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炳立  肖照岑 《中医杂志》1997,38(11):648-651
《温热论》中辨舌内容在全篇占有较大比例,是叶天士长期诊治温热病的经验总结,突出了舌诊在温病诊断学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叶氏依据各种舌象表现所反映的病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即依据察舌指导治疗,亦是对“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总治则的补充。依舌辨证、察舌论治是临床诊治温病不可缺少的内  相似文献   

2.
《温热论》论治绛舌浅探山西省忻州地区卫校郭治安[关键词]《温热论》,绎舌《温热论》(以下简称《论》)中论述绛舌颇多。全书论舌34处,其中绛舌达15处,占有44%,居其首位,而且内容丰富,足见其重要,试探讨如下:一、绛舌的主病绛舌属于红舌的范畴,《论》...  相似文献   

3.
张家恺  齐玉珍 《光明中医》2021,36(8):1227-1229
温病重舌,杂病重脉,察舌诊病对于温病诊疗的各个环节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温热论》及参考历代医家的观点和舌诊专著,阐述察舌在温病辨治中的突出作用及重要性.旨在根据舌象性质,对疾病的病性、病位、预后转归等问题作一一阐述,并探讨了《温热论》舌诊理论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最后以叶天士医案选析,来说明《温热论》舌诊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辨舌是叶氏《温热论》的重要内容,其有"必验之于舌"之明训。舌诊对辨别病邪性质、病位、邪正盛衰,指导辨证救治都有一定意义。1辨病邪性质温病病因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温热类病邪与湿热类病邪,《温热论》辨病邪性质首重舌苔,其论及的舌苔  相似文献   

5.
察舌辨证的内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由于条件所限制,其内容不很完善,仅舌质的论述稍多,如“舌干”、“舌痿”、“舌本强”,而对舌苔的论述很少。《伤寒杂病论》虽然继承了《黄帝内经》中关于察舌辨证的辨证方法,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很不完备。《伤寒论》全书10卷,直接论述舌诊的内容仅有6条;《金匮要略》一书22篇,只有3条直接论舌苔,1条论舌质,1条论舌态。  相似文献   

6.
7.
刘林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9
探讨叶天士《温热论》对温病湿热证“内外合邪”的病因观和强调脾胃在湿热演变中重要地位的病机观,以及对湿热证的三焦分部诊断分型和“湿去热孤,重在祛湿”、“三焦分治,重在脾胃”的治疗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温热论》中营卫和气血,用于论述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时,与《伤寒论》相似。然而,《温热论》所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与《伤寒论》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致病因素、感邪途径、初起病位、传变方式及治法等方面。《温热论》所载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为邪袭肺卫宜辛凉解表,邪留三焦需分消上下,邪阻阳明当轻法频下,邪困脾胃要利尿通阳,与《伤寒论》大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释叶天士<温热论>中"妇人胎前病温"条文要义的基础上,分卫气分、营血分、后期3个证治,结合验案进行发挥,探求妇人胎前病温的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10.
《温热论笺正》一书,为清末民初医家陈光淞为“笺叶氏之旨,而正诸家之失”而作,于温热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有颇多发明,实为研习温热病必备的参考书,建国以后历版《温病学》统编教材均有引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叶天上为温病学说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推为温热大师,其所著《温热论》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然其篇中“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一句,颇令人费解.章虚谷释为“伤寒先受手足经,足经脉长故多传变,温邪先受手手经,手经脉短故少传变.”说理甚为牵强.故周学海力辟其非,认为“此义世皆以手足经释之,非也.伤寒也有不传经考,但传经者多,湿病传经者少,所以然者,寒邪为敛,其人以渐,进一境则转一家,放变证多.温邪为开,重门洞辟,初病即常兼二三经,再传而六经已毕,故变证少.”此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仍…  相似文献   

12.
傅金汉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465-466
望舌苔是中医望诊之主要内容,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故诊病必先观其舌苔.<辨舌指南>为鄞县曹炳章(字赤电,1878~1956),所撰,成书于民国十年(1921),全书分六卷三十二章.附彩图147幅,为历来"辨舌"专著之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温热药辨治重舌的意义。方法:本文就气郁误作阳虚妄投温热,阳虚错当阴虚施用养阴的病例作为说明。结果:附子、肉桂系辛热补阳之品,用治阳虚病证,功效快捷显著。结论:辨证须准,使用须当,否则变生它证。  相似文献   

14.
从温病学理论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伏气温病,其致病邪气因地域虽有寒热之分,但均以湿毒为主,因此宜命名为湿毒疫。《温热论》作为温病学家叶天士对于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在论述温病的诊疗时有三方面特色:①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②以透邪为要的治疗思路;③辨别体质灵活施治。叶氏在温病学理论中的发挥,也启迪着中医对此次新冠肺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7)
营血的概念提出最早开始于《黄帝内经》时期,后代医家多有论述,至清代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更是将营血理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文通过管窥《黄帝内经》及《温热论》中对营血的阐述,对营血的内涵进行深度地挖掘探析,并分别叙述该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及延伸,从而揭示营血形成的理论基础,为营血理论辨治相关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亦有助于拓展中医的辨证思维,体现中医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6.
刘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9-1689
探讨叶天士<温热论>对温病湿热证"内外合邪"的病因观和强调脾胃在湿热演变中重要地位的病机观,以及对湿热证的三焦分部诊断分型和"湿去热孤,重在祛湿"、"三焦分治,重在脾胃"的治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郭榕榕  牛阳 《光明中医》2020,(20):3172-3174
温热病复证疗法是清·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中首次以专篇论述。以该文本为基础,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相关古代文献,探讨温热病复作的病因病机、演变结果、治则治法。总结出病因有劳复、食复、自复、怒复;温热病屡发转归结果是四损四不足;治则有首辨虚实、消食积热、清泄肝火、涤荡余邪。旨在补充温热病疗法和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新发高致病性传染疾病。重温中医经典,从叶天士《温热论》探索本病的病因病机、病机转归和传变的发生发展规律。本病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湿邪流连,邪留三焦;湿与温合,邪伏募原;热与湿结,留连气分,邪盛正虚;逆传心营或卫营同病。治以分消上下、辛开苦泄,同时注意顾护阳气,泄卫透营以防逆变。  相似文献   

19.
《温热经纬》为晚清著名医家王孟英编撰。该书收集19世纪60年代以前温病学有关著作,是当时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上自《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下至叶天士《温热论》、《三时伏气外感篇》、薛生白《湿热病篇》、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余师愚《疫病篇》等,包罗无遗。该书“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共五卷。该书不仅是对前人温病理论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总结,并且充分表达王氏独到的学术见解,是一部颇有影响的温病学专著,学术观点散见于《温热经纬》病案中。本文就王氏温病学术观点探析如下。1阐明新感伏气温病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凉血散血法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依据卫气营血辨证规律,针对温邪深入血分提出的治疗方法.凉血散血法包括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生津、疏调气机四层含义,重在标本同治、气血同调.胸痹是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胸痹病性往往虚实夹杂,复杂多变,临证时应从耗血动血、津血亏虚、气滞心胸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