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星期五的下午,笔者打电话给一位老年朋友,问:“赵老,这个双休日准备安排什么?”他在电话里笑道:“安排‘孤独’!”“孤独?”我在电话里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您的生恬也真是太孤独了,又躲在家里‘爬格子’是不是?”他说:“是啊,几十年了,积习难改哟!”“您呀,生活太单调了,应该学会找点乐趣!”我在电话里劝道。“我觉得看书、写作、练书法就是最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霍寿善 《科学养生》2008,(11):52-52
父亲今年72岁了,但看起来,绝不像古稀老人——腰不弯,背不驼,脸无皱纹,声音洪亮,思维敏捷。熟人们见了,都说家父越过越年轻,而问及健身的秘诀,父亲最爱说的话是:“我一生都喜欢‘跑’,喜欢开自己的‘11路车’!”这个时候,父亲会伸伸左腿,再伸伸右腿,神情很是得意:“我这车还不费汽油哩。”  相似文献   

3.
王明洪 《养生月刊》2017,(5):406-409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信有如今已是94岁的高龄,但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每周还能骑着自行车上五次半日门诊.曾有人向他讨教养生的“秘诀”,老人笑道:“我的养生方法主要有二,一是注意运动健身,每天坚持练武术;二是重视调摄精神,每天坚持练习静坐.这就是祖国医学‘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他还强调:“防老抗衰,应当从青壮年做起,在身体尚未出现衰老变化之前,就开始讲求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4.
通经脉 除顽疾于忠全我是一个气功爱好者,经常看《气功》杂志,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特别是看到第14卷第2期官杉先生的“谈‘排气’与‘聚气’”更是深有感触。“通则不痛”,不能排则不能聚等,我都有切身体验。我的臀部两侧因冬天受寒,遇冷则隐隐作痛,后来经一位...  相似文献   

5.
太极·姿态     
《东方养生》2010,(5):78-81
俗话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这个“相”,通俗地说就是姿势。 和太极大师崔仲三先生聊太极,他提到最多的字眼也是姿势。不过,最近喜欢上“海派清口”周立波的他,将姿势上升了一个高度,他说:“周立波常说的一句话是‘做男人一定要有腔调’,那么我觉得,练太极或是说要练好太极,一定要有姿态,正如“腔调”一样。  相似文献   

6.
西江月 《东方养生》2011,(3):140-141
义理,考据,词章,无不精明,他的才华照耀整个20世纪,连胡适都叹服。 “我家姓赵,我是来朝始祖赵匡胤的第三十一代孙,名叫元任,‘元’字是排行,堂兄北的名字的首字都是‘元’字,‘任’是我自己的本名。”赵元任先生在自传的开篇,就开门见山地如此自述。  相似文献   

7.
闲谈中,一位企业家朋友消遣自己:“我最近最怕看社会新闻。” “唉,”他长叹了口气,“我一看到社会新闻就伤心。现在的记者是不是太年轻了,只要写到50岁以上的,就说是50多岁的‘老人’某某某如何又如何,我今年50,以为自己还年轻呢,没想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大家眼中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6日,是我岳母张银秀女士90岁大寿。平日她生活不但能自理,双休日我和妻子还经常陪她步行约4公里周游长沙烈士公园一圈。她背不驼、腿不颤,当不少路人得知她近90高龄,纷纷称奇,还有不少老人向她打听长寿健康奥秘。岳母总是笑着伸出左手指了指脚下,说:“下‘足’功夫”。我岳母进行“足”保健已坚持了50多载,具体有6条——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央视“夕阳红”栏目,邀著名喜剧演员严顺开,访谈如何面对老年生活。严顺开风趣地说:“如今,我已经属‘夕阳红’管了。”言外之意,他承认自己是老年了。他又说:“在别的栏目我可能是配角,在‘夕阳红’我可就是主角了。”表明已服老。严顺开是位演艺精湛、功底深厚的老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我患神经衰弱,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人们说,气功对神经衰弱有奇效。我抱着一线希望,参加了学院气功选修课。练功初时,老师教导我们:不论什么功法,关键在于“入静”。于是,我竭力寻找“入静”的捷径。开始,我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全身放松,意守一处(如丹田)。苦苦厮守,总是无法“入静”,反而增加了人为的紧张。练完功,两眼发胀,头晕,口干。凭着老师传授的经验,我意识到出偏了。只得放下原来的功法,寻求新的“入静”途径。我冉次翻阅了《气功学讲义》(选修教材)。书中曰:“静即‘无欲’,‘恬惔’,‘定’”。王冰也解释:“恬惔虚无,静也”。看到这里,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古怪的念头:学着睡觉“入静”。睡觉可以说是“无欲”,“无为”的了,全身不自  相似文献   

11.
张镛 《养生月刊》2005,26(2):106-107
费新我先生是浙江湖州人,字立千,号立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由于右腕患关节结核遂练左手运笔,他的左笔书法在国内外是久负盛名的。郭沫若先生称赞他的书法:“字里行间有山石突兀之态.群山起伏奔腾之势”。日本书法家称赞他的书法是:  相似文献   

12.
“难道‘养生’也要从俭吗?”初次接触这个题的人不免发出类似的疑问。其实,这是包括作在内的长期低收入人群的务实做法。 我自上世纪60年代前的22岁即已走上社会,成为“工薪阶层”一员。而老伴作为中学教师,退休后工资也一直保持低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谈“俭式养生”(以下简称“俭养”)我有如下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本早已与世无争,但偏偏从事着沾着名利的工作”。谈到“梅兰芳金奖”的获奖情况,今年正逢花甲的刘长瑜谦虚地说:“只能说我是‘幸运儿’,我实际上沾的是‘李铁梅’的光,评委和观众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也很高兴,但并不那么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4.
也谈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第18卷第1期第17页中,陈康黔在“试论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一文中谈到:“西药实际上也和中药一样,是具有‘寒热温凉’等中药的药性”,我在临床中也有同样的体会。例如用青霉素治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用药后症状消除...  相似文献   

15.
莲花照身巧纠偏·李福柱·我是一名气功爱好者,自幼体弱多病。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后偶与“气功”结下了不解之缘,使我的生命有了转机。自学自练多年,受益非浅,体质比以前增强,很少感冒。令人欣喜的是“气功”使我告别了二十多年与我生命相伴的多种药物...  相似文献   

16.
书法气功属于性命双修、动静兼练的功法,它本易学阴阳之道,结合传统气功,书道、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与实验应用探索,而形成了一套具有疏通经络、引发外气与防病保健作用的气功。我所创立的“外山气功书法”,是书法气功的一种。周易讲太极之道,有阴阳两仪之论,有春夏秋冬四象之说,有八卦八个方位的讲究。而中国字以四方形造方块字,书法讲究顿扬抑挫,上挑下拨阻阳之用笔。易学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相生相克的讲究,而书法则有五合五乘,讲究乘合条件在作书之际的优劣影响。八卦造字,讲究乾坤上下,离坎左右,又与兑,类与震对立,奇…  相似文献   

17.
《小议》议     
学术争鸣,越“争”真理越明.因此我对周逸之先生《“古医书复杂谓语略说”小议》(简称《小议》)一文.除表示真诚的欢迎外,若为申说如下. 一、“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句,我原分析:“动词‘知’的宾语‘肝’,‘肝’同时又是动词‘传’的主语,意即‘知肝肝当传’,‘肝’是兼语,所以称它为兼语式.”如此分析有  相似文献   

18.
在何裕民主编的《差异、困惑与选择》一书中,专门有一章“符号系统的差异”,由副主编邱鸿钟执笔(沈阳出版社,1990年版)。文中讨论“象形与拼音文字”,提出汉字许多缺点。其中“中医部分字形义”一段文字很值得商榷。文中说:“阴阳二字都从‘阝’,而‘阝’从‘邑’,象用‘卩’卫国,故‘阝’有国、府、集团、集合等意义。”还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神明之府也”文,说是“仍保留有这种语义”。殊不知“阴”、“阳”等字左旁的“阝”原字是“阜”,而不是象“郑”、“邹”等字右旁的“阝”原字是“邑”,字形的区…  相似文献   

19.
练功与做人     
练“气功”,也就是学养生,学做人,做一个与社会、大自然和谐的人。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与宇宙自然规律才“会道”。我练“先天自然功”——这种静功,就是要使内心进入平稳状态,处于宁静,就是即使内心进入平稳状态,处于宁静,不断地排除心理障碍,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心稳神稳、人的生理机能循环有绪,才能保持身体内部动态平衡。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活的安样自在,才会健康长寿。“先天自然气功”简单易学,很适合老年人在家中修练。方法是自然的静坐,内心自然的放松、人静和养性。这都是为了调动人体本身…  相似文献   

20.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治则的发生学原理主要有五行相生规律、虚实补泻理论、经络学说与五腧穴理论、五行五腧穴配属与五行相生的人伦化说理(推理)5个方面。五行相生的人伦化说理(推理)是该治则赖以发生的肯綮所在,它将“母子”双向关系塞到五行相生这一单向不可逆的过程中,从而成为该治则理论诸般混乱的始作俑者。摒弃“母子”双向说理,以“‘我’病及‘我生’”“虚者补‘生我’,实者泻‘我生’”取而代之,还五行相生以单向不可逆性特征,乃该治则理论重建的出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