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患者男,43岁,于2008年1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后因脑挫裂伤颅内出血行两次手术,手术后行气管切开,应用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同时给予脱水、止血、高压氧等治疗。患者入院两周后体温升高,在39℃上下波动,两肺布满痰鸣音,咳嗽反射弱,痰多,痰培养提示聚团肠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应用10d后,无显著效果,遂又做痰培养。提示有荧光假单胞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分别对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治疗中仅给予去甲万古霉素0.8g/次,2次/日。用药3d后体温逐渐下降,痰减少,两肺呼吸音渐清。1周后体温正常,痰明显减少,两肺呼吸音变清,给予连续用药10d,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有利于避免术后呼吸道感染等易感疾病的发生。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不使用抗生素;B组术前1/2h予以静脉推注头孢拉定2.0g。观察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型、C-反应蛋白、喉咽拭子痰培养、胸部平片及患者有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结果本研究2组间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和最高体温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抗生素与术前不使用抗生素对于术后呼吸道感染等易感疾病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别,提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避免甲状腺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白霉素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患者 ,男 ,4 6岁 ,主诉发热、咽痛、咳嗽 2d伴周身不适。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尚可 ,体温 38.5℃ ,咽部明显充血水肿 ,双肺听诊有干口罗音、痰鸣音 ,心脏听诊未闻及异常 ,自诉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及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给常规对症治疗 ,白霉素 6 0万U加 10 %葡萄糖 5 0 0mL静脉滴注抗炎 ,约 2 0min后患者出现烦躁 ,颜面潮红、流泪、喉中痰鸣、咳嗽加重及哮喘 ,呼吸困难、轻度口唇紫绀 ,听诊心率 86次 /分 ,律齐 ,各瓣膜区无杂音 ,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测血压 16 .0 /10 .7kPa。考虑为白霉素过敏…  相似文献   

4.
头孢唑林引起精神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女,80yr,因胸闷,心悸,气短,咳嗽,乏力1yr,加重伴咯白粘痰及少许黄痰,发烧1wk,于1988年4月30日住院治疗,既往无神经精神病史。入院诊断:冠心病,肺内感染。 入院后用丹参、青霉素等治疗2wk后症状缓解,停用抗生素,但1mo后肺感染症状有反复,做痰培养,对头孢唑林(先锋霉素V)及阿米卡星(丁胺卡  相似文献   

5.
头孢吡肟致喉头水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7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40余年,加重伴血丝痰10d,于2005年9月27日入院。入院后拍胸片显示:双肺散在点片状阴影,右上肺有片状密度增高影。肺CT显示右上肺肺癌(鳞癌可能性大),双肺肺气肿,肺大疱。10月9日痰中找到鳞癌细胞。明确诊断为右上肺鳞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大疱。血常规:WBC11.9×109/L,中性粒细胞84%。立即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既往无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经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后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静脉滴注,13d后患者仍有咳嗽、咯黄痰症状,复查血常规:WBC9.8×109/L,中性粒细胞74.5%。因此换用…  相似文献   

6.
【病例】 女 ,3 1岁。自幼反复胸闷、咳嗽、咳脓痰 ,痰呈灰黑色 ,有恶臭味 ,有时发热 ,进食后呛咳 ,偶有米粒咳出。曾多次X线检查诊为左下肺感染、肺脓疡。多次发作时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好转。 2 0 0 1年 1月病人感觉症状加重且胃部不适入院。查体 :体温 3 7 3℃ ,脉搏 80 /min ,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左下肺呼吸音弱 ,其他无异常。血白细胞 9 8× 10 9/L ,中性粒细胞0 74,淋巴细胞 0 2 6。X线检查 :钡餐造影时发现食管中段有一瘘管 ,钡剂进入左侧支气管 ,左下支气管呈明显柱状扩张改变。X线提示 :①食管左主支气管瘘 ;②左下支气管…  相似文献   

7.
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合并重症肺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刚 《天津医药》2011,39(2):133-135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危重症合并重症肺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危重症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治疗组除常规予以抗生素、化痰、湿化气道、营养支持、促进排痰外,均采用纤支镜吸痰结合BAL。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而未使用纤支镜吸痰及BAL,将2组临床疗效、体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RR、HR、pH、p(O2)、p(CO2)、SaO2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一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纤支镜吸痰结合BAL可提高重症肺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及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异烟肼致药物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男 ,65岁。主因慢性咳嗽、咳痰 3年 ,会阴部包块1年 ,破溃流脓 1个月收入院 ,入院后体温正常。诊断 :①双肺继发性肺结核进展期 ;②会阴部结核合并感染。给予异烟肼3 0 0mg、利福平 0 45 g ,每日 1次 ,吡嗪酰胺 0 5 g ,每日 2次 ,头孢哌酮纳抗感染 ,每日 2次。经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 ,病人临床症状改善 ,会阴部破溃处痊愈。入院第 2 1天患者体温升至3 9~ 3 9 7℃ ,早低晚高 ,无咳嗽加重 ,无黄痰、胸闷 ,无鼻塞、流涕 ,无腹痛、腹泻 ,无尿路刺激征。在除外无霉菌感染后考虑发热原因可能为药物热。遂停用上述三种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9.
病例:患者,女,87岁,体重52kg。因"反复咳嗽、咳白痰伴气喘10余年,加重1周"于2013年2月19日入院,既往2010年在我院诊断为下尿路感染、慢性肠炎,经治疗后出院,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T)36.8℃,脉搏(P)117次/min,呼吸(R)21次/min,血压(BP)138/79mmHg。专科检查:桶状胸,两肺语颤均等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两肺可闻及干啰音,两肺底可闻及湿性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择期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选择完成甲状腺手术的1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A组)和围手术期持续应用抗生素组(B组),评价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结果2组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2组术后体温正常天数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与B组相比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术后没有必要持续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姜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733-733
目的:观察食管癌放疗后手术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术前深静脉高营养,雾化吸入,常规抗生素呼吸道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呼吸道及胸腔引流管管理,防止胸腔积液,根据痰培养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21例患者中4例不同程度的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感染后5~10天均痊愈。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再手术因患者免疫力低下,胸内心肺脏器生理功能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及肿瘤破损污染胸腔机会增多等因素,术后更易并发肺部感染。本组围手术期采取严密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75例,132例患者术前一次性注射抗生素,38例患者于术中再次注射抗生素,5例患者未应用抗生素。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体温变体情况。结果 175例患者均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手术当天,有73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8.2℃,占41.71%;术后第1天,有13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8.0℃,占7.43%;术后第2天,125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8.3℃,占71.43%;术后第3天,有11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7.9℃,占6.29%;术后第4天,所有患者的体温均正常。结论在围术期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有提高了科室内病床的周转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河生肠杆菌属于肠杆菌属中的一种 ,引起人类感染比较少见[1] 。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的应用 ,使得以往少见的细菌相继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来 ,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重视。现将我院所遇病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男 ,77岁。因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胸闷、气短、咳嗽、咳痰 ,于 2 0 0 1年 12月 12日入院。体温 3 8 9℃ ,血白细胞12 6×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4,淋巴细胞 0 16,胸片示双肺间质性肺炎 ,痰培养连续 2天分离出河生肠杆菌。先后用敏感抗生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治疗 ,3周后痰培养转阴。2 细菌鉴定嘱患…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手术前30~60min静脉注射头孢曲松2.0g,4h后再次给予同一剂量;对照组手术前30—60min应用头孢曲松2.0g,术后按头孢曲松2.0g每12小时给予直到体温基本正常为止。结果两组术后平均体温、术后最高体温、体温正常时间、伤口感染、非甲级愈合、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喉全切除术后气管痰痂阻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1岁,主因“喉癌术后3年,呼吸困难3h”于2002年10月9日急诊入院。2000年4月因喉鳞状细胞癌(T3N0M0)行喉全切除术,术后转外院行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2001年3月发现左颈部有包块,经细胞穿刺学检查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于同年4月行左颈淋巴结清扫术。2002年3月因吞咽梗噎入院,经检查确诊为食道上段癌,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转外院行放射治疗,放疗期间出现左颈部皮肤灼热、疼痛、溃烂症状。3h前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全身出冷汗症状。入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120次/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剖宫产产妇642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及对照组514例,研究组为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对照组为术后用抗生素。观察2组疗效及抗生素用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总量为对照组的50%~60%。结论对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以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_2013年12月66例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在术后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2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是否应用抗生素对患者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无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切口感染表现,出院后第1、3、6、12个月电话随访,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血糖控制是关键,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0岁.于2003年5月27日因车祸致外伤后,意识不清入院治疗.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左股骨干、左胫腓骨骨折.给予消炎、止血、脱水、激素、促醒等对症处理.因呼吸不规则,行气管切开术并及时实施颅脑手术治疗.预防感染用药,给予羟氨苄青霉素 舒巴坦(商品名:威奇达)2.2g,每日2次,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少许湿啰音,痰量中等,维持原治疗.6月7日,痰培养检出黏质沙雷菌,敏感药物为头孢他啶.随即更换抗生素,给予头孢他啶2 g,每日2次,静脉滴注.6月18日,患者发热,体温38℃,血常规:白细胞16.5×109/L,红细胞3.27×1012/L,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677×109/L,痰量中等,为白色黏痰,出现腹泻症状,痰培养检出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药敏结果:头孢他啶耐药,考虑继发肺部感染,于是请临床药师会诊,共同商讨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抗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5例围术期采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5例同期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药物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2周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切口愈合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能够减少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患者,冯某,女性,15岁,以发热、咳嗽、咳痰5d为主诉于2012年7月2日入住于我院呼吸内科。患者入院前5d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T)波动于38.5~39.5℃,最高达40.0℃,无明显规律性,伴有畏冷、阵发性咳嗽、咳痰、痰少、白色黏痰状,在门诊曾予“头孢呋辛0.25g、ivgtt、bid,2d”抗感染治疗,患者仍有发热,体温较前无明显下降,咳嗽更为频繁,痰量稍增多,为白色黏液状,遂入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史:无传染病及接触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过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