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血清MMP-9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组74例和保守组45例)血清MMP-9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出血量小于60mL组和生存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大于60mL和死亡组(P<0.01)。(2)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死亡组术后1~7d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组术后第5天内血清MMP-9水平均达正常。(3)手术组无效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出血量小于60mL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出血量大于60mL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血清 MMP‐9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组74例和保守组45例)血清 MMP‐9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出血量小于60 mL组和生存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大于60 mL和死亡组(P<0.01).(2)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死亡组术后1~7 d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组术后第5天内血清MM P‐9水平均达正常.(3)手术组无效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出血量小于60 mL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出血量大于60 mL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方体定向吸引术治疗少量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91例高血压壳核区出血(出血量20~30 mL)患者随机分为方体定向吸引术治疗组(微创组)4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45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4.5 d,内科组26.0 d;近期疗效随访,功能恢复良好率微创组(50%)高于内科组(16%)(P<0.05);内科组死亡2例.结论:方体定向吸引术治疗少量壳核出血可降低病死率,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发生率高,预后差。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特别足出血量大,血肿破入脑室的患者,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为内科保守治疗。随着影像与立体定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日趋增多。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对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期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甚高。对出血量超过50ml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朱济修报道[1]高血压性脑出血量达50~100ml为致死量,认为脑出血量超过60ml者,死亡率在90%以上,出血量超过85ml者,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均全部死亡。近年来,我科采用早期小骨窗治疗出血量超过50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6~73岁。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脑叶出血7例,基底节区出血5例,其中3例破入脑室。出血量最小55ml,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B(S-100B)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血清h-FABP、NSE、S-100B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1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组74例和保守组45例)血清h-FABP、NSE、S-100B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小于60mL和生存组患者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出血量大于60mL和死亡组患者(P<0.01)。(2)h-FABP与NSE、S-100B呈正相关性(r=0.513、0.747,P<0.01),NSE与S-100B也呈正相关性(r=0.492,P<0.01),三者之间相关性良好。(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组术后1~7d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生存组术后第5天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达正常。(4)手术组无效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P<0.01),有效率显著提高(P<0.01);出血量小于60mL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大于60mL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治疗组(微创组)3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3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优于内科组.结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较内科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35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内科组53.3%(P<0.05)。病死率微创组2.9%,对照组10%;治疗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1 2月我院筛选了 6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 ,30例用超早期微创清除术治疗 (微创组 ) ,30例保守治疗 (对照组 ) ,经医护密切配合 ,微创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发病 7h以内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 6 0例 ,均经颅脑CT确诊 ,血肿位于基底节区和皮层下。微创组患者 4 1~ 75岁 ,对照组 4 7~ 76岁。出血量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 ,GCS昏迷评分 3~ 1 3分 ,两组性别、出血量、GCS(分 )具有可比性 (P >0 0 5 )。1 2 方法 ①对照组 :单纯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性微动脉瘤或动脉粥样硬化,在血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下,易导致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出血。患者不适宜保守治疗时需手术治疗,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则预后差,死亡率高。现将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脑外科2000年3月~2005年3月共手术治疗此类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8~70岁,平均55.8岁。出血量40~160 mL,平均达60 mL。术后明显好转18例,长期昏迷2例,死亡8例,治愈率达64.3%。2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预后,尤其是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根据出血量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分为2个亚组,出血量50~80 mL者分别为Ⅰa组和I b组,出血量>80 mL者分别为Ⅱa组和Ⅱb组.治疗组用改制的上面有可调节钻入深度的限位器的钻头钻穿颅骨,置入硅胶管抽吸部分血肿后再引流;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出血量在Ⅰa组的疗效显著优于Ⅰb组,Ⅱa组疗效评定显著进步和进步的病人例数明显多于Ⅱ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方法简单、费用低,术后血肿扩大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H)的疗效与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或者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结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病死率为14.3%,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病死率为34.3%。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生存良好率为80%,对照组生存良好率为52%。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发病后6~48h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研究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所有患者行头部CT检查,对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经头部CT检查,出血部位占比最多的为基底节区,占比47.7%;出血部位占比最少的为脑叶,占比5.8%。其中破入脑室占比33.7%、未破入脑室占比66.3%。出血量20mL占比73.4%;20-50mL占比16.3%;50mL占比10.5%。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方面,脑干出血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占比71.4%;不同出血量的死亡率方面,出血量50mL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破入脑室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的患者,占比58.6%(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能够较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进而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内科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30 d的生存与死亡预后分为2组,其中死亡组20例,生存组10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平均动脉压(MAP)更高,出血量>30 mL、脑干出血、ECG异常和血糖升高的比例更高(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内科治疗的预后主要与年龄、MAP、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关,ECG异常情况、血糖水平也是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29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死亡.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配对的方法将同期临床资料相近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两组。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内科组(χ2=7.71,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组(χ2=5.09,P0.01)。结论表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有手术指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应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存活48例,死亡8例,其中6例死于并发症.肺炎致呼吸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1例,再次出血1例,营养不良衰竭1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为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30~50 m l、丘脑出血10~70 m l者,但临床另有部分30~50 m l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治疗,疗效不确切。2001~2005年我们将收治的豆状核及外囊出血量30~50 m l患者分别进行微创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诊断标准[1]。本组126例均为豆状核及外囊出血量30~50 m l,其中行微创手术(手术组)71例,有8例先行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加重后改做微创手术;55例因各种原因未做手术而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无框架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FSTPD)与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64例出血量40~70 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32例患者采用FSTPD(治疗组),32例患者采取保守疗法(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脏损害、脑心综合征、神经源性肺水肿及死亡,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接受FSTPD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保守治疗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5~40mL)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4例分入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组(A组)4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34例进行治疗。评价治疗第14d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第90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4d时A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后第90d时微创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内科组(P<0.05),微创组的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5~40mL),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