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 13个、L4/5 65个、L5/S1 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 d 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两种介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霖  彭力  李小力 《中国康复》2006,21(3):194-195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切割术)与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其中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术治疗(A组)205例,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术治疗(B组)80例。结果:椎间盘1次穿刺成功率A组80%,B组100%;平均手术时间A组20min,B组3.5min;有效率A组83.4Z,B组88.8%。结论:髓核切割术和消融术治盯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消融术的1次成功率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切割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柱全内窥镜经椎间孔入路摘除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极外侧型突出8例)其中:L4/5 38例,L5/S1 18例,男性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2(25~65)岁。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86min。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1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开放手术者。随访平均6个月以上。术前VAS评分为(6.93±1.15)分,术后3个月为(2.2±0.57)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优良率达92.9%。【结论】脊柱全内窥镜经椎间孔入路摘除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特别是极外侧型突出,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联合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组(A组).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臭氧治疗组(B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治疗后7d及1.3个月VA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结果2组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腰大肌血肿、椎间盘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B组术后7d及1,3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96.67%,A组优良率为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联合盘内注射臭氧,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美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X-线的引导下,经后外侧穿刺入路,行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SLRT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LRT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天和三个月时的治疗优良率分别是82.61%和89.13%。治疗后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能快速而有效达到椎间盘减压目的,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对旋切出的髓核组织可做定量和定性分析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应用椎间盘内减压术治疗腰腿痛患者的最佳适应证。 方法:实验于2001—03/2003—11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完成。应用髓核成形术治疗98例腰腿痛住院患者,男68例,女30例,年龄16~46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6年,其中腰痛伴有下肢及臀部放散痛72例,单纯腰痛26例。术后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先进行椎间盘造影,然后行髓核成形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疼痛症状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优:症状基本消失;良:症状明显减轻,能恢复正常工作;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差:症状加重。 结果:98例腰腿痛患者中,优良率为79%(77/98);站或坐时腰痛伴有下肢及臀部放散痛者优良率为85%(61//2);单纯下腰痛为62%(16/26);椎间盘突出类型无突出优良率为81%(17/21),中央型为53%(17/32).一侧突出为95%(43/45);椎间盘造影阳性者优良率为90%(71/79),阴性者优良率为21%(4/19)。无效17例,症状复发2例,术后加重2例。 结论:髓核成形术如能选择以神经根刺激为主要症状、较小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将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于我院骨科住院行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76例,观察围术期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76例患者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5),治疗后1月、3月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周( P<0.05),治疗后3月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显著降低( P<0.05);对于临床疗效而言,治疗1个月后,76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11%,与治疗后3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术后的随访发现,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穿刺部位均愈合良好,且未发生定位错误、神经或脊髓损伤、椎间盘炎症及穿刺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疗效确切稳定,安全可靠,需加强对于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预后是否相关。方法:选择2000—06/20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107例。①分别记录患者的病程、术前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记录。选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术前心理评估,53分为标准分。按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标准分为正常组,82例;≥标准分为抑郁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及吸烟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根据北美脊柱协会制定的60项指标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出疗效评价量表共50分,内容包括4方面:症状(6分):腰或臀疼痛3分,腿痛或麻木3分;症状对功能的影响(19分):行走04分,站、坐、睡、抬物、剧烈活动、性生活各0~2分,排尿0-3分;体征(16分):腰部活动受限和畸形0-2分,腰部扣痛0-1分,健腿抬高试验0~2分,直腿抬高试验04分,肌力0~3分,感觉0-2分,反射0~2分;CT或MR同区域定位(9分):1-3区分别为3~9分。术后随访评分不包括CT或MR检查评分。③107例患者根据术后症状评分计算出症状改善率,即(术前症状评分-术后症状评分)/术前症状评分&;#215;100%。其中47例患者通过门诊复查得到术后体征评分,计算症状体症改善率,即[(术前症状评分+术前体征评分)-(术后症状评分+术后体征评分)](术前症状评分+术前体征评分)&;#215;100%。同时还调查术后疼痛频率(从不痛到经常疼痛为0~2分)和术后工作能力(从恢复原来工作到未工作为0-4分)。④组间基线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术前疼痛程度评分、症状改善率等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7例患者均成功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08—3.46年,平均2.48年。①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抑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3.80&;#177;0.73),(3.28&;#177;0.94)分,P〈0.05】。②术后疼痛频率评分:抑郁组高于正常组【(0.96&;#177;0.35),(0.45&;#177;0.57)分,P〈0.01】。⑧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抑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1.20&;#177;0.63),(0.58&;#177;0.65)分,P〈0.01】。④术后症状改善率:抑郁组低于正常组【(67.87&;#177;17.86),(81.44&;#177;21.08)%,P〈0.011。⑤术后工作能力评分:抑郁组术后工作能力较差,明显高于正常组【(1.48&;#177;1.00),(0.78&;#177;1.04)分,P〈0.01】。⑥术后症状体征改善率:抑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69.27&;#177;16.51),(84.31&;#177;18.03)%,P〈0.05】。结论:抑郁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和症状体征改善率低,疼痛频率和疼痛程度高,术后工作能力较差。提示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预后情况相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不利因素,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程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6/11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作为病变组,均知情同意。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3.67个月。硬膜外麻醉下行髓核摘除术,记录椎间盘突出类型,病情从轻至重为:凸起型4例,突出型15例,游离型6例。同时选择3例急性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管内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及2例行脊柱侧弯行前路松解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既往健康。手术中选取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组织标本,每组标本分为两份,一份液氮速冻后转入-70℃超低温冰箱中冻存备用。另一份作光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根据Norbet Boos等的组织学分级将所有标本的病理病变程度分为轻、重两度。不同类型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组织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情况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并探讨其与病程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及对照组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在髓核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纤维环、软骨终板中的表达[13.05&;#177;0.82,6.91&;#177;0.33,2.47&;#177;0.37(t=12.03,10.16,P〈0.05)]。游离型显著高于突出型[8.36&;#177;0.41,4.13&;#177;0.14,(t=7.81,P〈0.05)];突出型显著高于凸起型(1.19&;#177;0.48)(t=3.35,P〈0.05)。病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1&;#177;0.34),(t=8.64,P〈0.05)。重度病变患者显著高于轻度病变患者[10.43&;#177;0.27,6.01&;#177;0.34 (t=8.26,P〈0.05)]。②病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关系:病程大于12个月患者椎间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程3-6个月及7~12个月的患者[88.9%,39%,30.7%,(X^2=19.24,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过程,随病情的加重而分泌增多。病程在12个月以上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10-85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椎板开窗法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26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26例经6~30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无腰椎滑脱发生。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57.7%),良8例(30.8%),可2例(7.7%),差1例(3.9%),88.5%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分别收集来自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03/2003-02收治的20例和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脊柱科疼痛科2004-11/2005-04收治的18例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病变为1个间隙的22例,2个间隙的16例。应用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术后第2天即开始主动和被动直腿抬高锻炼;3d后即可下地正常活动,并进行系统化腰背肌过伸功能锻炼。随访2个月,分析影响临床疗效诸因素。手术前后腰腿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疗效评定分为优,良,无效,差。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腰腿痛疗效评定结果及影响因素:术前平均为4分,随访后平均分为1分。38例患者中优23例,良10例,无效5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较单纯下腰痛者优良率高[90%(27/30)比63%(5/8)],椎间盘突出呈包容性旁侧型者较中央型者优良率高[9l%(21/23)比73%(11/15)1,椎间盘造影疼痛复制阳性较阴性者优良率明显增高[94%(30/32)比50%(3/6)],术后能坚持配合系统化康复训练者较未能坚持系统化康复训练者优良率高[92%(23/25)比77%(10/13)]。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提高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临床疗效的因素有:①椎间盘源性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②腰椎间盘突出为包容性旁侧型。③腰椎间造影过程中能复制出腰腿痛症状。④术后能配合系统化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20例,单纯行髓核成形术;B组30例,髓核成形术后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20例,单纯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治疗前1天,治疗后3天,3个月,6个月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试验(SLRT),治疗优良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3天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一天明显降低(P<0.01或P<0.05);A组与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C组无明显变化;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值、SLRT值较A组与C组明显提高(P<0.05).A组治疗后3天、3个月、6个月时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5.0%、80.0%、60%,B组分别为100%、90%、83.3%,C组分别为100%、35%、30%.B组3个月,6个月优良率较A组与C组提高.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优良率100%,提高远期优良率.  相似文献   

13.
胡婵 《医学临床研究》2013,(8):1662-1663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患者,加强术前准备及心理支持护理,术后指导正确体位、严密护理及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主观满意度等方面的随访。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评价,对比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为(2.13±3.18)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93±1.16)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例患者中“优”79例,“良”36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87.8%。[结论]严密观察、正确的康复护理是确保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寄狭窄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并对病人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信件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功能按Macnab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64例,良20例,可6例,优良率达95.6%。2例术后6个月、12个月症状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加神经根管减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对象:2002-01/20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33例,男21例,女12例。方法:患均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X射线观察椎间隙高度和形态。随访8个月。根据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优、良、进步、差)进行腰椎功能测评。主要观察指标:患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例患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患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优29例,良好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7%(32/33)。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29例保持正常形态和高度,3例未达到正常的高度,但较术前有增高,未发现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加重。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腰腿痛症状,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单间隙159例,双间隙27例,共计213个间隙,均位于L4、5和/或L5S1。其中L4,129例个间隙,L5S1。84个间隙。突出类型:旁侧型146个,中央型67个。结果共摘除突出髓核213个。术后17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按Maenab标准评分,优156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95.51%。一个间隙平均手术时间52min,两个间隙平均93min。出血量20—250ml,平均107ml。髓核遗留1例,经原切口椎间盘镜下再手术取出游离髓核组织约1.5g,术后症状缓解;术中硬膜撕裂6例均〈0.5cm,经放置明胶海绵,严密缝合切口,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牵拉损伤2例,经药物治疗3个月痊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 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 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 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152例伴颈肩部剧烈疼痛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1个椎间盘进行了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疗效采用症状缓解率(VAS评分)和主观满意度优良率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3±5.7)个月的随访.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及12个月分别为(8.3±1.1)分、(1.5±1.5)分和(1.9±1.7)分;术后1周及12个月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1.9%和77.1%.主观满意度优良率分别为93.4%和92.1%.经t检验,术后1周及12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起效快、疗效稳定、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 Pfirrmann分级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经X线片、MRI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或CT引导下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记录术前责任间盘MRI Pfirrmann分级,观察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价的疗效。结果:髓核成形术后1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3.5%,优良率为76.6%;12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0%,优良率为63.3%。术前与术后VAS和OD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firrmannⅢ级组12月疼痛缓解率为64%,优良率为87.5%;PfirrmannⅣ级组12月疼痛缓解率为41%,优良率为45.5%。两组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回顾性分析显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与椎间盘退化程度有关,Pfirrmann分级系统对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合理选择患者,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1周,1年,2年的疗效。方法荆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02-03/2004-08进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术后2年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进行评分,计算出该手术治疗后的改善率,同时进行主观满意度分级。结果术前平均下腰痛评分为(16.56±2.25),术后1周、1年及2年平均下腰痛评分为(26.38±1.77),(24.47±2.31),(21.33±2.55),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5.69±5.46)%,(60.79±5.81)%,(48.88±6.57)%,主观满意度优良率分别为83%(45/56),60%(19/32),50%(10/19)。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1周,1年,2年下腰痛评分逐渐降低,说明减轻患者的疼痛是肯定的,但平均改善率和主观满意度优良率逐渐降低,远期疗效还不能肯定,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