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相关指标,了解实行总额预付制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方法采集2010-2012年上海市14家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相关指标,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控制较好,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下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中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所占比例出现不同。结论总额预付制实施总体效果较好,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探讨实行总额预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方法:应用倍差法比较试点医院和对照医院主要医疗保险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试点医院服务量大幅增长,次均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医疗保险支付水平稳步提高。结论: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初步显现,应尽快建立确定总额预付指标的谈判协商机制,实现多种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协调运行,提高医院医疗保险费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现状,为合理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0-2012年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和系统分析,了解今年来市大型公立医院总额预付制度运行的相关情况。结果:近年来全市医保覆盖率不断攀升,而每年总额预付额度上涨幅度不明显,医保基金拒付情况严重,预付额度核算方式欠科学。结论:在更好满足医保患者就诊质量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核算方式,加强医保管理,减少医院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海市医保局在三级医院开始试行"医保总额预付制"。本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施行总额预付制后医院对卫生服务提供进行的调整,分析军队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制面临的挑战,提出医院应及时转变观念,从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成本核算,实现医保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等方面着手,科学合理控费,主动适应和推进医疗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人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根据"探索总额预付办法"的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总额预付方式试点。按照《意见》要求,门诊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为主的付费方式,住院及门诊大病实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方式,暂不具备实行按人头或按病种付费的地方,作为过渡方式,可以结合基金预算管理,将现行的按项目付费方式改为总额控制下的按平均定额付费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变化美国原则上实行自由诊疗制度,由于1929年经济危机,住院患者减少,达拉斯市的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医院首创对医院费用实行预付方式,亦即蓝十字医疗保险。而与其齐名的蓝盾医疗保险则是对医师的诊察费和手术费等预付的保险。其后,其他营利性的保险公司也相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三级医院新农合总额预付前后医疗服务的变化。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年和2013年医院运营数据及病历首页数据,分析新农合总额预付前后医院住院人数、住院费用、病种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新农合总额预付降低了医院住院病人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三级医院住院病人结构的疑难复杂程度,但基金分摊方式的不完善使医院需要垫付大笔资金,使医院面临经济风险。结论新农合总额预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支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但该制度和其他配套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重点研究的是支付方式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摆脱简单的行政管束方法和政府定价方式,通过医疗保险部门和医院谈判、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医疗费用价格,通过总量控制,给予医院和医生一定的自主权,调动起医务人员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以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可通过全面考虑影响医疗保险住院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设计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且医保部门和医院都能接受、参保居民报销比例提高的住院总额预付公式,从而测算出一个医院应该拨付的医疗保险住院总额预付的基金数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三明市医共体总额预付改革对医疗服务下沉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三明市医共体运行和医保收支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医共体、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数量及效率变化、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总额预付改革后,医共体内医院门急诊服务量占比由63.3 %下降至58.1 %,基层医疗机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6-2019年医院住院服务量占比和每百人门急诊住院人次数显著减少。医保基金总体结余率由2016年的8.2 %降至2019年的2.6 %。结论: 三明市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后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医共体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医疗服务逐步下沉,医院住院人次数下降,基层住院患者占比有所上升。建议各地开展医共体总额预付制改革时应合理制定医共体预算总额,完善医共体内部分配制度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支付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总结支付方式的启示,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支付政策应有所倾斜。门急诊推行以就诊人头为核心的总额预算制的支付方式,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应逐步分类,总额预付制能控制医保基金的整体支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利弊分析、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结合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成功经验,探究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选择模式。建议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总额预付制或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方式;针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采用总额预付制为基础的,按病种付费为主,结合按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的医保支付模式;专科医院,采用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参加医疗保险类型与其住院时间的关系,对患者平均住院日的降低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6年第四季度在四川省三级医院就诊的36329例COPD患者病案首页信息,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不同参保方式与其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不同参保方式患者的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这种差异大部分是由参保方式不同造成的。全公费患者住院天数最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患者最短,这种差异随住院时间分位数的提高而变大。结论:不同参保方式的COPD患者住院时间存在差异。全公费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患者的住院天数相对更长的可能原因是医院过度提供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患者的住院时间最短,可能原因是医院将其住院床位转移给了全公费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不同医疗保险主办方监管力度不同也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付方案实施后,部分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定额超标,医疗总费用超出期初预算总额。分析发现,存在单元定额制定不够科学、支付方式选择不够合理、中医药费用上涨较快、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外配药品缺乏相关规定等问题,结合其他地区的实践,借鉴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国不同地区实行总额预付的效果进行总结,归纳总额预付医保支付模式在我国的适应性及改革方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筛选,对文献内容及不同省市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总结归纳总额预付在各地实践过程中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结论一是通过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限制不良医疗行为发生;二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利用精简机构、绩效考核等方式,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和推行力度,以减轻三甲医院的预算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明市三医联动改革中医保制度改革的效果。方法:梳理2012年以来三明市医保制度改革的政策并描述分析2015—2018年三明市医保基金的运行数据。结果:三明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实施市级统筹后,收入较低的县区医保基金使用率和医疗服务利用率更低。2015—2018年三明医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但自付次均住院费用增长;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住院实际补偿比分别约为60%和50%;职工医保患者利用三级医院和统筹区外住院服务的比例分别约为41%和21%,利用一级医院的比例不足7%;职工医保基金流向统筹区外的比例超过30%。居民医保患者和资金流向比职工医保合理。结论:三明医保门诊和住院的起付线不断调低、封顶线和补偿比例不断调高,但群众实际负担并未明显减轻;市级统筹存在穷帮富问题;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比例过高,医保基金互助共济能力减弱;职工医保患者就医秩序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5-2019年广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医保待遇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从不同主体的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住院的次均就诊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和相对应的统筹支付占比等指标来描述分析广西2015-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和医保待遇水平情况;结果: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和住院的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长率变化区间分别为-3.49%~8.38%、2.93%~31.41%和-3.36%~10.42%;其中,总体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大学生、学生儿童、三级医院和异地就医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9%、31.41%、13.39%、13.01%和23.7%;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在4.5%-10.26%之间。总统筹支付占比在37.82%~59.44%之间。结论:门诊大病费用增长较快;平均住院床日有效缩短;保障待遇水平应加强费用控制,减少患者就医中的不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费用总额管理政策下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成效及其暴露出的问题。方法:收集并分析2001—2011年间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重要知情人访谈的方法对医保控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2002年至2011年间,城镇职工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1.67%,而代表基金支出的补偿额年均增长11.68%,城镇职工医疗费用的增速明显低于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其中,上海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费用的增加均主要来自于服务量的上升,但是,从医保费用和补偿额环比增速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证明,必须正确认识支付方式在医保控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作用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