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海清 《医学文选》2003,22(5):691-692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但常被忽视而误诊。本病病因不明 ,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酒精中毒、某些药物或食物、营养状况、劳动强度有关。临床特征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近 3年我们收治 2 2例 ,经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 2 2例 ,男性 1 4例 ,女性 8例 ,年龄在 3 1~ 84岁 ,平均年龄 6 5岁。曾被误诊为心肌炎 4例 ,冠心病 2例 ,风心 2例 ,肺心病 4例。2 讨 论2 .1 临床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隐匿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达多年 ,有的患者出现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2.
在儿科临床上.有时可见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部分重症病例合并心包积液,使病情更加复杂,给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例患儿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2007年收治且资料比较完整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0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比较各阶段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水平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男,34岁。因“咳嗽3月余,伴活动后气促1个月”,以胸腔积液待查收入院,入院查:T38.1℃,P120次/min,消瘦明显,双颈部及锁骨上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不一,质软,无压痛,不活动,右侧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低。门诊胸片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患入院前曾住过3家大医院,均诊断为胸膜炎,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3~2003年心力衰竭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38例,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愈扩张型心肌病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 例1:患儿,男,12岁,甘肃人。主因胸闷、气短1年余于2003年9月17日入院。患儿于1年前于“感冒”后出现胸闷,活动时气短,呼吸困难。曾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全心扩大,左室前后径达86.6mm,EPSS49mm,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经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疗效不佳,且出现恶心、呕吐、气短不能平卧。后辗转至上海等几家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又经类似于上述的治疗,疗效甚微。于2003年9月17日来本院心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10年来收治资料较为完整的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例36例,男28例,女8例,男:女=3.5:1,年龄17~65岁,平均41.5±2.3岁。首发症状为活动后心悸、气短、不能平卧睡眠等心功能不全者25例(69.4%);心律失常6例(16.7%),胸闷、心前区疼痛3例(8.3%);  相似文献   

8.
赵铁梅  汪建新 《北京医学》2001,23(4):201-201
患者,女,32岁.1999年12月3日受凉后出现咽痛、咳嗽、咯痰,2天后出现畏寒、高热、胸痛,并伴有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应用增效联磺片、头孢噻肟钠等治疗,症状无缓解,遂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9℃,气管右偏,左胸部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右下肺散在少许湿口罗音,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5.7×109/L,N 0.90,ESR 61mm/h,痰及血培养阴性,PPD试验及血清结核抗体阴性,痰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B超示左胸腔大量积液.经抽胸水后查肺部CT,示左肺上叶大片密度增高影,右肺下叶背段见斑片影,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多次胸水检查为黄色或淡红色渗出液,比重1.030,Rivalta试验(+),细胞数1 890×106/L,多核细胞0.76,单核细胞0.24,血糖6.6mmol/L,蛋白42.7g/L,胸水中未找到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炎症改变,左上叶为主,左上叶刷片未找到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左肺上叶TBLB仅见少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急性炎性渗出物.入院后先后给予去甲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静脉点滴抗炎治疗及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查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效价由1∶128逐步升高至1∶512,支原体抗体>1∶640,考虑支原体肺炎,换用白霉素60mU,2次/d静脉滴注,3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2000年1月11日出院时咽痛、胸闷、气短、咯痰消失,咳嗽明显减轻.继续服用罗红霉素治疗2周.2月15日复查胸片,双肺片状阴影明显好转,仅遗留左肺小片影,胸水消失,冷凝集试验1∶64.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9岁,因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于2003年11月10日入院。患儿自2002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右上腹不适,活动后气促、胸闷、乏力,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B超检查示:“肝大,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功能示:“ALT90U/L,TBIL31.4μmol/L,DBIL9.6umol/L,HBsAg( )。”拟诊:“①乙型病毒性肝炎,②反复呼吸道感染。”经治疗一年余,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62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3年,加重1月余,于2000年7月11日入院.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咳嗽、喘息、呼吸困难6个月,加重1h入院。6个月前到山西从事井下采煤工作,半月后即出现咳、喘、气促,伴咯大量白色稠痰、泡沫痰,无发热、胸痛、咯血、体重减轻。上述症状每日出现1~2次,出现时间多在傍晚及夜间,每次持续1~2h,可自行缓解,有时需输液才可减轻。  相似文献   

12.
李丹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19-819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本文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DCM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其临床诊治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燕  付铁军 《重庆医学》2005,34(2):308-309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中以青中年人群发病率最高.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原发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地上升.本文报道78例老年人IDCM,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首选洋地黄制剂。但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特别是特大心脏者,易发生洋地黄中毒,且长期应用使心肌β受体密度下降,心肌储备能力下降。为了提高心肌β受体密度,恢复心肌储备力,试用依那普利加美托洛尔口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病人。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形成的原因很多且经常又是主病的最初表现。笔者报道我院56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均经X线检查及超声波检查证实)的临床资料分析及结合文献在胸腔积液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王辉  苟安栓 《新疆医学》2010,40(2):86-88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s,PE)临床常见,病因复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案和评判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入住我院的416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E的病因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癌性胸腔积液因生长快,积液量大,伴有明显的胸闷、气短,临床上需反复穿刺来缓解症状,这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也增加了胸腔感染机会.笔者对20例胸腔积液除常规治疗外,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于胸腔引流积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谢磊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92-1893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腔、左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疾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其中又以中青年多见[1]。该病病因迄今未明,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是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既往研究认为在确诊后,患者在症状出现后5年内的存活率在40%左右[2]。近年来,我们应用缬沙坦和倍他乐克对38例DCM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效果满意,而且安全性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因反复咳嗽、咯血、盗汗、乏力3年,复发2d入院。34年前,患者劳累或感冒后咳嗽、咯血、盗汗、乏力,偶伴胸痛,在下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并予HL2E(异烟肼、利福喷汀、乙胺丁醇)方案抗结核治疗1年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6岁.不慎将一根5 cm长的缝衣针从锁骨上窝扎入左侧胸部,有轻度的胸痛、胸闷、气短,同时伴有极度的恐惧感,精神负担极重,一直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