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86例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生  钟文胜 《江西医药》2008,43(12):1375-1376
目的总结深静脉穿刺置管经验。方法总结分析10086例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1)颈内静脉穿刺误伤动脉发生率6.4%,锁骨下静脉穿刺误伤动脉发生率6.0%。(2)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死亡2例,导管误置入胸腔4例,颈内静脉穿刺动-静脉瘘 血/气胸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致颈内静脉血栓各1例。结论深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多与操作不当或对病情认识不足有关,穿刺过程不顺利进行胸片等必要的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处理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59-160
目的:探讨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误入颈内静脉方法。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6年6月5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取右侧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同侧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穿刺针,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4 cm时,退出穿刺针,置入导管。观察此种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穿刺置管成功后X线拍片证实,无一例误入颈内静脉。结论:选取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处为穿刺点,针尖指向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为4 cm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终末期肝肾病患者同侧颈内静脉置入多条导管的可行性.方法 43例接受同种异体肝、肾和肝肾联合移植术患者,用Seldinger穿剌插管法,在右侧颈内静脉同时放置包括容量性肺动脉导管1条、双腔中心静脉导管1~2条等多条导管.结果 43例中39例同时放置2条,4例同时放置3条导管均成功.误入动脉2例、血肿1例.结论同侧颈内静脉置入多条导管是可行的,且具有节约成本,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时机体的影响和方法改进.方法 将48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分为A.B两组,选择不同穿荆点进行穿刺。结果经X线透视、X光摄片或CT等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者18例,其中A组12例,B组6例。结论穿刺点选在锁骨中点外侧至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的锁骨下方1~2cm进针,可降低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的概率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有效建立危重患者静脉通路方法.方法 选择危重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静脉留置针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A组),30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B组).结果 A组30例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成功后29例静脉通畅,通畅率96.7%.无误伤颈动脉及血肿,无气胸发生.B组30例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成功后30例静脉通畅,通畅率100%.1例误伤颈内动脉,2例皮下血肿,无气胸发生.穿刺置管时间A组(2.25±0.30)min,B组(9.05±2.45)min.结论 静脉留置针行简易颈内静脉穿刺术,具有深静脉穿刺的优点,且更简便、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6.
康健 《河北医药》2001,23(8):567-567
我们对 3 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实施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技术 (AHHD)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对AHHD的耐受力及效果。1 资料与方法3 0例均为终末期肾病患者 ,ASAⅢ~Ⅳ级 ,心功能正常 ,年龄 3 1~ 62岁 ,术前经充分的透析治疗。入室前肌肉注射咪唑安定 3~ 4mg ,硬膜外麻醉 ,用 2 %利多卡因和 0 .75 %罗哌卡因 ,平面控制在T8以下水平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及测CVP ,参照Lars等[1] 用6%贺斯 2 0 0 / 0 .5 (平均分子量 /克分子取代级 ) 15ml/kg在 3 0~ 45min内完成 ,使血容量增加约 2 0 % ,同时靶…  相似文献   

7.
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中因各种原因致不能平卧的危重病人行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行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穿刺方法:体位选择半卧位;穿刺点选择在锁骨中点的外侧1.0~1.5cm,下方1.5-2.5cm;进针的方向为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大约10°~30°角,穿刺针与锁骨轴线呈约30°~60°角,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至环状软骨中1/3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4~17cm。结果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100%,一针穿刺成功率67.86%,再穿刺成功率28.57%,单侧失败改对侧穿刺率3.57%;并发症:穿刺点出血3例,导管从锁骨下静脉走向颈内静脉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1例,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导管感染1例;无血气胸、乳糜胸、导管堵塞、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不能平卧的危重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ICU病人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华  饶平  陈莹晖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300-1300
20 0 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应用深静脉置管技术于 4 5例危重病病人的抢救和治疗 ,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盒。常选择右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均由锁骨下穿刺。穿刺参照国内通用方法[1] 。首先根据术者习惯及病人病情 ,配合程度以及穿刺部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进针时注射器保持一定负压 ,顺利回血后迅速置入导丝 ,拔出穿刺针 ,用手术刀在穿刺点挑开一直径 1mm小口 ,用扩张器扩张各层 ,以便置管顺利进行且避免使导管尖变形造…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科的病人治疗周期较长 ,用药繁多而复杂 ,常需加强营养支持 ,临床上通常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我科自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月 ,对 2 6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以颈内静脉置管行抢救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4 2~83岁。高血压脑出血 18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脑梗塞3例 ,均行颈内静脉置管抢救治疗。1.2 方法1.2 .1 物品准备 单腔静脉导管装置 (美国BD公司生产 ) 1套 ,静脉切开包 (内有手术刀 ,持针器 ,剪刀 ,注射器、止血钳 ,镊、缝针 ,线等 ) ,无菌手套 ,…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腔穿刺安全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泽燕 《贵州医药》2003,27(9):842-843
通过观察试验性硬膜外腔内穿刺过深时,能否顺利地置入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腔穿刺安全深度探讨。1 资料与方法选4 3例在T8椎体以下行硬膜外麻醉的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患者。女2 9例,男14例,年龄(35 12±12 )岁。在18#针外套管标记刻度,经高压蒸气灭菌后使用。硬膜外导管用上海医用仪器厂生产的B52 - 0 3、F3×70A。穿刺前要求导管顺利通过穿刺针口。4 3例全部行直入法穿刺,针缺口向头端,进针采用渐进试验法,即穿刺针进入棘间韧带后取出针芯,接上抽有2ml空气的5ml注射器,每进针1~2mm即推注空气,突破感出现后,注气阻力消失即考虑已进入硬…  相似文献   

11.
我院儿童急救中心是我市唯一一家全免陪护理科室 ,主要收治对象为急、危、重症儿童 ,其中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占整个住院人数的 3/ 4。新生儿病情变化急剧 ,常需连续、多次间歇静脉给药 ,抢救时多个静脉通道给药。新生儿血管细暴露不明显 ,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多次反复穿刺导致患儿皮肉痛苦 ,头如“烂梨”。家属由此对护理人员不满。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部分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取代头皮针 ,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为抢救病儿赢得宝贵时间。1 临床资料   5 0 0例新生儿患者 ,男 32 4例 ,女 176例 ,体重在 1~ 1.…  相似文献   

12.
陈桂凤 《河北医药》2005,27(2):147-148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四肢静脉留置针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组为A组 (3 3例 ) ,采用四肢静脉穿刺留置针组为B组 (3 4例 ) ,行对比观察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结果 穿刺时间 :A组 <1min为 90 .9% ,B组为 5 5 .9% ;一次穿刺成功率 :A组为 97.0 % ,B组为 70 .6% ;置管时间 :A组为 4~ 9d ,平均 7.7d ,B组为 2~ 5d ,平均 3 .9d ;并发症 :A组为 9.1% ,B组为 5 8.8% ,P均 <0 .0 1。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组穿刺时间短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置管时间长 ,并发症少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重型肝炎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症新生儿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较为广泛,是新生儿长期静脉输液和/或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1]。PICC的使用可只按一定程度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且有留置时间较长以及操作相对简便等优势[2]。此外,PICC置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药物或高营养液体对新生儿血管造成的刺激,避免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水肿或挛缩[3]。然而由于新生儿PICC导管的置入以及护理难度较大,一旦发生置入或护理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固定方法,预防或减少导管因固定不当引起意外拔脱或其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7年8月的819例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固定方法及效果.结果 无创固定中粘贴法的导管意外滑脱率显著高于有创固定的缝合法,但同属无创固定的绕颈缚扎法比有创固定还牢靠,而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绕颈缚扎法是固定颈内静脉导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单针双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透析患者83例,其中药物或毒物中毒8例,急性肾衰17例,慢性肾衰58例。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静脉导管,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76例。结果:83例均成功建立血管通路,平均血流量达(214±42)ml/min,平均留置时间(31±17)天,感染3例,局部血肿6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急诊透析或慢性肾衰尚未建立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卜林明  李俊 《云南医药》2001,22(2):122-123
目的:比较经右侧锁骨上径路与颈内静脉径路及锁骨下径路对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准确性的影响。方法:1例择期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麻醉后由专人使用深静脉穿刺包进行穿刺,成功后由助手测量穿刺针与矢状面夹角,置管后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结果:经右侧锁骨上径路置管准确性优于锁骨下径路,穿刺并发症低于右颈内静脉径路。结论:右锁骨上径路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的最佳固定方法,预防或减少因固定不良引起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0例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固定方法及效果。结果绕颈缚扎法比缝合法牢固,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绕颈缚扎法是固定颈内静脉导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张力性气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2例用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张力性气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6例为静脉留置针穿刺接负压水封系统,观察组6例为深静脉置管导管置入胸膜腔接负压水封系统,对照组3例有效,2例发生纵隔摆动,放弃治疗死亡1例,观察组无死亡及纵隔摆动等症状与体征。结论气胸患儿深静脉置管置入胸膜腔闭式引流无论从平均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还是有效率均优于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用硅胶材料制成 ,管体柔软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尖端定位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 ,为患者提供 7d~ 1a的中长期输液治疗。 1a来 ,我科为 15例住院的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和危重患者置管输液 ,其中 12例置管成功 ,消除了患者经受反复穿刺的痛苦 ,避免了药液外渗引起的穿刺局部和穿刺肢体的肿胀 ,保持了皮肤的完整性。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 ,消除了输液过程的疼痛感 ,保证了液体按时输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7月~ 2 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意识.方法:对98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有14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感染4例,静脉炎4例,穿刺局部渗血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