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浅在小肿瘤(3cm)剜除术中不阻断肾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对12例肾单发直径1.2~3.0cm的小肿瘤行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中游离肾动脉,预置血管夹,以备肾动脉阻断;常规不阻断肾动脉情况下,距离肿瘤边缘1cm以上褥式外翻缝合1~2针,收紧缝线打结,预先缝线阻断肾肿瘤区血供;距离肿瘤边缘0.5~1cm,剜除肾肿瘤。结果 12例后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3min;1例剜除肾肿瘤时出血较明显,需阻断肾动脉,时间约20min。术中出血量80~400ml,平均150.6ml,无大出血输血病例。3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均在术后3d内消失。住院时间5~7d,平均6.7d。术后病理:肾脏透明细胞癌10例,错构瘤2例,切缘均阴性。1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5月,复查肾功能正常,B超、CT检查无肿瘤复发,无肾脏萎缩。结论后腹腔镜肾小肿瘤剜除术中预先缝线阻断肾局部肿瘤区血供,不阻断肾动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近年来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中应用的一种无需打结的缝合技术和经验.方法:术中应用"哈巴狗"动脉夹控制肾动脉后切除肿瘤,用4-0可吸收缝线"8"字形缝合肿瘤基底部明显的动脉出血部和集合系统,用1-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肾创面的缺损部,用Hem-o-lok夹夹持缝线以保持缝线的张力,因省去腔镜下打结操作,有效地缩短了热缺血时间.应用此项技术为30例肾肿瘤患者实施了LPN.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肿瘤最大径(3.2±1.1)(0.8~7.5)cm,平均手术时间(134.3±26.4)(90~230)min,术中平均出血(97.3±67.4)(50~60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4.8±6.2)(10~40)min.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均切缘阴性.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为尿漏2例(6.67%),术后肾周出血1例(3.33%),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改进的无需打结的LPN缝合技术安全可靠,简便快速,能有效地减少热缺血时间,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安全性和町靠性.方法 腹腔镜下NSS手术72例.男43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最大径平均3.0(1.5~8.0)cm.术前CT检查诊断为肾细胞癌者64例,均为T1.手术常规建立4个通道,于肿瘤周围3 cm处清除脂肪并作切除标记,阻断肾血管后切除肿瘤,创面用钛夹或可吸收缝线缝合止血,创面填塞止血纱布条,1.0 Dixon缝线连续交叉缝合,Hem-o-lok间断固定缝线.结果 手术成功71例,中转开放1例;手术时间平均125(90~190)min;热缺血时间平均22(12~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0(20~600)ml,术中输血1例,术后输血4例.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5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1例;术后切缘阳性2例,均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发生尿瘘1例,留置双J管2周后自愈.住院时间平均7(5~12)d.术后随访72例,平均随访时间26(1~52)个月.患肾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NSS操作难度大,采用连续交叉缝合、间隔Hem-o-lok固定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肾缺血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12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用Bulldog夹钳夹肾动脉,冷剪刀剪除肿瘤,连续缝合并用Hem-o-lok收紧缝线,代替打结。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6±28.0)min,热缺血时间平均(27±7.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6±83.1)ml。术后病理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术后1例贫血,白蛋白较低,考虑与患者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有关,予以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余者围手术期未见迟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1±3.8)d。术后平均随访(12±9.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具备熟练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医师可将其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后,解除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或肾段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肿瘤包膜完整,术后切缘阴性。手术时间110~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4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阻断时间22~50min,平均35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6~28min,平均23min。术后随访1~9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无异常。结论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控瘤效果好,保留的肾单位功能恢复好;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肾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断肾动脉主干对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因肾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肿瘤分期、肿瘤病理、术后随访及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分析肾动脉阻断对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82例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7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24.5±8.6)min,术中失血量(249.4±66.9)ml.热缺血时间在25 min 以内的患者与26~30 min 患者比较,术后患肾肾功能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缺血时间为31~40 min 的患者与前两组比较,术后患肾肾功能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均会使患侧肾功能下降,但阻断肾动脉主干热缺血时间控制在30 min 内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免打结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167例肿瘤直径<4cm的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采用免打结技术分别缝合肾脏髓质和全层的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组织缺损。观察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和近期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167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平均肾脏热缺血时间(20.5±3.5)min,平均手术时间(62.1±10.6)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0ml(10~220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中肾脏组织冷冻病例检查3例,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检查肾细胞癌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7d(5~13d),2例患者住院期间肾脏创面出血,予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术后无尿瘘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二次手术切除肾脏病例。15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肾细胞癌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9例失访。结论:对于肿瘤直径<4cm的选择性肾肿瘤病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脏组织免打结缺损分层缝合法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对29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采用经后腹腔途径,4孔法操作,游离出肾动脉,血管束带绕过肾动脉后经套管引出体外,暂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表面及周围的肾脂肪囊,超声刀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由浅入深,边切割边止血,直到完全切除肿瘤.若切除肿瘤过程中肾脏创面出血过多影响操作,可暂时阻断肾动脉并计时,迅速切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后,即可开放肾动脉.止血纱布块填压肾脏创面,2-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肾实质创面,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4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下极找出输尿管,挑起后向肾门处游离,找出肾动脉,余步骤同腹膜外途径. 结果 29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20例未阻断肾动脉,9例阻断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14 min(5~20 min),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105~240 min),平均出血量90 ml(20~800 ml),2例输血,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7~17 d).18例肾癌平均随访9个月(1~26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靠,但应选择未侵及肾脏集尿系统的外周型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方法及对肾脏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对25例<4 cm的肾脏肿瘤患者施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 结果 2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87 min;热缺血时间15~35 min,平均24 min;出血量50~350 ml,平均230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9 d;术后无肾脏继发出血、漏尿等需要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术后随访1~30个月,均无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对分期为T1a期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长期的肿瘤控制效果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减少打结的方法。方法:2005年3月~2008年3月,对22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肾细胞癌15洌.为临床分期T。期;良性肿瘤7例。术前放置F5输尿管导管.阻断肾蒂或肾动脉,锐性切除肿瘤,用线尾带Hem-o-lok结扎央的20可吸收线缝合肾实质及集合系统,术后注射美蓝检查是否漏尿。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平均大小为3.2(1.4~4.6)cm,平均手术时间为110(85~27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3.2(111~55)min,估计出血量平均为197(30~1000)ml。1例中转开放手术,行肾切除术。无术后出血及漏尿发生。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Hem-o-lok结扎夹简化了缝合过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打结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中央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特点及临床经验. 方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155例.分2组:①中央型38例,其中孤立肾3例,双侧.肾癌5例;38例术前均行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明确患.肾动静脉的解剖结构.②外周型小肾癌117例,其中孤立肾4例,双侧肾癌7例.肿瘤最大径2.0~5.5 cm,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断方式及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38例中央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35例、肾嗜色细胞癌2例、肾腺瘤1例.平均手术时间(118±47)min.术中均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4±16)min.平均出血量150 ml.术后发生尿瘘1例,无继发性出血者.②117例外周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06例、肾嗜色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肾腺瘤3例.平均手术时间(95±39)min.采用单纯肾动脉阻断31例,阻断时间平均(21±9)min.出血量平均250 ml.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86例,阻断时间平均(17±8)min.平均出血量100 ml.术后发生继发性出血4例,无尿瘘发生.中央型组手术时间和肾蒂阻断时间均长于外周型组(P<0.05);肾蒂完全阻断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单纯动脉阻断者(P<0.05),但与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 通过细致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手术操作,中央型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以安全完成;除阻断时间稍长外,其他重要的手术指标与外周型小肾癌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肾癌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肾癌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49岁.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为T1N0M0肾癌.肿瘤位于左肾21例,右肾11例;肾上极10例,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肿瘤平均直径(2.8±0.8)cm.25例行后腹腔途经,肿瘤位于偏腹侧者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均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切除肿瘤.手术前后行肾核素扫描(ECT)检测分肾功能. 结果 31例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因缝合后肾脏渗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32例阻断肾蒂时间平均(24±4)min.3例开放血流后有明显渗血,均有2次阻断肾蒂史,阻断血管时间>30 min.31例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ml,6例术中输血400 ml.5例肿瘤位于肾脏中部者术前放置双J管.3例切除肿瘤后暴露肾盏,于术后当日通过膀胱镜放置双J管引流,其中2例于术后2~3 d发生漏尿,引流量200~300 ml,分别于术后15、21 d引流液<20 ml后拔出负压引流管后愈合.术后复查SCr、BUN均正常.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肿瘤残留.平均随访(23±5)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1个月B超和CT复查发现患侧肾手术部位局部血肿3例,术后3个月血肿吸收.术后15 d复查双肾ECT,9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3例下降20%;术后1个月复查,7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术后(23±5)个月复查.仍有3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切除较大肾脏错构瘤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共15例确诊为肾脏错构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6~59岁.平均39岁.左侧6例,右侧9例.肿瘤直径5 cm×7 cm~16 cm×12 cm,最大直径平均8 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臂肾单位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5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0(55~95)min,平均热缺血时间 24(13~35)min.平均出血量35(20~6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9)天.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一些较大的肾错构瘤患者仍然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选择性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施行的16例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2.5岁,左肾肿瘤9例,右肾肿瘤7例.16例肾肿瘤均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约30~200 ml,平均约50 ml;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 d;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见肾功能下降及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肾癌检出率的增加以及泌尿外科医生对肾脏热缺血损伤认识的提升,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腹腔镜下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正常肾单位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重点阐述该技术的各项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肾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不同手术方式、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进行对比,并对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作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肾癌行肾癌根治术与保留肾组织手术效果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5年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者,手术证实栓塞效果满意。结论:保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小肾癌的有效手段;较大的肾癌术前进行肾动脉栓塞术便于手术切除病灶,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种主要临床治疗方式,尤其肿瘤疫苗的出现,对于晚期肾癌及转移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 represents the recommended treatment of choice in guidelines for T1a and T1b renal tumors. Current data, however, suggest that approximately 60% of patients with T1b tumors are treated by radical nephrectomy.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20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ncer who underwent organ sparing procedures: NSS for renal tumors ≤4?cm (n=196, group 1) and 4.1-7?cm (n=92, group 2) as well a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n=32, group 3). We analysed the indic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s,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ncological outcome of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1 and 2 with regard to mean tumor size (2.9?cm versus 8.6?cm, p=0.03), necessity for warm ischemia (15.1% versus 51%, p=0.001), mean time of warm ischemia (3.5?min versus 10.2?min, p=0.002), necessity for endoluminal stenting due to involvement of the renal collecting system (0.5% versus 24.2%, p=0.001) and the number of pT2 (12.7% versus 29.7%, p=0.03) and pT3 tumors (8.7% versus 12%, p=0.05). In group 3 the mean age was 69.2 years and the mean Charlson comorbidity score was 7.7 (range 3-12) as compared to 3.4 (1-6) in groups 1 and 2.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32 (2-71) months, 2 (6.2%) local recurrences developed and 8 patients died, 6 patients due to comorbidities and 2 patients due to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Conclusions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can be safely performed for T1a to T2a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equivalent oncological outcomes as compared to radical nephrectomy.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should represent the standard surgical approach for localized RCCs independent of size and RFA should be reserved for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