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对家兔脑出血急性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机理。方法:将54只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18只和36只。前为空白组(组1),进食普通饲料,后者进食高脂饲料3周后,采用脑内注血法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兔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组2)和针刺组(组3),针刺组选“人中”、“风府”、“曲泽”、“内关”,“三阴交”,“血海”、“太溪”穴并于造模前2天开始,造模后24h,3天,7天分三批处死动物,迅速断头取脑组织,观察针刺对急性脑出血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结果:(1)三个时段中,模型组和针刺组SOD较空白组均显著降低(P<0.01),并以模型组降低最为明显;(2)脑出血后24h,72h针刺组SO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脑出血后72h,模型组SOD较24h进一步降低(P<0.01);针刺组较24h明显升高(P<0.05);(4)脑出血后1周,模型组SOD较72h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针刺组(P<0.01),针刺组SOD明显高于24h值(P<0.05),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可显著增强脑SOD活性,有稳定地增强脑出血兔抗自由基酶活性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巢蛋白(Nestin)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针刺组(简称针刺组)、模型+忆立福组(简称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h、1、2、3和7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相点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Nestin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调脑内Nestin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针刺可能通过早期干预,上调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内Nestin蛋白表达,从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脑出血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再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4.
针刺对家兔脑出血急性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分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机理。方法 将54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脑内注血法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兔脑出血模型。选水沟、风府、曲泽、内关、三阴交、血海、太溪穴。观察针刺对急性脑出血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LPO)影响。结果 模型组和针刺组SO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以模型组降低最为明显。脑出血后24h、72h针刺组SO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脑出血后72h,模型组SOD较24h进一步降低;针刺组较24h明显升高。脑出血后1星期,模型组SOD较72h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针刺组;针刺组SOD明显高于24h。模型组、针刺组LPO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以模型组升高最为明显。脑出血后24h和72h,针刺组LPO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脑出血后72h,模型组、针刺组LPO较24h升高。脑出血1星期,针刺组和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模型组、针刺组LPO较24h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72h水平。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可显著增强脑SOD活性,显著降低LPO含量,能稳定地增强脑出血兔抗自由基酶活性并降低脑出血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家兔血清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家兔血清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脑内定位注射复制家兔脑出血模型 ,通过针刺人中、内关 (双 )、太冲透涌泉 (双 )穴 ,观察血清酶中的乳酸脱氢酶 ( LDH)、肌酸激酶 ( CK)的变化。设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 :针刺可降低家兔脑出血模型中血清酶 LDH、CK含量。并与模型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 P<0 .0 5) ,尤以针刺配合西药组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家兔正常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家兔正常眼压的影响。方法:对10只家兔眼的晴灵、风门、趾间穴进 刺,对针刺前和针刺后即时,针后第1小时和第2小时的眼压进行了测量。结果:针刺前的眼压平均值与针刺后各时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0):1429-1431
目的:观察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从抗氧化酶角度探讨针刺降压机制。方法:将SHR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以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血压正常的对照组。针刺组取双侧人迎穴,施以捻转手法,捻转频率为120~160次/min,行针1min,每日针刺1次;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与针刺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捉抓。每天针刺前后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针刺20d后,取胸主动脉,用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测定SOD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GSH-PX活性。结果:针刺20d后SHR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针刺前降低,且均低于模型组。针刺组SOD和GSH-PX活性较模型组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针刺可降低SHR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和GSH-PX活性,从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家兔高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对家兔实验性高眼压的影响。方法:应用2%α-糜蛋白酶注入家兔眼后房,形成实验性高眼压症。将已形成高眼压的25只家兔眼分为针刺组,西药组和对照组。各组在针刺和药物治疗前后均测量眼压。结论:针刺具有降低家兔实验性高眼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及NO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6ml·kg脑复康生理盐水水溶液灌胃;针刺组在模型大鼠头部百会、大椎穴行针刺治疗。检测模型大鼠穿梭箱实验各项指标及脑组织SOD活性和NO含量的改变。结果:模型大鼠穿梭箱实验中治疗后电击次数,针刺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模型大鼠术后治疗后脑组织SOD和NO活性含量,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针刺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VD大鼠模型的百会、大椎穴,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在穿梭箱实验中治疗后电击次数和电击时间;增强脑组织内SOD的活性,降低脑组织内NO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11.
针刺对烧伤创面组织LPO、SO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建立兔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同时取正常组织对照.动态观察烧伤后早期创面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后对创面组织中LPO、SOD的影响.结果:烧伤创面组织早期SOD的活性下降,LPO升高.针刺后可提高烧伤后早期组织抗过氧化能力.结论: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其机理可能是针刺可提高烧伤组织抗过氧化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加针刺组(针刺组)、模型加忆立福组(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h、24h、48h、72h和168h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有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bFGF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调脑内bFGF可能是有关针刺治疗脑出血一个机制,针刺可能通过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内bFGF蛋白水平增加,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并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凝血酶受体-1(PAR-1)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和168 h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相点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A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PAR-1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脑内PAR-1蛋白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针刺可能通过下调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内PAR-1蛋白表达,减轻凝血酶所造成的毒性反应,从而达到防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44例患者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疗法相同,针刺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结果:针刺百会透曲鬓能明显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针刺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针刺组对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质量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依赖性,从而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肿消合剂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SOD、MDA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42只),血肿消合剂大(36只)、中(36只)、小剂量组(36只)和脑血康对照组(36只)。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4μL/g体质量灌胃,血肿消合剂大、中、小剂量组依次给予血肿消合剂9,4.5,2.25μL/g体质量灌胃,脑血康对照组给脑血康口服液2.7 mL/g体质量灌胃,均1 d 2次,连续给药3 d。造模24 h、造模72 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药物组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除血肿消合剂小剂量组外,其余各组24,72 h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较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造模后72 h,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药物组MDA含量下降,但只有与血肿消合剂中剂量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肿消合剂3个剂量组SOD活性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肿消合剂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效应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规律以及脑血宁胶囊对其的影响,揭示脑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制作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脑组织及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脑血宁组的脑组织及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两组的内皮素水平逐步下降.至7天时点时,模型组的内皮素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脑血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组织及血浆ET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期均升高,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而脑血宁胶囊能够降低本病脑组织及血浆中内皮素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本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案,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4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监测针刺前5分钟,针刺后1分钟,针刺后30分钟的血压变化,共监测10天,对此1200个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前后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刺前后血压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有效率95%。针刺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无明显影响,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温通针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通针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捻转针刺组和温通针法组 ,并行相应处理。各组大鼠均于脑出血后第 3天相应时间处死 ,石蜡切片 ,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 捻转针刺组脑实质大量出血 ,部分血凝块出现纤维素 ,脑组织高度水肿 ,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 ;温通针法组红细胞大量溶解 ,血凝块机化 ,大量纤维母细胞分布和炎性细胞浸润 ,血肿明显吸收 ,脑组织轻度水肿。结论 温通针法能有效清除急性脑出血后血肿 ,且有利于出血后的水肿消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