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克隆人端粒相关蛋白T-STAR并研究其与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哺乳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GBKT7-hTERT,以pGBKT7-hTERT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cDNA文库筛选;构建pVP16-T-STAR和pMhTERT重组载体,脂质体法将其与报告质粒共转染入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以pM-53 pVP16-T、pM3-VP16为阳性对照,以pM53 pVP16-CP为阴性对照;以pM-hTERT pVP16、pM pVP16-T-STAR、pM pVP16为交叉阴性对照。ELISA法检测报告基因CAT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BKT7-hTERT,将获得的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证实为是已收录的人cDNA序列T-STAR。pGBKT7-hTERT和pVP16-T-STAR共转染之后,报告基因CAT的表达(A值为0.258)显著高于阴性对照(A值为0.002~0.015)。结论T-STAR与hTERT在胃癌细胞内发生了相互作用,T-STAR可能是人端粒相关蛋白新成员,通过hTER参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外源性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转染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EFs)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其亚单位的影响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ERT全长cDNA正义荧光真核表达载体 ,并采用脂质体法将正义重组质粒pIRES2 EGFP hTERT及空载质粒pIRES2 EGFP分别转染原代培养hEFs,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亚单位的变化。结果显示 ,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细胞 (hEF hTERT)端粒酶活性较未转染细胞 (hEFs)及空载体转染细胞 (hEF EGFP)显著增加 (P <0 0 1) ,hEF hTERT、hEFs及hEF EGFP端粒长度分别为 6 0kb、5 3kb及 5 4kb ,端粒酶亚单位中除hTERT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外 ,hTR和TP1mRNA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 ,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能使原代培养的hEFs端粒酶活化 ,端粒长度不再继续缩短 ,hTERT在mR 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大蒜素对胃腺癌SGC 790 1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SGC 790 1细胞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改变 ;用TRAP PCR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大蒜素能够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 ,增加G2 /M期细胞比例 ;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其凋亡 ;大蒜素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提示大蒜素能够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胃癌和慢性胃炎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 1种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 ,对于防止染色体的降解及融合起重要作用。端粒DNA的合成有赖于端粒酶的活性[1] 。由于功能上的需求 ,生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高 ,但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端粒酶基因被逐渐关闭 ,故正常体细胞中不能检出端粒酶的活性。研究表明 ,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异常增高[2 ] 。我们采用TRAP—ELISA方法对 2 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 2 0例慢性胃炎活检标本进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目前的研究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端粒酶、癌相关基因以及幽门螺杆菌(HP)尤其是含有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基因的HP菌株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起着一定作用。1端粒酶与胃癌染色体端粒是位于细胞染...  相似文献   

6.
胃癌、结肠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胃癌、结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胃癌、结肠癌发生中的作川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TRAP法检测92例胃癌、结肠癌和61例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州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和结肠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4.9%,而正常组织为9.83%,胃癌和结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胃癌、结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在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在胃癌、结肠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在胃癌、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胃肠组织低表达的特性,使其有望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胃肠道肿瘤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银染端粒重复扩增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红  马艳华  邱奕强  郑辉 《武警医学》2000,11(11):646-648
目的 探讨应用银染端粒重复扩增技术(TRAP)检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方法 用银染TRAP法对36例乳腺癌组织和2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36例乳腺癌外科手术切除组织中,3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91.7%),而其它良性乳腺病变组织无1例阳性,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肝癌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癌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应用银染TRAP法检测肝癌腹水和非癌性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例肝癌腹水脱落细胞37例阳性(74.0%),29例非癌性腹水脱落细胞无1例阳性.结论结果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癌性腹水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报道89例胃癌标本中nm23-H1及P53基因蛋白产物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①标本来源:89例胃癌标本取自本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住院病人,其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31~72(56.7±10.4)岁,所有标本均经4%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去分化过程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差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bFGF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前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表型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法、免疫荧光染色及TRAP-银染法检测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中hTERT的表达差异。以同等条件下未经bF-GF处理的人表皮细胞为对照组,同期分离培养的人在体表皮干细胞为阳性对照组。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中β1-integrin、CK19、CK14表达明显增强,而CK10表达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bFGF诱导后实验组、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hTERT阳性的细胞亚群分别占被检测细胞总数的98.41%、0.77%及99.76%。TRAP-银染法检测显示实验组hTERT表达活性明显上调,且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去分化来源表皮干细胞和在体表皮干细胞中的hTERT分布存在着亚细胞位点差异。结论 bFGF可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并重新获得表皮干细胞的表型,这一过程不但可引起hTERT的表达及活性改变,而且能从亚细胞水平上诱导其发生位点迁移。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端粒酶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 8例肾上腺皮质癌、2 0例肾上腺皮脂腺瘤、2 4例瘤旁组织以及 4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8例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 7例 ;瘤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 1例 ;2 0例肾上腺皮脂腺瘤及所有正常肾上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研究表明 ,肿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反映了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肾上腺皮质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一种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线粒体基因组不稳定与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 (mtMSI)与Bcl 2、Bax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SS CP方法检测mtMSI,并采用RT PCR方法检测了Bcl 2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 胃黏膜肠化 (5 3 3% )、异型增生 (70 % )组织Bcl 2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0 % ) (P <0 0 5 )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 (5 0 % )和胃癌 (30 % )Bcl 2mRNA表达率与浅表胃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Bcl 2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 (P <0 0 5 )。异型增生 (6 0 % )组Bax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胃炎组 (P <0 0 5 )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5 0 % )、肠化 (4 6 7% )和胃癌 (33 3% )的BaxmRNA表达率与浅表性胃炎组 (10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tMSI( )组Bcl 2mRNA表达率为 5 0 % ,mtMSI(- )组为 4 0 5 % ;mtMSI( )组BaxmRNA表达率为 4 4 4 % ,mtMSI(- )组为 4 0 5 % ,mtMSI( )组Bcl 2和BaxmRNA表达率与mtMSI(-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mtMSI可能在部分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胃癌发生过程中出现的mtMSI与Bcl 2、Bax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3.
Rho家庭蛋白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Rho家族 5个重要成员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Rho家族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分别利用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胃癌细胞系中RhoA、RhoB、RhoC、Rac1和Cdc4 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与正常对照肠上皮细胞系相比 ,5种胃癌细胞系中的RhoA、Rac1、Cdc4 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 ;在所有细胞系中均无RhoB的表达 ,RhoC仅在胃粘膜组织和有转移潜能的细胞系中有表达 ,而胰岛素可以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RhoB ,进一步证实了RhoB是一个即刻反应蛋白 ;Rho家族中RhoA、Rac1、Cdc4 2在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提示Rho家族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癌中生长抑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140例组织学类型胃癌中生长抑素的表达,并随其中12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Jun蛋白在颅脑火器伤后早期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在德国小口径步枪弹直接致犬颅脑火器伤模型基础上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脑损伤区Jun蛋白的表达 ,并记录脑组织含水量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中几乎无Jun蛋白表达 ,而实验组弹道挫伤区和震荡区的表达始于伤后 30min(P <0 0 5 ) ,1h明显表达 (P <0 0 1) ,6h达到高峰 ,12h后又逐渐下降 ,且挫伤区较震荡区的表达明显 (P <0 0 5 ) ,其与脑水肿的形成呈正相关 (r=0 899,P <0 0 1)。结论 颅脑火器伤后Jun蛋白早期反应性上调 ,是引起脑细胞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Bcl 2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 9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 ,应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Bid、Bax和Bcl 2mR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Bid和BaxmRNA表达按H .pylori阴性组、Ca gA-H .pylori感染组和CagA H .pylori感染组顺序依次增高 (P <0 0 5 ) ,H .pylori阴性组的Bcl 2mRNA表达低于H .pylori阳性组 (P<0 0 5 ) ;癌旁组织中 ,Bid、Bax和Bcl 2表达按H .pylori阴性组、CagA-H .pylori感染组和CagA H .pylori感染组顺序均依次递增 (P <0 0 5 )。H .pylori阴性组中 ,胃癌组织的Bid和Bax表达与Bcl 2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 ,而在H .pylori感染组中 ,胃癌组织的Bid和Bax表达与Bcl 2表达无相关性 ;癌旁组织的Bid和Bax表达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H .pylori有促进Bid、Bax和Bcl 2表达的作用 ,并且能够诱发这些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紊乱 ,这也许是H .pylori诱导胃癌发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探讨胃癌手术切除后腹腔及肝转移的防治方法,对218例胃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126例(简称治疗组)和单纯术后静脉化疗92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率为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7%,肝脏转移率12.7%,3年生存率69.5%,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4.5%,肝脏转移率26.1%,3年生存率47.8%,本结果表明,术中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