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75例,均为2013年门诊乳腺增生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9~48岁;病程2月~10年;单侧肿块者23例,双侧肿块者52例;伴乳头溢乳者7例。1.2诊断标准依据2002年第八次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乳腺增生病的诊断、辨证、疗效评价标准》,即:1临床上有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自拟消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中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88年下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西医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1987年6月制定的《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症状:经前及行经乳房胀痛,经净缓解或未缓解或无疼痛。2体征:乳房双侧或单侧可扪及单个或多个肿块。3电脑红外仪乳房检查提示:乳腺小叶增生,排除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1.2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18~50岁,其中18~30岁56例,31~40岁58例,41~5…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 996~ 1 999年 ,自拟健乳消癖汤按排卵周期加减治疗 3 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3 6 .5 1岁 ;已婚 3 3例 ,未婚 3例 ;病程 <6个月 1 9例 ,6个月~ 2年 1 1例 ,>2年 6例 ;单纯乳腺上皮增生 2 7例 ,乳腺囊性增生 9例。2 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 ;2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圆形肿块 ,质韧不坚 ,边界不清 ,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推之可动 ;3乳房疼痛或肿块多与月经周期及情志有关 ;4乳房…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施治与现代科技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症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中医称之为“乳癖”。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妇女,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同的圆型或条索状的肿块或结节,其肿块可局限在乳房的某一象限或分散于整个乳房,但分布在外上象限较多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不相连,推之可移。乳房胀痛明显,  相似文献   

5.
罗会华 《河南中医》2007,27(3):69-70
笔者2006年1~5月采用乳癖消片合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女性门诊病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52岁,平均34岁;其中育龄妇女112例。多普勒彩超检查:双侧乳腺增生102例,单侧乳腺增生18例。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乳癖的诊断标准:①具有明显的乳房单侧或双侧的肿块及胀痛的特征症状;②多普勒彩超检查具有乳房增生改变;③除外生理性乳房疼痛。2治疗方法中成药乳癖消片(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1021822)是由鹿角、蒲公英、昆布、夏枯…  相似文献   

6.
乳癖Ⅲ号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以本院制剂乳癖Ⅲ号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72例,同时用天冬素片作对照组治疗乳腺增生病46例,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乳癖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①乳房有大小不等条索状或片状肿块,质韧,边界欠清,有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②可有乳房胀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③乳腺B超或红外线扫描结合针吸或活检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1.2一般资料符合乳腺增生病患者共118例,按就诊日期…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系指乳腺小叶,腺泡上皮、乳管、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增生。其中以乳腺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最为常见。临床以乳房胀痛与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以遥逍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乳腺增生病18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一侧乳房或双侧乳房触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呈圆形、质韧的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除外其它乳腺肿瘤。乳房胀痛或刺痛,经前期疼痛或肿胀加剧。18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82例中,15~20岁9例,21~30岁51例,31~40岁89例,41~50岁33例。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 1 998~ 2 0 0 1年 ,用自拟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 5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2 1~ 60岁 ,平均 36岁 ;已婚 42例 ,未婚 8例 ;病程 6个月以内 1 8例 ,6个月~ 2年 2 4例 ,2年以上 8例 ;单侧乳房发病 1 2例 ,双侧乳房发病 38例。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即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 ;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状或颗粒状结节 ,边界不清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质韧不坚 ;乳房疼痛或肿块多与月经周期及情志有关 ;乳房钼…  相似文献   

10.
女性乳腺增生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种非肿瘤、非炎性的增生病变[1]。乳腺增生的产生与情志变化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5~45岁的妇女,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40%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笔者通过自拟理气消结方治疗乳腺增生7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 ,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笔者运用自拟中药方剂“乳结散”治疗乳腺增生病 96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 ,均为门诊观察患者 ,均符合 1 979年第二次全国乳腺癌会议关于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年龄最大者 49岁 ,最小者 2 3岁 ,平均 36岁。发病部位多为乳外上限 ,或内上限。肿块多呈条索状或结节状 ,质韧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 ,活动 ,有压痛。肿块最大直径为 5cm,最小为 2 cm,平均直径为 3cm。其中结节状肿块 66例 ,条索状肿…  相似文献   

12.
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6年,笔者采用自拟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乳房外科学》[1]中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拟定。①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疼痛,多数具有周期性,疼痛发  相似文献   

13.
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多与情志变化和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是妇女常见病,尤以中青年妇女最为多见。根据研究资料发现,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更应引起注意。近年来我们采用疏肝理气,凋理冲任方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房囊性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或有肿块,部分患者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笔者应用香附莪术药粉乳罩消退乳房囊性增生病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的范畴。临床表现为:女性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肿块,其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樱桃,大者如鸡卵。呈扁园形,表面光滑,推之能动,与皮肤肋骨无粘连,外观皮色如常,无外凸。平时无痛感,在经前3—4天或半月发生乳房胀痛,经后即消失。乳腺增生病多为肝气郁结,气滞血凝;或脾失健运,内生痰湿;或冲任失调,则下系子宫、上及乳房。三者更以后者为主。笔者在2004年7月~月2005年6月,运用海昆消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病人3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988— 2 0 0 1年采用逍遥丸加维生素E联和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 4 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5例乳腺增生患者均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确诊 ,具有以下特点 :①乳房胀痛 ,经前加重 ,经后缓解 ,情绪波动时加重 ;②乳房触及多个散在大小不一、圆形、质韧结节 ,可有触痛 ;③多见于 2 0~ 2 5岁青年妇女 ;④部分患者经乳腺红外线扫描诊断 ,肿块穿刺图片或细胞活检排除其他乳房疾病。年龄 2 0~ 4 6岁 ,平均 33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单侧发病 2 0例 ,双侧发病 2 5例。1 2 治疗方法 处方 :…  相似文献   

17.
臧平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49-1049
乳癖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是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前5~15d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经期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常有多枚,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肿块常随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而消长。本病属于中医学“乳癖”、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是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且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本病以35岁~40岁为发病高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于2004年5月~2006年3月间,采用化瘀通络散结法对乳腺增生病外治进行临床研究,并与内服法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乳块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1O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以来 ,采用自拟经验方制成“乳块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 10 9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0 9例均系门诊女性患者 ,年龄 18~ 5 0岁 ,病程 2个月~ 6年。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 ,乳房内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片状增厚块 ,或条索状 ,或颗粒状的肿块 ,有触痛 ,可推动 ,无粘连 ,多呈双侧发病 ,增厚块在乳房外上象限为多。又选取了 2 0例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中 ,有 78例是健康体检做乳腺C超发现 (平素有乳胀痛不在意 ) ,有 5 1例是因乳房胀痛较甚或自查肿块来诊 ,做乳腺C超 ,彩超检查确诊。其中 2 5例因…  相似文献   

20.
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病98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笔者应用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9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8例患者中,年龄17~30岁30例,31~40岁50例,41岁以上18例;已婚者78例,未婚20例;单乳增生34例,双乳增生64例;乳腺小叶增生75例,乳腺囊性增生23例。2诊断标准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有关,或有溢液。体查乳房内腺体呈弥漫性增厚并伴有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之结节,呈颗粒样,条索状,片块样改变,压痛明显。经红外线乳房扫描及钼靶X光片确诊排除乳房其它良恶性病变者。3治疗方法月经前半期(即月经干净后)用调补肝肾药物即逍遥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