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 182例低位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侧方淋巴结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途径,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应在上方淋巴结清扫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82例低位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侧方淋巴结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途径,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应在上方淋巴结清扫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清除上方3组淋巴结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中30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侧方淋巴结转移9例,占阳性淋巴结病例的30.0%,占全部病例的16.7%。3年局部复发3例(5.4%),3年生存率89.3%。结论为保证根治手术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对腹膜返折部以下的低位直肠癌除上方淋巴结必须清扫达第3站外,有必要同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神经损伤是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中低位直肠侧方淋巴结引流的客观存在使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清扫成为必要。近年来,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成为研究热点,其临床意义及疗效等方面存在争议。本文阐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本质和重要性,深入了解目前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现状及进展,以揭示直肠癌进一步治疗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直肠癌最主要的手段.直肠癌根治术的失败原因多为血道播散、淋巴转移和局部复发,这些因素都是危及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起开始对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现就侧方淋巴结清扫(侧方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意义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局部复发及转移又是术后残废的主要原因。低位直肠癌病死率较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道播散、淋巴转移及局部复发),其中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对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eision,TME)以求根治达成共识,但对其侧方淋巴结的清扫能否降低患者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的生存率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中几个原则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直肠系膜全切除(TME)原则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1年9月~1995年10月782例经扩大根治术的大肠癌病人的资料.术中遵循TME原则及扩大淋巴结清除的方法清除直肠癌上方、侧方及部分下方淋巴结.应用常规病理学的方法观察其侧方淋巴转移的规律并以直接方法统计侧方转移阳性病例的生存率.结果(1)侧方淋巴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的转移途径,约占该部位直肠癌的12.5%;(2)侧方淋巴转移易发生在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肉眼类型中的有浸润倾向者,侧方淋巴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3)侧方转移者的五年生存率为42.2%.结论腹膜返折以下的进展期直肠癌应该在TME的同时行侧方淋巴清除,如此可以避免转移淋巴结及系膜组织的残留,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TME手术治疗的8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TME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5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排尿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率、术后5年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56%,对照组为0;研究组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率5.12%,5年生存率为87.36%;对照组则分别为11.90%和64.35%。上述3项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12.82%;术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92.86%和34.6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降低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的发生,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在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作用观点不一。西方外科专家对包括闭孔窝淋巴结清扫在内的系统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持消极态度。2008NCCN中国版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明确指出,淋巴结清扫:①尽可能把清扫范围外可疑转移淋巴结切除或活检;②如果无临床可疑转移淋巴结,不推荐扩大的淋巴清扫术。我们认为,只有临床上怀疑有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病灶才是支持实施侧方淋巴清扫的最佳指标,即实施侧方淋巴清扫的最佳依据是根据术前评估中侧方区域的淋巴结是否肿大。  相似文献   

10.
盆腔淋巴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低位直肠癌的淋巴转移途径盆腔淋巴清扫的范围等进行了介绍,重点对盆腔淋巴清扫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意义进行讨论,并对直肠癌侧方淋巴清扫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关系及侧方淋巴清扫的术后并发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低位直肠癌不同切除范围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与侧方淋巴结清扫对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和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26例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其中241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185例全直肠系膜切除 侧方淋巴结清扫。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肠壁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全直肠系膜切除组排尿功能障碍占5.8%,性功能障碍占13.2%;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分别是51.9%和51.9%(P<0.05)。局部复发率,全直肠系膜切除组DukesC期为23.5%,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为12.0%(P<0.05),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能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但对术后生存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与侧方淋巴结清扫对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和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26例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其中241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185例全直肠系膜切除+侧方淋巴结清扫.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肠壁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全直肠系膜切除组排尿功能障碍占5.8%,性功能障碍占13.2%;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分别是51.9%和51.9%(P<0.05).局部复发率,全直肠系膜切除组DukesC期为23.5%,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为12.0%(P<0.05),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能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但对术后生存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占肠腔周径、Ki-67表达与侧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血清CEA含量、E-cad表达与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浸润深度>血清CEA浓度>肿瘤最大直径>E-cad表达.结论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不推荐常规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血清CEA含量、E-cad表达是影响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对临床上手术方式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我科1993年~1994年间应用低位前方切除术治疗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癌11例。初步疗效满意。我们认为术前病例选择应为分化程度较高(G1,G2)、肿瘤<1/2周的病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吻合时仔细操作,保持吻合口绝对无张力状态。下切缘距瘤下缘的距离要达到3cm以上,同时要特别注重侧方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Holyplane”间隙保留盆腔自主神经(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男性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传统手术与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男性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局部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组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短(<0.05);术后排尿障碍、勃起障碍、射精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PANP手术术式分型与排尿障碍、勃起障碍、射精障碍分级之间呈正相关(<0.05);两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局部复发率HPANP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0.05)。结论 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对降低局部复发率、预防术后排尿障碍、勃起障碍、射精障碍等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我科1993年 ̄1994年间应用低位前方切除术治疗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癌11例。初步疗效满意,我们认为术前病例选择应为分化程度较高(G1,G2),肿瘤〈1/2周的病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吻合时仔细操作,保持吻合口绝对无张力状态,下切缘距瘤下缘的距离要达到3cm以上,同时要特别注重侧方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盆腔侧方淋巴结(LPLN)转移是直肠癌预后不佳因素, 在低位、T3-T4期、直肠系膜淋巴结阳性情况下更常见, 但无准确预测转移的因素。高分辨率MRI是目前诊断LPLN转移的首选手段, 但阈值选择仍不明确。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治疗模式在全球存在分歧, 欧美国家主张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而日本推荐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LPLN清扫。放疗与手术联合可取得很好的局控, 利用放疗前、后MRI的侧方淋巴结信息, 可筛选出高危患者进行强化治疗, 如放化疗后行LPLN清扫或LPLN区放疗推量。目前各种手段在治疗LPLN转移方面的作用仍缺乏高质量证据, 尚需更多的研究来改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直肠不同部位进展期癌的手术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直肠不同部位进展期癌患者的手术原则、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者41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位于腹膜返折以上者55例行宽直肠系膜切除术(WME),两组疗效相仿.行前切除术(AR)7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21例,AR组与APR组术后2、3年局部复发率和3、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别.96例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并清扫该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前区域淋巴结(D3),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N3)转移率11.5%,N3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别.行闭孔及髂内淋巴结清扫11例,2例转移.结论:上中段直肠癌只须行WME,下段直肠癌应行TME;保肛手术要以根治为前提,不可盲目追求保肛率的高低;各部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均应行D3式扩大淋巴结清扫,部分下段直肠癌患者应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立癌中心外科赤孝之等报道,从预后和男性性功能方面对直肠癌侧方清扫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侵犯固有肌层(mp)以上的直肠癌根治切除5年生存率为,腹膜返折上( Ra)组 113例( 80%);腹膜返折下(Rb)组417例(74%)。侧方转移阳性率的Ra组和 Rb组分别为 1%和 14%。 Ra组和Rb组的侧方转移阳性者5年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各为100%、0和48%、42%。侵犯pm的侧方转移阳性率为11%;上方转移阳性率为33%。在保留双侧骨盆神经的双侧侧方清扫、单侧侧方清扫和双侧侧方未清扫组男性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盆腔侧方淋巴结(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LPLN)是低位直肠癌患者常见的局部转移部位,同时也是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然而目前对于LPLN转移的治疗方案仍没有明确的定论.同时LPLN的转移应被看作是局部而不是全身,新辅助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并不能替代手术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