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测定了160例正常人,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5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测定了160例正常人、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5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可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较好定量指标,也是肿瘤大面积普查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胰腺癌手术后对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胰腺癌手术患者80例,分为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段血浆中各指标水平。结果(1)两组术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d血清IL‐6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d血清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d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同一时间段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术后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3d血清IL‐10水平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同一时间段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术后1d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5dTNF‐α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3d血清TNF‐α水平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5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血清TNF‐α,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疗法能明显降低胰腺癌术后的炎性反应,改善免疫抑制,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等速电泳法对9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24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66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唾液酸检测。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良性疾病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癌肿,血清唾液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类型癌肿之间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消化道恶性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良性对照组及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总PSA和游离PSA的含量。结果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良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PS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女性乳腺肿瘤疾病患者血清PSA的含量,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6.
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三组人群即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采用单一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同时,唾液酸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也较其它两组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 血清唾液酸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酵素单一试剂法对50例健康人,155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肿瘤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而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无变化或者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普查、疗效评价、预后观察及区分良恶性肿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良性对照组及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总PSA和游离PSA的含量。结果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良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PS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检测女性乳腺肿瘤疾病患者血清PSA的含量,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9.
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步酶法对60例术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6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1、6例术后有转移的病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55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及术后有转移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对照组(P<0.01),术后无癌转移组唾液酸水平较术前下降,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移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60例胃癌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比较3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IV期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1),Ⅲ期明显高于II期(P<0.05),II期明显高于I期(P<0.01),I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好转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VEGF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血清VEGF的检测对探讨胃癌的发生机制,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91例总胆红素>100?μmol/L的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1例患者中,减黄组32例(32/91 ,35%),减黄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86±105?μmol/L, 减黄后下降为(115±92)μmol/L(t=20.15,P<0.001),术中失血(280±59)mL,术后并发症10例(31%)。未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79±133)μmol/L,术中失血(490±109)mL,术后并发症22例(37%),2例死亡。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0?μmol/L、肝功能指标>正常值2倍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上升。减黄组中减黄顺利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减黄缓慢者。结论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并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前胆红素>340?μ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赵大海 《安徽医学》2010,31(4):337-338
目的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烯醇化酶(NSE)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变化,探讨EGFR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及ELISA对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19例良性肺病患者血CEA、CYFRA21-1、NSE和EGFR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差异及意义。结果肺癌组血CEA、CYFRA21-1和EGFR在化疗前后有明显变化,CEA、CYFRA21-1(P〈0.05),EGFR(P〈0.01),且肺癌组血CEA、CYFRA21-1和EGFR水平化疗前后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血CEA水平与EGFR水平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FR在肺癌中表达较高,是一个有价值的肺癌标记物,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血清CA125及NSE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清CA12 5、NSE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 1例肺癌患者和 3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 6 8例健康人进行血清CA12 5、NSE水平测定。结果 :发现肺癌患者血清CA12 5、NSE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其增高的程度与肺癌TNM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CA12 5及NSE测定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 6 2 .72 %及 4 9.0 2 % ;特异性为 99%及 98%。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 5及NSE对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治疗方法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方法用夹心法ELISA分别对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正常对照20例进行血清SIL-2R含量测定。结果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SIL-2R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P〈0.01);甲状腺癌治疗后5d血清中SIL-2R较治疗前增高,可能与术前血清中SIL-2R高水平及手术早允机体免疫有关;治疗后30d基本降至正常;良性腺瘤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癌血清中SIL-2R升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检测血清中SIL-2R含量对判别甲状腺癌治疗效果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侯飞 《医学综述》2012,18(17):2919-292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对于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癌(38例)、肝脏良性疾病(40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血清中AFP、AFP-L3及GP73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组血清中的AFP、AFP-L3及GP73含量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优于单独检测,分别为91.38%、88.56%。结论联合检测AFP、AFP-L3及GP73对于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miR-148a作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HCC患者血清miR-148a水平,并与良性肝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CC患者血清miR-148a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体检组 (P < 0.001)?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结果显示HCC组 vs. 良性肝病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6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581~0.744,诊断灵敏度为67.7%,特异性为59.2%(P < 0.001);HCC组 vs. 健康对照组的AUC为0.746,95%CI为0.663~0.818,诊断灵敏度为43.6%,特异性为96.1%(P < 0.001)?血清miR-148a与HCC患者肿瘤大小(P=0.011)及TNM分期(P < 0.001)有关,而与其他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 > 0.05)?HCC患者术后血清miR-148a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23);而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HCC患者其血清miR-148a水平明显下降,并且低于术前水平(P < 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48a低表达的HCC患者其总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miR-148a高表达的HCC患者(P < 0.001),Cox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血清miR-148a可作为HCC预后评估的一个独立决定因子?结论:HCC患者血清miR-148a明显降低,并与HCC病情?恶性进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HCC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唾液酸(SA)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以6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SA水平及血清中巨细胞病毒(CMV)抗体IgG.结果:血清SA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血清SA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呈正相关;血清SA在抗CMVIgG阳性组显著高于抗CMVIgG阴性组(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S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有关,且与血清胆固醇水平正相关;CMV感染可能为血清SA与冠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漏诊率。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45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25例)和B组(20例),其中A组患者术前进行彩超诊断,B组患者术前进行四维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彩超诊断甲状腺癌14例(56.0%),未能确定良恶性6例(24.0%),误诊为良性病变5例(20.0%)。B组患者四维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诊断甲状腺癌18例(90.0%),未能确定良恶性1例(5.0%),误诊为良性病变1例(5.0%)。两组患者之间诊断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5)。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四维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检测肿瘤科收治的366例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唾液酸,并对恶性肿瘤组中277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唾液酸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良性疾病者与健康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的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或转移者其水平无明显变化或有上升趋势。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恶性肿瘤患者前3个月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明显,第4—6个月变化平稳;少数患者病情变化时唾液酸含量也相应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