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规范乳腺癌根治术后再次手术情况 ,文献报道较少。 1997年 3月~ 2 0 0 4年 6月 ,我科对 35例不规范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施行了补充根治术 ,再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2 3~ 5 9岁 ,中位年龄 4 3岁。病理分类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15例 ,单纯癌 10例 ,硬癌  相似文献   

2.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 6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5年生存率为 78 5% ,1 0年生存率为30 8%。Ⅰ期的生存率显著高于Ⅱ期 ,Ⅱ期生存率显著高于Ⅲ期 ,非浸润性癌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浸润性特殊型癌 ,浸润性特殊型癌生存率显著高于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行根治术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行根治术者 ,术后行放疗和化疗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术后未行放疗和化疗者。结论 :男性乳腺癌预后取决于期别 ,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男性乳腺癌应以根治术为主 ,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手术病例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最多见,占73.7%;其次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占18.4%。结论乳腺癌的确诊需要有病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不乏几种术式,如行胸大肌离断或劈开的Party术,kodama术等,本文介绍的是通过改变术侧上肢位置实现的改良根治术。 1 临床资料 1998-03~2000-12,我科行改良根治术58例,均为女性,年龄27~62岁,平均44.5岁。I期乳腺癌8例,Ⅱ期乳腺癌29例,Ⅲ期乳腺癌11例。病理分类:浸润性导管癌35例,小叶癌4例,导管内癌3例,髓样癌4例,大汗腺样癌2例。根据放化免疫治疗原则,均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经随访6个月~4年均未见有局部癌肿复发,有2例发生骨转移,术侧上肢功能与健侧基本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420例乳腺癌术后105例上肢淋巴水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中,160例行Halsted根治术,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54例,发生率33.75%(54/160),其中Ⅰ级27例、Ⅱ级18例、Ⅲ级9例;260例行Patey改良根治术,51例发生淋巴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9.61%(51/260)其中Ⅰ级27例、Ⅱ级15例、Ⅲ级9例。根治组术后放疗127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47例。改良根治组放疗112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7例。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3):274-275
我院自1982~2002年收治的乳腺癌病例175例 ,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6例。现对其原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收治乳腺癌175例 ,术前均经病理确诊。根据1988AJCC和UICC联合制定的PTNM分期标准 :I期21例 ,Ⅱa期91例 ,Ⅱb期5例 ,Ⅲa期13例。本组上肢淋巴水肿36例均为女性 ,年龄为35~70岁 ,其中35~40岁2例 ,40~50岁8例 ,50~60岁10例 ,60~70岁16例 ,右侧乳癌29例 ,左侧乳癌7例。1 2手术方式 :175例扩大根治术15例 ,上肢水肿13例 ,发生率为86…  相似文献   

7.
马涛  陆肖玮  王嘉园  丁云 《淮海医药》2012,30(2):119-12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共58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其中1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1%,患者平均年龄53.2岁,无特殊的主诉、病史和体检,B超一般提示为低回声结节或实性占位,肿块多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9/10)。钼靶BI-RADS分级高I,V级以上的有15例(15/18)。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脉管浸润的有10例,占55.6%。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13例,占72.2%;术后病理分期I,期的有5例I,I期的有4例I,II期的有9例。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行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16例,时间2~45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但B超和钼靶多有恶性表现。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病理分期,术后适当的综合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47-149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分为上肢淋巴水肿组103例和非上肢淋巴水肿组297例;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是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诸多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出现以上危险因素的手术者应给与高度重视,以便对其采取措施,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之一 ,常较肺转移发生的多且早 ,在所有乳癌中约有30 %~ 45 %的病人出现骨转移 [1 ]。我们对 1998年 11月至 2 0 0 1年 3月 ,2 1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 ECT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试图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 2 15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2~ 73岁 ,平均47.6岁。双侧乳癌 4例 (其中 1例左侧为浸润性导管癌、右侧为浸润性腺癌 ) ,副乳腺癌 1例。双侧卵巢切除 2 2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2 1例 ,浸润性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分为淋巴水肿组、无淋巴水肿组,对导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共有21例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其发生率为21.00%。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局部放疗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受到体质量指数、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局部放疗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临床上应针对其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少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特点,提高临床病理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本院及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病变59.0%位于外上象限;浸润性非特殊型癌58例,非浸润性癌15例,浸润性特殊型癌10例;ER、PR和c-erbB2在乳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54.2%、50.6%和59.0%.结论:明确不同组织类型乳腺癌的病理学表现,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因素。方法对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35例绝经后的女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癌109例,浸润性特殊癌8例,非浸润性癌5例,早期浸润癌13例。淋巴结阳性见于36.5%患者。109例行改良根治术,16例单纯切除,10例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化疗87例,占64.5%。雌孕激素受体检测ER+PR+78例(57.8%);ER+PR-32例(23.7%);ER-PR-14例(10.4%)。受体不明11例(8.1%)。K-M法估计3年生存率为82.9%,5年生存率为59.3%。结论本组资料显示肿瘤直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形态均为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浅析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避免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实施的182例乳腺癌根治术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8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无并发症128例(70.3%),皮下积液17例(9.3%),部分皮瓣坏死16例(8.8%),皮下出血8例(4.4%),上肢淋巴水肿7例(3.8%),上肢抬举受限6例(3.3%)。除4例上肢淋巴水肿未愈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避免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外一般为10%~20%,国内约10%~70%。我院近5年来行乳腺癌根治术51例,皮瓣坏死1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1例均为女性,年龄32~74岁,其中60岁以上21例。病理分期:Ⅰ期7例,Ⅱ期28例,Ⅲ期15例,Ⅳ期l例。病理分型:浸润性癌39例,非浸润性癌12例。本组5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发生皮瓣坏死19例(60岁以上10例),或  相似文献   

15.
陈新隆  李雄 《云南医药》2000,21(4):312-312
临床资料  1987年 10月~ 1996年 12月 10年间我科乳腺癌根治 12 4例术后随访 ,其中年龄最小2 9岁 ,最大 68岁 ,平均 4 4± 0 7。均为女性病人。搜集方式主要以病人复诊的询问式 ,询问内容包括 :①手术方式 ,术后病理 ,是否放化疗。②术后是否有紧、胀、痒、痛、拉、拧、蚁走等不适及持续时间。③有无重建要求。④其它相关要求等。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 12 0例 ,简化根治术 4例 ,术后病理均证实。术后化疗 12 4例 ,放疗 78例。主诉术后术侧原乳房依然存在 11例 ,占8 9%。原乳房处紧 90例 ,占 72 5%。胀 15例 ,占 12 1%。痒 65例 ,占 52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案例总结出引发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因素。方法对4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伤口愈合等不同状况下,病患出现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结果 408例乳腺癌淋巴清扫案例中,85例(17.7%)出现上肢水肿,其中轻度水肿43例(50.6%),中度水肿34例(40%),重度水肿8例(9.4%)。引发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因素为手术方式、化疗、伤口愈合等。结论在实际治疗中避免危险因素可降低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的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为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整理并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123例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结果123例乳腺癌患者中,青年组(≤35岁)女性乳腺癌占7.3%,中年组(>35~60岁)女性乳腺癌占67.5%,老年组(>60岁)女性乳腺癌占25.2%。青年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Ⅱ/Ⅲ级)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全部乳腺癌中有非特殊类型乳腺癌101例,特殊类型乳腺癌22例;青年组乳腺癌9例全是非特殊浸润癌,而>中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81.9%,老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77.4%,青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比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指标青年组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8.9%,高于中年组的77.1%和72.3%,以及老年组的70.9%和67.7%,但各组间VEGF-C/VEGF-D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60岁是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青年组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C/-D表达阳性率均高于中、老年组,其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处理需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院 2 0 0 0— 2 0 0 3年期间 ,用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0例女性患者 ,年龄 34~ 6 8岁 ,中位年龄4 8岁。所有病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2 6例 ,单纯癌 2例 ,髓样癌 2例。全部均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既往治疗为改良根治术及术后辅助化疗 ,部分病人还接受过放射治疗。其中胸壁多发性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6例 ,肺、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6例 ,肺、肝及骨转移 1例 ,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5例 ,肺、肝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例 ,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4…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因"左乳腺癌术后5年余,多周期化疗后20余天"入院。术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心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故于2007-08-14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 cm×1.5 cm×1.4 cm),腋窝淋巴结1/19查见转移癌。免疫组化:ER(+)、PR(+)、c-erB-2(-)。2007年10月—2008年03月于当地医  相似文献   

20.
赵华丽 《河北医药》2002,24(8):681-681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我院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采用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 97例 ,现将术后特有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97例 ,其中女 92例 ,男 5例 ,年龄 3 2~ 80岁 ,平均 5 2 .6岁。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92例 ,佩吉特病 5例。1 2 手术方式 采用Halsted根治术 85例 ,Auchincloss 12例 ,术毕均放置引流管负压吸引 ,创口加压包扎。1 3 特有并发症 特有并发症为出血 3例 ,发生在术后 12h以内 ;皮下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