠疫流行与密度、蚤指数增高相关联。结论原州区动物鼠疫流行呈间歇性,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人间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海田鼠疫源地)流行态势,为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应急对策。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2000~2012年期间的鼠疫监测资料。结果青海田鼠平均密度253.27只/hm2,发现青海田鼠体及巢穴蚤9种,细钩盖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寄生蚤,占93.21%,其他蚤种占6.69%;青海田鼠体蚤指数0.90,染蚤率42.48%,青海田鼠巢穴均染蚤,巢蚤指数53.65。实验室检测各种宿主动物材料14 323份,检出鼠疫菌98株;检验媒介蚤2 455组26 411只,获鼠疫菌11株。证实染疫动物8种,染疫媒介3种。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IHA)检测动物血清3 369份,阳性215份,其中青海田鼠阳性血清102份,犬阳性血清94份,其他动物阳性血清19份。结论自2000年以来,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的动物鼠疫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持续存在,应加强鼠疫宣传监测工作,防止发生人间鼠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