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尖瓣长期重度狭窄容易导致左心室废用性萎缩,若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50ml/m,临床则判断为小左室。据文献报道,这类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病死率可高达13.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左心室造影,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压。于左心室造影后24~48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及容积-长轴最大比、面积-长轴最大比。比较分析左心室舒张末压与左心室容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压与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及容积-长轴最大比、面积-长轴最大比均呈正相关(r=0.413、r=0.425、r=0.391、r=0.387,P均〈0.05);左心室造影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834,P=0.018)。结论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左心室造影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相关性很好。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置换术前、术后房间隔运动速度变化,评估左心房功能.方法 选择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9例,年龄34~69岁,平均(54.27±9.30)岁,其中男23例,女26例.分别于手术中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期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容积变化率、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左心房容积变化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与左心房容积变化率存在相关性(r =0.389、0.354,P<0.05).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能够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前、术后左心房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7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房室间、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同步性。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小于术前(P〈0.05或P〈0.01),房室间、心室间、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改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多项参数综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术前运用TTE观察二尖瓣脱垂的类型与部位,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在术前1 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采用TTE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结果 26例患者中,术前TTE检出32个二尖瓣脱垂、46个分区,手术结果证实为38个二尖瓣脱垂、52个分区。TTE诊断符合率为84.2%、88.5%。与术前比较,26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LVEDD、LVEDS、LVEDV、LVESV均显著减小,术后1周LVEF、LVFS有所减少(P〈0.05);术后1个月LVEDD、LVEDS、LVESV、LVEF和LVFS值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TE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有二尖瓣反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7例,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压差速率1~3m/s两点间时间,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结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76.3±8.7)mm、(64.7±9.3mm、(232±54)mL、(168±48)mL)较治疗前((78.3±8.5)mm、(69.2±8.4)mm、(270±59)mL、(207±47)mL)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6.5±3.9)mm2较治疗前(9.2±4.1)mm2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力变化率((27.4±8.6)%、(598±141)mm Hg/s))较治疗前((21.5±5.1)%、(473±132)mm Hg/s)明显升高(P〈0.01)。结论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的早期治疗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200例(左心室舒张末容积〉90 ml/m2,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仍正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2.5-20 mg/d)。在治疗前和观察期2 a内分别对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心功能测定,以了解其动态变化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缩小,LVEF无下降,血压下降。结论: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极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抑制剂(ACEI),能防止出现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技术作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影响的临床价值,探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33例(A组)和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19例(B组),A组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5d及术后5d、3个月、6个月随访,B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d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进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6个月后B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可能有助于评价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情况。超声技术可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左心室壁收缩期后收缩(PSS)变化对评价室壁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对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PhilipsIE3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获取受检者心尖3个标准切面的心肌组织速度图像,并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基底部和中间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射血期峰值速度(Vs)、PSS峰值速度(Vpss),计算Vpss与Vs的比值(Vpss/Vs),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仅少数节段出现生理性PSS,多位于室间隔及前壁的基底部,Vpss/Vs〈1;慢性心力衰竭组多数节段出现病理性PSS,15例患者中有55个节段出现Vpss/Vs〉1;(2)CRT患者术后3个月基底部及中间部的Vs明显高于术前(P〈0.01),基底部Vpss明显低于术前(P〈0.01),左心室基底部Vpss/Vs明显低于术前(P〈0.01),中间部Vpss/Vs较术前无明显改善;(3)CRT患者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左心室壁PSS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前后室壁同步化运动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RT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逆转左心室解剖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短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例接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直径(LVDD、LVDS)和容积(LVEDV、LVESV),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彩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并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上升支1m/s和3m/s两点之间的时间(△t),由此估测左心室dp/dt。结果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发生左心室逆重构,LVDD、LVDS及LVEDV、LVESV明显小于术前(P〈0.01或P〈0.05);左心室收缩力增强,LVEF明显提高(P〈0.01),MRA减少(P〈0.05),左心室dp/dt明显提高(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及do/dt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短期疗效的简便、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外科修复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19例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入选标准为射血分数(EF)〈50%,排除合并冠心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4±9.3)岁。比较其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左心房直径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59个月,平均(28.8±15.2)个月。1例死于术后16个月。存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EF值从术前0.41±0.05增至0.47±0.09,P〈0.05。左心室及心房亦较术前缩小,左房直径从术前49.14±7.24mm减少至38.43±4.86mm,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从术前65.29±8.58mm减少至59.57±8.08mm,P〈0.05,左室收缩末直径从术前51.0±6.60mm减少至47.36±4.23mm,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3.55±0.37降至术中食管超声1.26±0.81,中期二尖瓣反流程度为1.67±0.96(P〈0.05)。结论:应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研究该方法与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33例,取心尖四腔心,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指数、心排指数,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模式分别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对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75、收缩末容积0.912、每搏量0.693、心输出量0.664、左室射血分数0.725、每搏指数0.688、心排指数0.684.结论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相关性很好.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成功接受PCI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冠心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RT-3DE对冠心病组于术前3~5天、术后3天及术后1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最大差值(Tmsv16-Dif),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测值进行比较,PCI术前后测值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术前EDV、ESV、Tmsv16-SD、Tmsv16-Dif显著增加(P<0.01),EF、PER、PFR显著减小(P<0.01);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EDV、ESV、Tmsv16-SD、Tmsv16-Dif显著减小,整体EF、PER、PFR显著增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可发生重构,PCI能逆转其重构,RT-3DE可准确评价PCI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逆转。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研究该方法与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 取心尖四腔心,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模式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量、每搏指数、心输出量、心排指数.同时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对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射血分数0.648、左室舒张末容积0.838、收缩末容积0.917、每搏量0.611、每搏指数0.514、心输出量0.579、心排指数0.541.结论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中度及高度相关.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术(PMBV)前后心功能变化。方法采集18例MS患者PMBV术前、术后的经胸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图像,应用常规方法及Qlab 10.0软件测量并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舒张末面积(RVEDA)、右心室收缩末面积(RVESA)、右心室节段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压(PAP),应用Tom Tec软件测量并计算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并分析上述测值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平均跨瓣压差(MMG)的相关性。结果 (1)与术前相比,PMBV术后即刻二尖瓣口面积增加,二尖瓣口平均跨瓣压差下降,LAVmax、LAVmin、RVEDV、RVESV、RVEDA、RVESA减小,LAEF、LVEF、RVEF、RVFAC、TAPSE增大,PAP降低,右心室收缩活动增强(P<0.05),而LVEDV、LVESV无统计学差异(P>0.05)。(2)PMBV术后1个月,MS患者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即刻比较,并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PMBV术前、术后LAVmax、LAVmin、RVEDV、RVESV改变量与MVA改变量呈显著负相关(r值-0.527~-0.376,P<0.05),而与MMG改变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0.357~0.464,P<0.05);LAEF、RVEF改变量与MVA改变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0.411~0.472,P<0.05),而与MMG改变量呈显著负相关(r值-0.567~-0.423,P<0.05)。结论 RT-3DE能准确地定量评价PMBV术前、术后左右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后Tei指数进行检测,旨在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Tei指数的变化,评价瓣膜功能不全对Te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进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其中21例主动脉瓣狭窄(AS),1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28例二尖瓣狭窄(MS),2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R)]。分别于术前1周至一个月、术后1周至1个月,应用经胸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及Tei指数。结果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Tei指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Tei指数反而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手术前后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Tei指数有明显的变化,尤其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此在评价瓣膜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时应考虑到瓣膜功能不全对Tei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 收集因首次ASTEMI住院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室壁运动状态将心肌分为梗死组(MI组,n=89)、缺血组(ISCHE组,n=93)及对照组(Con组,n=117).于术前3d内及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和TDI检查.测得左心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指标及收缩同步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SD)及收缩末容积(LVESV)缩小[(56.00±2.95)mm vs.(54.42±3.50)mm;(33.83±4.24)mm vs.(31.42±3.82)mm;(45.58±9.40)ml vs.(43.25±9.64)ml;P<0.05];射血分数(LVEF)增加[(56.42 ±5.93)% vs..(58.92±5.32)%,P<0.01];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a)增加[(8.60±2.25) cm/s vs.(11.86±2.66) cm/s,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期峰速度(E/Ea)减小(6.91±1.06 vs.5.52±1.18,P<0.01);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有减小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42.37±20.41) ms vs.(37.60±17.07) ms,P>0.05].ISCHE组心肌应变(S)增加[(12.73±4.96)% vs.(15.02±4.70)%,P<0.05],但MI组无变化[(11.33±4.99)% vs.(12.56±5.10)%,P>0.05].结论 择期PCI可短期内改善ASTE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和缺血心肌的功能.组织应变成像(SI)可敏感、准确地评价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70例冠心病患者按有无急性心肌梗死分为2组,心肌梗死组48例(前壁梗死者38例,下壁梗死者8例,其他部位梗死2例),非心肌梗死组22例。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患者左心室各项左心室重构和功能值: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压(LVESP),观察其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运动负荷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运动耐量等方面的变化,为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成年HOCM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IMSRA术前1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半卧位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获得静息和运动达峰状态下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前、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心室壁厚度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减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6.045、8.699、4.399、-3.165,χ2=15.567,P均<0.05);且无论在静息还是运动达峰状态下,术后患者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径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和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明显减低,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严重程度降低,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t=-6.581、6.319、6.256,χ2=23.905,t=2.379;运动达峰状态:t=-5.351、6.197、5.866,χ2=15.286,t=2.747,P均<0.05)。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增大,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7、2.237、2.376、2.861,P均<0.05)。与术前相比,常规超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和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在静息状态下无明显变化,在运动达峰状态下MAPSE甚至出现略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P=0.021);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反映心肌机械力学的指标中,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扭转(Twist)在静息时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8、4.010,P<0.05),在运动达峰状态下无明显变化,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在静息和运动达峰时均无显著变化。 结论PIMSRA手术安全有效,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LVOT-PG和二尖瓣反流、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亦明显改善,收缩功能亦无明显损害,且左心室心肌Twist减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6个月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住院CAD患者22例,全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狭窄程度≥70%、成功行PCI术、并成功追踪6个月。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8±5.5)岁;健康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50.2±9.1)岁。在心尖四腔心和两腔心切面应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标准的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两腔心切面,选择连续3~5个心动周期存储动态图像(CAD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存储图像),用Qlab 7.0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收缩期最大位移(Ds),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D-mid),左心室长轴缩短率(FSL),计算6个位点Ds均值,3个切面D-mid均值、FSL均值。比较对照组与CAD组术前、后上述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二尖瓣环位移指标与LVEF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D组术前常规超声测量指标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增加[(3.43±0.17)cm vs(3.66±0.21)cm,(4.60±0.23)cm vs(4.89±0.43)cm,(82.51±6.22)ml vs(88.47±9.71)ml,(25.81±3.81)ml vs(38.90±7.24)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64.75±3.43)% vs (56.41±7.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2.67、-2.60、-6.50、5.53,P均<0.05)。PCI术后6个月,LAd、LVd、LVEDV、LVESV降低[(3.57±0.18)cm、(4.76±0.31) cm、(86.86±8.69)ml、(37.08±8.31)ml],LVEF升高(58.85±6.19)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2.79、2.48、3.18、-2.12,P均<0.05)。健康对照组、CAD组术前、CAD组术后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分别为(13.09±1.34) mm、(10.78±1.59) mm、(13.57±1.19)mm;3个切面D-mid均值分别为(13.75±1.59)mm、(11.36±2.63)mm、(14.23±1.48)mm;FSL均值分别为(17.32±2.41)%、(13.56±2.52)%、(16.29±1.77)% 。与对照组相比,CAD组术前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3个切面D-mid均值、FSL均值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9、4.47、4.72,P均<0.05) 。与CAD组术前比较,PCI术后6个月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3个切面D-mid均值、FSL均值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5、-7.48、-6.82,P均<0.05) 。CAD组术后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7、-1.10、-1.44,P>0.05) 。CAD组PCI术后Ds均值、D-mid均值及FSL均值与LVEF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0.71,0.83,P<0.001)。 结论CAD患者PCI术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TMAD技术可用于评估CAD患者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