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对小鼠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天花粉蛋白处理组(治疗组)。小鼠颅内接种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于接种HSV-1前30min腹腔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接种病毒后1,12,24,48h、4和7d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感染后7d测定脑组织病毒滴定度,观察脑组织形态变化及动物神经症状评分。结果:天花粉蛋白治疗组于接种HSV-1后48h至7d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组织病毒滴度为1.16±0.45,明显低于模型组的2.89±0.44,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神经缺陷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理形态观察治疗组脑组织间质水肿较轻,神经元无浓染、无坏死。结论:天花粉蛋白对小鼠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糖调节蛋白78(GRP78)、CHOP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临床应用PGE-1治疗高氧引起的新生儿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高氧脑损伤模型组和高氧脑损伤+PGE-1组。除空气对照组外均制备高氧脑损伤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高氧脑损伤+PGE-1组腹腔注射PGE-1,剂量为每日2 μg/kg,连续7 d,其他两组以生理盐水替代。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核染色结合TUNEL染色观察脑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GRP78、CHOP蛋白水平。结果 高氧脑损伤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高氧脑损伤+PGE-1组及空气对照组(P < 0.05);高氧脑损伤+PGE-1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空气对照组(P < 0.05)。脑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高氧脑损伤模型组大鼠脑实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轻度脑血管水肿;高氧脑损伤+PGE-1组大鼠脑实质周围炎症及水肿较高氧脑损伤模型组减轻。高氧脑损伤模型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高氧脑损伤+PGE-1组及空气对照组(P < 0.05);高氧脑损伤+PGE-1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空气对照组(P < 0.05)。高氧脑损伤模型组脑组织GRP78、CHOP蛋白的相对表达高于高氧脑损伤+PGE-1组和空气对照组(P < 0.05);高氧脑损伤+PGE-1组GRP78、CHOP蛋白的相对表达高于空气对照组(P < 0.05)。结论 PGE-1对高氧诱导脑损伤新生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GRP78、CHOP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曲尼司特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72 只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n=24).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 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其中干预组小鼠造模后即用曲尼司特(200 mg/kg)灌胃给药直到取材前一天;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第7、14、28 天取各组8 只小鼠心肌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硫堇染色检测心脏肥大细胞数目,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 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RT-PCR、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 及蛋白表达,并对OPN mRNA 与肥大细胞数目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OPN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于第7 天达最高,第14 天次之,第28 天最低;TGF-β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第7 天升高,第14 天达高峰,第28 天较前稍下降;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TGF-β1、OPN mRNA 及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肥大细胞的数目与OPN 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曲尼司特可能通过减少肥大细胞数,抑制TGF-β1 及OPN 表达,在抗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p53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神经系统退行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抑制剂p ifithrin-α(PFT-α)在多种动物实验模型中显示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未成熟脑在缺氧缺血(H I)后p53表达的时相变化及p53抑制剂PFT-α干预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新生9日龄C57/BL6小鼠在H I后3,8,24,72 h处死取脑组织进行p53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组化染色,探讨p53表达的时相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损伤的关系;为了探讨PFT-α是否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新生9日龄C57/BL6小鼠分别于H I后即刻给予不同剂量(1,2,8 mg/kg)的PFT-α腹腔注射以及2 mg/kg的PFT-α分别在H I前1 h、H I后即刻及H I后1 h腹腔注射,在H I后72 h灌注取脑,进行脑损伤的大体形态学评分。结果:正常脑组织p53免疫组化染色偶见阳性细胞,H I后p53的免疫反应性增加,缺氧缺血侧大脑皮层、海马及纹状体的p5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对侧大脑半球(P<0.01或P<0.05)。p53阳性细胞数于H I后3~8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并且p53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MAP-2阴性区域(脑损伤区)。采用H I后不同剂量及H I前后不同时间给予PFT-α,干预组脑损伤大体形态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新生小鼠缺氧缺血后早期脑组织p53即开始表达;p53的表达与神经细胞损伤分布区域一致;单纯应用p53抑制剂PFT-α对未成熟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寡核苷酸(CpG-ODN)对卵清蛋白(OVA)致食物过敏幼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2~3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非甲基化CpG-ODN干预组(CpG-ODN组),每组10只。采用OVA致敏建立幼鼠食物过敏动物模型,对照组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CpG-ODN组小鼠在每次OVA激发致敏前1 h腹腔注射非甲基化CpG-ODN溶液。观察各组过敏症状并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空肠组织行病理检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OVA-IgE含量,CB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FN-γ、TGF-β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过敏症状,空肠组织表现为I型变态反应病理特点;模型组和CpG-ODN组小鼠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模型组血清中OVA-IgE、IL-4及TGF-β均高于对照组和CpG-ODN组(P< 0.05),且CpG-ODN组上述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组血清中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和CpG-ODN组(P< 0.05)。结论 OVA致食物过敏幼鼠血清TGF-β升高,TGF-β可能参与了过敏机制;非甲基化CpG-ODN可降低食物过敏幼鼠血清TGF-β水平,其在食物过敏中可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与炎症诱导早产小鼠脑损伤的关系,为脑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孕鼠腹腔注射LPS建立炎症诱导早产小鼠脑损伤模型(早产组),正常孕鼠分娩足月小鼠作为对照(足月组)。应用lnc RNA芯片技术筛选与早产小鼠脑损伤相关的lnc RNA,并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对lnc RNA进行验证。结果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显著差异表达的lnc RNA有1 978条(P0.05),包括上调lnc RNA 786条,下调lnc RNA 1 192条,其中差异表达1.5倍及以上的lnc RNA共有29条。对差异表达倍数最高的前10条lnc RNA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lnc RNA可能参与转录、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周期、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并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肽信号通路有关。对其中2条lnc RNA在早产组和足月组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Real-time PCR验证,发现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炎症诱导早产小鼠脑组织中的lnc RNA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早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对先天性脑损伤仔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给孕17 d的脂多糖组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450μg/(kg.d),制备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脂多糖组仔鼠随机分为非干预组和电针组,电针组于7日龄开始干预,每日1次,干预至28日龄。选取百会、曲池及足三里为干预穴位。对照组、非干预组仔鼠均常规饲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4、21、28日龄仔鼠脑组织BDNF表达情况。结果 1日龄非干预组脑组织BDNF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各日龄仔鼠脑组织BDNF阳性细胞计数高于非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内感染可引起脑损伤仔鼠脑组织BDNF阳性表达增强;电针能持续上调脑损伤仔鼠脑组织BDNF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及cir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网络调控与炎症诱导早产小鼠脑损伤的关系,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建立炎症诱导早产小鼠脑损伤模型(炎症早产组,n=3),正常孕鼠剖宫产早产小鼠作为对照(非炎症早产组,n=3)。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产儿脑损伤相关的circRNA,通过miRNA靶预测软件预测circRNA和miRNA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研究其调控机制。结果 与非炎症早产组比较,炎症早产组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有365条(差异倍数 > 1.5,P < 0.05),包括差异表达上调206条,差异表达下调159条。对差异表达倍数4倍以上的circRNA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circRNA可与miRNA结合并调节其活性,从而调控与神经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 炎症诱导早产小鼠脑组织cir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circRNA的表达变化可通过调控miRNA的活性在炎症诱导早产小鼠脑损伤及之后的脑发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三碘甲腺原氨酸(T3)对新生小鼠兴奋毒性脑损伤脑组织病理改变和Caspase-3、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新生5日龄(P5)ICR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PBS组)、兴奋毒性脑损伤模型组(IA组)、T3低剂量治疗组(LT组)、T3中剂量治疗组(MT组)和T3高剂量治疗组(HT组).模型组及T3各剂量治疗组脑内注射鹅膏蕈氨酸建立兴奋毒性脑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3种不同剂量(2 μg·kg-1、5 μg·kg-1、10 μg·kg-1)T3共5 d干预治疗.于脑内注射后120 h(P10)、30 d(P35)各取6只小鼠处死,HE染色观察其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脑组织损伤区Caspase-3及MBP的表达.结果 P10时,MT组脑白质及皮质损伤较IA组均明显减轻(Pa<0.01),HT组脑皮质损伤较IA组减轻(P<0.05);IA组Caspase-3表达较PBS组明显增强(P<0.001),MT组和HT组Caspase-3表达与IA组比较明显减低(P<0.01);P10和P35时,IA组MBP表达较PBS组均明显减弱(P<0.001),MT组和HT组MBP表达较IA组均明显增强(P<0.05).LT组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Caspase-3、MBP表达与I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腹腔注射中剂量及高剂量T3可减轻小鼠兴奋毒性脑损伤病理损伤程度,减少细胞凋亡,促进髓鞘的形成;低剂量T3对新生小鼠兴奋毒性脑损伤程度、细胞凋亡及髓鞘形成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 mRNA(aquaporin-4,AQP-4 mRNA)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变化及与脑水肿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健康7日龄SD大鼠共2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0只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120只。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0、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RealtimePCR检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结果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在48h内呈下降趋势,72h出现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QP-4 mRNA在脑组织表达下降可能与脑水肿的发生有关,我们推测AQP-4可能参与了HIBD时脑水肿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PINK1 基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和PINK1 基因敲除型新生小鼠各72 只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SWT)、野生型模型组(MWT)、基因敲除假手术组(SKO)及基因敲除模型组(MKO)。模型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舱中(含8%氧气和92% 氮气)2.5 h,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缺氧缺血处理后24 h,采用TTC 染色法检测各组新生小鼠脑梗死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C3)的表达;采用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 的表达。结果 MKO 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MWT 组小鼠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降低(P<0.05);凋亡蛋白CC3 表达显著减少(P<0.05)。MKO 组小鼠自噬相关蛋白LC3 表达较MWT 组减少,进一步检测证实自噬指标LC3 Ⅱ/LC3 Ⅰ比值较MWT 组降低(P<0.05)。结论 敲除PINK1 基因对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建立3日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新生大鼠未成熟脑缺血损伤后脑室下区(SVZ)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同窝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不同时点取SVZ组织,采用Affymetrix Rat230 2.0基因表达谱芯片观察SVZ基因表达变化,芯片数据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分析,并用实时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①通过差异基因筛选,发现3日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VZ有17个基因发生表达变化,其中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7个,这些基因参与多种功能的调节。②基于基因功能的表达趋势分析显示,在所有参与增殖、凋亡功能的基因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3日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VZ微环境基因表达变化中起枢纽作用。实时PCR验证结果显示,TGF β1及Smad2于缺血后1、4和7 d表达均上升,7 d达高峰。③在参与Wnt、TGF、BMP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所有基因组成的基因功能相似性网络中,有13个基因在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构成信号通路串话节点。结论 新生大鼠在脑缺血损伤后SVZ微环境中,参与神经新生的BMP、TGF、VEGF和Wnt通路间的串话可发生于信号转导通路中多个水平,TGF-β1对神经新生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哮喘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组(37例)和轻度组(19例);18例非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计数各组BALF中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含量。结果:中重度、轻度哮喘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BALF中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轻度哮喘患儿与对照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哮喘患儿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水平高于轻度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和TGF-β1与相应的BALF中IL-17和TGF-β1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IL-17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中IL-17与TGF-β1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与BALF中IL-17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IL-17、TGF-β1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在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加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淀粉样前体蛋白 (β APP)是脑白质损伤早期敏感的指标 ,并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机制。本研究观察胎羊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治疗对淀粉样前体蛋白 (β APP)表达的影响。方法:胎羊于胎龄 117 12 4天 (足月为 14 7天 )时通过双侧颈动脉阻塞 30min造成双侧脑缺血损伤 ,损伤后胎羊随机分为损伤组 (n =8)和重组人IGF 1(rhIGF 1)治疗组 (n =9) ;另设正常对照组 (n =5 ) ,为假手术动物。治疗组缺血后 90min经侧脑室注射 3μgrhIGF 1;损伤组经侧脑室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缺血损伤后 96h结束实验 ,处死动物 ,取出胎羊 ,固定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白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β APP阳性细胞及白质内髓鞘碱性蛋白 (MBP)密度。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APP表达阳性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 (2 7.8± 4 .8)比较 ,缺血损伤组MBP密度 (4.7± 7.1,P <0 .0 0 1)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未见 β APP阳性细胞 ,损伤后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 (49.6± 2 3.7,P <0 .0 0 1) ,rhIGF 1治疗可减少 β APP阳性细胞数 (17.9± 16 .5 ,P <0 .0 1)。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部分细胞为 β APP GFAP双标阳性细胞。 结论:胎羊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表达β APP ,β APP表达增加可能与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后出现一系列病理生化改变 ,包括ATP匮乏、膜去极化、离子泵衰竭、游离脂肪酸及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大量释放、细胞内酸中毒等 ,而最终改变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Ca2 ]i)升高[1] 。脑缺血后脑组织内Ca2 明显积聚 ,且与组织损害、脑水肿程度一致 ,同时磷脂酶A2 (PLA2 )活性升高[1,2 ] 。因此 ,本研究探讨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PLA2 活性及脑细胞内 [Ca2 ]i与脑损伤的关系 ,阐明急性脑缺血后脑细胞损伤的机制 ,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分组及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参照蔡 杰的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3 ] 。 2 .实验动物分组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5只 ,体重 2 0 0~ 2 5 0g(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大鼠仅在麻醉状态下分离右侧颈总动脉 ,不予阻断血流 )及缺血 30、6 0、90、12 0min等 5组。 3.标本采集 :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 ,取缺血侧脑 ,称重 ,按重量体积比1:4加入PBS液 ,制备匀浆测定脑组织P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反复高热惊厥(FS)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NF-κB在FS大鼠脑损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51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4)、高热对照组(n=19)和FS组(n=18).热水浴法建立FS模型;予热水浴而未出现FS为高热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在各组大鼠脑组织各区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FS组大鼠脑组织各区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热对照组(pa<0.01);高热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各区NF-κB阳性细胞数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1).FS组大鼠脑组织各区NF-κB阳性细胞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海马齿状回[(26.10±2.40)/HP]、CA3区[(24.30±2.0)/HP]、CA1区[(22.50±3.98)/HP]、颞叶皮层[(22.10±2.33)/HP],这种部位差异与原位末端标记相一致,凋亡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海马齿状回(32.65±2.14),CA3区(28.99±1.16),CA1区(24.28±0.92),颞叶皮层(22.19±1.06).结论反复FS致脑损伤后,NF-κ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存在部位差异,且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4mRNA(aquaporin-4,AQP-4mRNA)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变化及与脑水肿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 健康7日龄SD大鼠共2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0只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120只。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0、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ReahimePCR检测脑组织AQP4mRNA表达。结果 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脑组织AQP4mRNA表达在48h内呈下降趋势,72h出现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QP4mRNA在脑组织表达下降可能与脑水肿的发生有关,我们推测AQP4可能参与了HIBD时脑水肿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升高,但其表达在CLD发生、发展中动态变化规律及与CLD的肺泡发育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该研究探索高氧致CLD肺组织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特点及对其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氧诱导早产鼠CLD模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肺系数、放射状肺泡计数(RAC)的变化,并同时测定肺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后1d,3d,两组肺系数、RAC无差异(P>0.05),7d和14d时实验组肺系数、RAC低于对照组(P<0.05),21d时RAC明显降低(P<0.001),但两组肺系数无差异;实验组肺组织TGFβ1mRNA水平3d高于对照组(P=0.005),14d达高峰(P<0.001),21d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5);实验组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7d增高(P=0.036),21d达高峰(P<0.001);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与RAC呈显著负相关(P=0.003)。结论:暴露高氧环境中早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其肺发育障碍的程度相一致,TGF-β1是抑制肺泡发育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性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SV急性脑损伤模型,比较GCV治疗前后小鼠生存状况、死亡率和电镜下脑组织结构变化;接种病毒后d7处死小鼠,通过荧光定量FCR检测脑组织中HSV-ⅠDNA的拷贝数。结果电镜下感染模型组小鼠脑细胞胞浆水肿明显.核仁固缩,核内结构破坏,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核仁内可见病毒颗粒内脊破坏、髓鞘严重松解、破坏。GCV治疗后小鼠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理想,死亡率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小鼠脑组织中HSV-ⅠDNA拷贝数也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GCV能有效抑制HSV-Ⅰ复制,减轻临床症状、脑组织损伤,降低小鼠HSV急性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内神经突起外生及突触重建标志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变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只正常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4只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bFGF治疗组。HIBD模型参照Rice法制成。治疗组于损伤后腹腔注射bFGF、每天4U/g,直至处死;HIBD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3组大鼠损伤后1 d,3 d,7 d(即8,10,14日龄)以及正常大鼠2 d,5 d,7 d及14 d脑内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生后2天GAP-43 mRNA表达较低(0.16±0.19),以后逐渐增强,7d高峰表达,至14 d仍有较高水平表达(1.0±0.70)。HIBD后1 d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bFGF治疗3 d后,与同组治疗后1天及同日龄HIBD组比较,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至7 d仍维持较高表达。结论:新生大鼠生后脑内GAP-43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与脑发育及功能成熟过程密切相关,bFGF对脑损伤后细胞增殖及功能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