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 -反应蛋白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 2 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的C -反应蛋白 (CRP)、血肌酐 (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 (Hb)及 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CRP正常与异常组之间ALB、Hb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透析后CRP水平升高、血液透析前与血液透析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血液透析后患者CRP与其ALB、Hb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CRP升高发生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中起重要作用 ,且CRP升高发生炎症反应与血液透析本身的因素及个体因素如感染、营养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治疗后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高通量透析治疗12月.分别于0月、2月、6月、12月采血,检测血清Hepcidin、铁代谢相关指标、贫血指标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血清铁调素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高通量透析后各时间点血清Hepcidin水平均显著高于0月(P<0.01).铁蛋白、hs-CRP与Hepcidin水平变化趋势大致相符.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epcidin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铁饱和度、铁蛋白、hs-CRP和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164、P<0.05,r=0.168、P<0.05,r=0.173、P<0.05,r=0.204、P<0.01,r=0.692、P<0.01).多元回归显示,高通量透析治疗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hs-CRP、血红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血清Hepcidin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Hepcidin水平可以反映机体铁储备的状况,微炎症状态是影响Hepcidin表达的关键因素.高通量透析治疗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态,患者的炎症状态变化是其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皮肤瘙痒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不抗凝静脉血(维持性血液透析33例患者在血透前、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均高于透析前(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伴皮肤瘙痒者C反应蛋白高于不伴皮肤瘙痒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单次血液透析可能加重微炎症状态,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ADPN)水平,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健康对照组2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腹膜透析患者30例,ELISA方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浆ADPN,每例透析患者测定血清白介素IL-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计算KT/V,主观营养综合评估(SGA)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①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9),较血液透析组明显升高(P=0.007)[(2.335±1.673)mg/L Vs(1.442±0.632)mg/L Vs(1.256±0.613)mg/L],而血液透析组血浆ADP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膜透析患者体重指数(BMI)≥25kg/m2较BMI<25kg/m2其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SGA评分营养良好者较营养不良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ADPN的独立影响因素是BMI,回归方程为Y(ADPN)=-3.451 0.611X1(BMI);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患者ADPN水平与年龄负相关(r=-0.478,P=0.01),与透析充分性Kt/V正相关(r=0.518,P=0.016),与SGA评分负相关,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Kt/V是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DP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ADPN)=2.263-0.556X1(年龄) 0.403X2(Kt/V);④所有透析患者的血浆ADPN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IL-6和TNF-α无显著相关,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肾功能与透析治疗对血浆ADPN的水平调节只起很小的作用,腹膜透析患者的ADPN与体重指数正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的ADPN与年龄负相关,与透析充分性正相关.所有透析患者的营养水平与ADPN正相关,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ADPN与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亦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发现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异常增高.目的:了解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并探讨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检测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营养状态、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非炎症组(<3 mg/L)和微炎症组(≥3mg/L).结果与结论: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②微炎症组营养不良数量及程度、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评分、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炎症组(P≤0.001或P<0.01或P<0.05).⑨非炎症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中臂肌围、中臂围、握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异常活化;随炎症反应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进一步增强,营养不良加重;说明核因子kB活性可能较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更早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预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微炎症的作用,为预防不良血液透析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后微炎症炎症的差异性,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6例作为对照组,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炎症状态,并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微炎症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IL-1β、IL-2、IL-4明显降低、ALB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hs-CRP与IL-1β、IL-2、IL-4呈正相关,ALB与hs-CRP、IL-1β、IL-2、IL-4成负相关。结论肾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微炎症状态有所好转,通过微炎症状态监测可作为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和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以及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洛伐他汀剂量20 mg/d口服,观察12周;观察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血C反应蛋白、白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使用洛伐他汀12周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均明显降低,而HDL-C上升,C反应蛋白从治疗前(10.83±3.0)mg/L降至(7.78±2.16)mg/L(P<0.05)。血白蛋白经洛伐他汀12周治疗后上升,从治疗前(32.47±4.65)g/L上升至(34.47±6.78)g/L(P<0.05),白蛋白上升与血C反应蛋白下降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降脂外,还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血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临床发现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异常增高。目的:了解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并探讨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检测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营养状态、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非炎症组(〈3mg/L)和微炎症组(≥3mg/L)。结果与结论: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②微炎症组营养不良数量及程度、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评分、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炎症组(P≤0.001或P〈0.01或P〈0.05)。③非炎症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中臂肌围、中臂围、握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活化;随炎症反应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进一步增强,营养不良加重;说明核因子κB活性可能较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更早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预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碳酸氢盐浓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仁济南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1例,采集基本透析资料,并于透析间隔最长的透析日进行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根据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平均值以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分层对上述临床指标的影响。并以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为因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上述临床指标的关系。其中计量资料采取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不同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分组在透析龄(F=3.527,P=0.015)、每周2次透析比例(χ2=3.527,P=0.015)、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5.000,P=0.002)、血清白蛋白(F=7.336,P0.001)、透析前血肌酐(F=4.932,P=0.002)、血钙(F=2.969,P=0.032)、血磷(F=13.468,P0.001)这些指标上存在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与透析龄(r=-0.118,P=0.022)、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153,P=0.004)、血清白蛋白(r=-0.285,P0.001)、透前血肌酐(r=-0.213,P0.001)、血磷(r=-0.378,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r=-0.129,P=0.014)呈负相关,与血钙(r=0.113,P=0.027)呈正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溶质清除稳定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达标且无差异的情况下,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较低的患者具有透析龄长、每周2次透析比例高、BMI较大、血浆白蛋白和透前肌酐较高、以及低钙高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的相关性.方法 对162例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进行自我管理行为护理,在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进行自我管理水平问卷测评.结果 自我管理水平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均为负相关,干预前r=-0.63,干预后r=-0.11.自我管理水平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P<0.01).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与自我管理水平中相关性最强的是液体离子的限制,干预前r=-0.29,干预后r=-0.45;其次是饮食量、一般状态和社会心理行为、躯体社会心理活动的管理.干预前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利于对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状态、贫血及感染的关系。方法:6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TF)、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CRP,记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观察C-反应蛋白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RP增高组rHuEPO用量、Epo/Hct比值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1);Hb、Hct、Alb均显著低于CRP正常组(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及Kt/V指标未见显著差异。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CRP水平(P<0.01)。感染组Hb、Alb及TF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PA也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等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CRP水平与Hb、Alb、PA、TF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CRP升高是预测rHuEPO疗效的理想指标,监测CRP水平可能对于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贫血、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后第1天、6个月分别检测前白蛋白(PA)、ALB、BUN、Cr、TC、TG、HDL-C、LDL-C、脂蛋白a[Lp(a)]、转铁蛋白(S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炎症组(CRP≥8 mg/L)及非炎症组(CRP<8 mg/L).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炎症组给予氟伐他汀治疗,非炎症组不给予氟伐他汀;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D患者hs-CRP[(8.96±5.33)mg/L与(2.97±1.53)mg/L]、IL-6[(11.32±4.94)ng/L与(4.40±1.51)ng/L]、TNF-α[(15.89±6.20)ng/L与(9.62±3.45)ng/L]、TG[(2.98±1.36)mmol/L与(1.35±0.97)mmoL/L]、Lp(a)[(0.46±0.41)mg/L与(0.21±0.25)mg/L]、sF[(179.45±101.36)μg/L与(106.11±75.55)μg/L]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ALB[(35.02±4.83)g/L与(43.16±5.53)g/L]水平明显降低(P<0.01);炎症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炎症组,且微炎症状态越明显,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越显著;炎症组较治疗前hs-CRP[(6.03±2.46)mg/L与(10.32±1.46)mg/L]、IL-6[(9.91±0.75)ng/L与(13.50±3.11)ng/L]、TG[(1.50±1.01)mmol/L与(3.05±1.55)mmol/L]、TC[(3.35±1.66)与(5.26±1.63)mmol/L]、LDL-C[(2.45±1.35)mmol/L与(3.46±1.36)mmol/L]、Lp(a)[(O.26±0.30)mmol/L与(0.50±0.3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ALB[(38.16±4.63)g/L与(33.43±3.08)g/L]、HDL·C[(1.76±0.82)mmol/L与(0.96±0.58)mmol/L]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微炎症反应状态对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作用;氟伐他汀具有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早期发现及干预治疗微炎症反应状态对改善MHD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1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等。结果:hs-CRP升高者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hs-CRP正常者(P<0.05)。血清PA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在营养不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接收、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同期体检健康的60例体检者,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25-(OH)D3水平与营养指标,并分析讨论甲状腺激素、25-(OH)D3水平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25-(OH)D3水平、血清白蛋白(ser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球蛋白(globulin,GLO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0例25-(OH)D3水平>30 ng/mL,51例25-(OH)D3水平在15~30 ng/mL,有11例25-(OH)D3水平<15 ng/mL;不同25-(OH)D3水平患者ALB,PA,TP水平均有差异(P<0.05);甲状腺激素与ALB,PA,TP,GLOB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25-(OH)D3与ALB,TP,PA水平均表现为正相关(P<0.05),与GLOB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甲状腺激素降低、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营养状况不佳的情况,且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营养指标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透(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与脂质代谢紊乱三者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方法:测5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HD患者TG、LDL、ApoB、LP(a)、CRP、SF显著增高,HDL、ApoA1、ALB显著降低(P<0.05);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各项检测指标变化进一步加重;且心血管事件发生者血清CRP和LP(a)明显增高,ALB明显降低,血脂紊乱更显著。相关性分析:ALB与HDL、ApoA1正相关,与CRP、LP(a)、TC、TG、ApoB负相关;CRP与LP(a)、TC、TG、ApoB、LDL、SF正相关,与HDL、ApoA1负相关,P均<0.05。结论:MHD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和营养不良,三者的相互促进和影响可能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67例MHD患者通过SGA评分、人体测量和血生化指标进行营养评估,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标记物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分析营养状况、炎症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根据SGA评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9.3%.营养不良组hs-CRP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hs-CRP升高者22例(32.8%),其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正常者(P<0.05).hs-CRP与SGA分值、ALB、血肌酐(Scr)负相关(P<0.05).合并心血管并发症者ALB、preALB低于无并发症者,而hs-CRP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67例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7.9%.结论 部分MHD患者存在MIA综合征,营养不良与炎症相互影响,二者可能共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克隆氏病6例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克隆氏病(CD)伴有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克隆氏病出现中、重度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肠内、肠外联合应用进行营养支持与护理,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支持前后人体测量指标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蛋白指标营养支持前后T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LB、PA、FN、FN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营养支持前后HB水平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营养支持对克隆氏病的恢复起重要作用,采用肠内营养治疗辅以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加用重组生长激素,对于恢复肠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