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合理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对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卫生宣教后家长的问卷及格率显著提高。结论 积极的卫生宣教和合理的治疗对于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提高治愈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造成以骨骼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不仅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质疏松、软化、类骨组织堆积而产生骨骼畸形,而且还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疾病.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VitD的用量与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26例我所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分别统计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注射维生素D3不同疗程分为3个疗程组。结果:在治愈的患儿中,维生素D3肌注的次数与平均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无关。结论:3种治疗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忠 《中外医疗》2013,32(6):31-32
目的探究分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筛选方法及干预手段。方法将2010—2012年就诊的0~3岁患儿100例进行测定血BALP、Ca2+、P2-、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检查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将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做为治疗组即A组,其余为预防组即B组。结果 BALP诊断佝偻病84例,患病率84%。佝偻病好发、高发以1~3月组、3~12月组更为明显。简易诊断为佝偻病68例,其中BALP>200U/L者为62例,检出率为90.6%;无佝偻病16例,其中BALP≦200U/L者为6例。A组经过一定治疗措施后患病人数由84降至23例,较干预前下降了60.7%,而且在初期、激期的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较高,可采用血BALP进行早期筛查,安全高效。积极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方法防控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方法 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前后的293例婴儿及其母亲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115例,统计并对比两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和两组母亲对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用χ2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结果 χ2值分别为13.45、28.31,P均<0.01,两组在发病率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扎实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社区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显示出明显的防控效果,较传统医学模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鱼肝油滴剂治疗,观察组给予伊可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25-(OH)D_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B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钙、25-(OH)D_3水平上升幅度和NBAP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优于鱼肝油滴剂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精神症状。临床上按活动程度将其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8.
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自1977年成立以来,对佝偻病进行了长期、大量、深入、系统的防治和科研工作,历经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尤其重度佝偻的发病率正显著减少。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曾是我国婴幼儿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仍是2岁以下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的营养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逐年降低,该病已不再受到广泛重视,因而可能对社区婴幼儿的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这一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可进行有效的社区防治。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本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专题,邀请北大人民医院儿科专家与广大读者朋友们分享有关这一疾病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诊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例低血磷抗D佝偻病均从婴幼儿时期发病,曾用大剂量VitD治疗无效,至2~3岁后仍表现活动期佝偻病。患儿身材矮小,下肢严重畸形,髋关节外翻,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X线表现长骨骨质普遍稀疏,干骺端毛糙,呈杯口状,钙化带消失。血生化检查血钙正常,低血磷,AKP增高,尿磷增高,尿钙正常。经用双氢速固醇(Dihydrotachysterol,DHT,AT10,德国产)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骨质增浓,干骺端出现明显钙化影。治疗效果良好。本文还指出,对迁延性佝偻病病人应注意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从“阳虚”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虚"存在于慢性疾病过程中,重视从"阳虚"论治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我们通过对慢性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对重视补阳医家的经验总结,形成了治疗慢性病的一个重要思路——从"阳虚"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四君子合剂佐治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合剂,每次5~10mL,3次/d,疗程4周。检测和记录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的数据变化,并比较两组病例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4周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上升较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君子合剂佐治小儿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维生素D_3缺乏性佝偻病患者尿cAMP排泄量,结果其尿cAMP排泄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5例中,尿cAMP排泄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值+2SD者34例,占75.6%。极期患者尿cAMP排泄量显著高于初期患者(P<0.05)。结果提示,尿cAMP可做为本病的诊断指标之一,也可做为本病的活动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敏 《中外医疗》2010,29(14):31-32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单一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饮食干预。比较2组治疗后血常规、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RBC、HGB、MCV、MCH、ST、TiBC均优于对照组,且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干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骨密度B超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密度B超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OmnisenseTM7000P骨密度B超仪对我院儿童保健门诊151例佝偻病患儿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佝偻病婴幼儿经骨密度B超检测Z值和百分比两项指标与健康儿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项指标男女儿童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检测结果经临床评价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骨密度B超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特异性,且检测手段方便,无痛、无损伤性,易于普及推广,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治疗中,补益脾胃是基础,注重补精气补精血,注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从毒治疗中,解毒软坚是基础,注重化痰毒化瘀毒,注意运用虫类药.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从虚与瘀论治慢性盆腔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是以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增多,并有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形成包块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病。机体脏腑功能虚弱与气血瘀阻是导致本病的重要病因病机。随导师,I盆证之时,深悟导师从虚、瘀论治本病的理念,虚则补之,瘀者祛之。益气活血,病状自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琥珀酸亚铁和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东曹县县立医院儿科收治的7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琥珀酸亚铁组(给予琥珀酸亚铁治疗)和硫酸亚铁(给予硫酸亚铁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硫酸亚铁组相比,琥珀酸亚铁组的效果更好,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升高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琥珀酸亚铁治疗缺血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