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中采用中度低温合并低流量灌注技术的可行性。方法30例手术患儿体外循环降温至肛温25.6±0.84℃,食管温度24.1±1.32℃,鼓膜温度23.8±1.41℃,维持流量1.23±0.09L/minm2,转流时间95.4±34.6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51.4±20.2分钟,低流量维持时间45.7±22.4分钟。结果低流量灌注时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在80%以上,除1例外,其余均无缺氧酸中毒的血气表现,血乳酸值也未升高,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中度低温体外循环选用低流量灌注可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有利于减少长时间高流量灌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常温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流量下组织摄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在常温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流量下组织摄氧情况,对连续20例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心脏手术以4组不同灌注流量行分时段(20分钟为一个时段)观察研究,监测动、静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利用率和摄氧量。A组每分钟流量2.0-2.1L/m2,氧供需平衡的时段占64%,氧利用率为36.2±9.0%,摄氧量每分钟110.9±41.0ml/m2;B组每分钟流量2.2-2.4L/m2,氧供需平衡的时段占71%,氧利用率32.5±10.9%,摄氧量每分钟112.2±46.0ml/m2;C组每分钟流量2.5-2.6L/m2,氧供需平衡的时段占33%,氧利用率26.9±9.3%,摄氧量每分钟85.3±22.7ml/m2;D组每分钟流量2.7~2.8L/m,氧供需平衡的时段占27%,氧利用率25.1±4.1%,摄氧量每分钟87.9±15.5ml/m2。结论为常温体外循环流量每分钟2.2-2.4L/m时组织氧供需平衡较其他流量为好,过高流量供氧并不增加组织的氧摄入。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开展断指再植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2年4月,借助眼科显微镜先后对7例8指断指进行再植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8指,均为男性;年龄20~60岁,平均30岁。损伤原因:电锯锯伤4例,机器撕脱伤1例,钢丝绞伤1例,刀砍伤1例,其中拇指4指,食指2指,环、小指各1指。完全离断3指,不全离断5指。受伤至入院时间30分钟~2小时,断指最短缺血时间3.5小时,最长缺血时间11小时。再植成活7指,成活率87.5%。1例拇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第5天出现血管危象,坏死而失败。1.2手术方法:①清…  相似文献   

4.
选择剖宫产产妇1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例。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分别注入碱化(PH7.30)与非碱化(PH4.97)的1.6%利多卡因。对比观察两组药效学及给药后2~52分钟的血药浓度及Cmax、Tmax,新生儿娩出时母体及新生儿的血药浓度,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显示,碱化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给药后2~22分钟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碱化组Cmax(3.25±0.69mg/L)高于对照组(2,58±0.73mg/L)(P<0.05)。碱化组Tmax(17.56±3.00分钟)较对照组(27.00±6.12分钟)短(P<0.01)。分娩即刻新生儿及母体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是碱化利多卡因比非碱化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增高,有可能使其毒性增加,在产科手术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5.
422例FDMO膜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984年9月至1995年10月应用复旦大学生产的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式氧合器(FDMO膜肺)为422例病儿行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422例中男265例,女157例;年龄1.5~14岁;体重9~30kg。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25~28℃),肝素化后ACT保持480~600秒,灌注流量为每分钟110~120ml/kg,心肺转流时间30~358分钟,平均96分钟。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结果:PaO232.0±5.6kPa,SaO20.98~0.99,PaCO25.2±0.6kPa、pH7.40±0.03,BE2.1±1.6,SB32.6±2.4,BB49.0±2.6。术中测定游离血红蛋白82±20~140±34g/L。结论:FDMO是一种氧合性能良好的膜肺,不仅使用方便,且对血细胞破坏较少。  相似文献   

6.
1992~1993年间为180例冠脉病变的病人施行冠脉搭桥术,全部病人均采用核甙抑制剂利多氟嗪预处理和低温(28℃)间断缺血心停搏进行术中心肌保护。平均每例病人作冠状动脉端吻合3~4个,每个吻合口用9分钟,主动脉阻断累加时间约25分钟,体外循环时间90分钟,术后医院死亡率1.6%(3/180),无术后心梗发生。作者认为,冠脉搭桥术的术中心肌保护可采用核甙抑制剂和间断缺血心停搏方法,而不用心肌停搏液。  相似文献   

7.
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88年10月至1995年2月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对188例食管癌切除后病人行颈部吻合,并以机械吻合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操作。吻合无失败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16%(3/188),吻合口狭窄21%(4/188)。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病例。作者认为,颈部机械吻合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吻合可靠,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氧—笑气—七氟醚循环半紧闭式麻醉用于患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氧-笑气-七氟醚(GOS)循环半紧闭式麻醉用于患儿的体会。本组12例患儿,ASAⅠ~R级,年龄4.5~14岁,体重18~39.5kg,手术时间55~96分钟。麻醉诱导:氧3L/min-笑气3L/min-七氟醚0.5%~4%;以40%氧-60%笑气-1%~2%七氟醚维持。结果诱导至应答反应消失时间2.71±0.62分,诱导至气管插管时间7.96±0.81分,苏醒时间4.92±0.82分。结果表明,七氟醚循环半紧闭式麻醉用于小儿患者有诱导快,苏醒快,富有调节性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入全麻药。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上腹器官簇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14例杂种猪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术中、术后生理学指标变化。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54±26分钟,平均转流时间64±13分钟。受体平均手术时间222±31分钟。受体术中平均失血1600±210ml,平均输血935±65ml。手术结束后20分钟平均体温33.14±1.83℃,下降3±1.53℃。手术前后血pH、HCO-3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改变显示大部分受体(10/14)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8例有呼吸性代偿。所测11例受体手术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血氧含量有所下降。3例移植物单纯用Colins液灌注而不做灌洗者出现高血钾症。血流动力学以无肝前手术开始后20分钟值为对照,测得转流早期、开放后早期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心输出量有较大变化。认为在术中减少出血、维持体温正常、维持酸碱平衡以及血流动力学平稳,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缩短供体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我们采用先全身冷灌注,后切取供体器官的方法,对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其中2例还伴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行带血管的胚胎甲状腺-甲状旁腺移植,4例移植右侧,2例移植双侧。1例供胎还同时供胰腺移植给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疗效1年内2例优,4例良;有5例随访8个月~4年,效果良好。胰腺移植后追踪观察2年,效果亦良好。作者认为先灌后切供体器官有以下优点。(1)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保证器官功能;(2)可一供者供多个脏器,有助于解决大龄胚胎供者不足的问题;(3)切取时从容不迫,不易损伤供体器官。  相似文献   

11.
Simplified rat lung transplantation using a cuff technique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A cuff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anastomose pulmonary vein and pulmonary artery in rat lung transplantation. In 11 consecutive cases, the average graft ischemic time was 13.5 +/- 2.0 minutes and operating time 100.7 +/- 4.8 minutes: The time for ischemia was less than one third of previous reports and the time for operation one half of previous reports. Excluding two operative deaths, the survival rate was 88.8% (8/9) on postoperative day 11, when contralateral pneumonectomy revealed excellent graft function supporting the oxygenation of the animals.  相似文献   

12.
大鼠原位肝移植不同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采用“套管法”改进后的“缝合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80例“套管法”吻合肝上腔静脉平均为8.6分钟,手术成功率90%,一周存活率10%。“缝合法”吻合肝上腔静脉平均为10分钟,手术成功率93.3%,一周存活率83.3%,结果提示,“套管法”存活率低,缺乏实验应用价值,而改进的的“缝合法”既简化了手术,又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无肝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术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初期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右心室减压术的61例PA/IVS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24例,年龄29.7(2.0~86.0)d,体重4.1(2.5~6.9)kg。其中39例行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术(直视切开组),22例行经右心室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成形术(镶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死亡率、早期再干预率以及终期手术情况等。结果全组共2例死亡,死亡率3.3%(2/61),直视切开组和镶嵌治疗组各死亡1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vs.4.5%,P=0.68)。两组在早期再干预率(5.3%vs.19.0%,P=0.09)、气管插管时间[(56.0±25.9)h vs.(62.0±28.9)h,P=0.41]、ICU滞留时间[(4.7±2.9)d vs.(5.5±2.2)d,P=0.23]、住院时间[(3.9±0.9)d vs.(4.3±1.1)d,P=0.38]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45.3(4.0~84.0)个月,共5例失访。随访期间,直视切开组17例患者无需再手术,13例已完成终期手术,镶嵌治疗组7例患者无需再手术,8例完成终期手术,两组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术与镶嵌治疗相比同样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且因更经济实惠及再干预率相对偏低,可能更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二例原位心脏移植失败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别于1996年11月14日与1997年3月20日为2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的危重患者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患者术前肝肾功能衰竭,术中全身器官功能继续恶化,无法脱离体外循环而死亡;另一例患者术前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因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断流与肠腔分流联合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80~1995年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100例门静脉高压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下降1.92kPa,能够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止出血;联合手术后FPP平均为(2.46±0.30)kPa,仍可保持高水平的向肝血流灌注,减少脑病发生。全组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89例随访5~15年无复发出血,脑病5%,总病死率15%。其中肝功能ChildC级13例死于肝终末期病变,如肝衰、肝癌及肝肾综合征,5年生存率94.5%,10年生存率68.5%。结论联合手术具有断流术和外周型合理口径分流的特色,是断流和分流术两者优缺点互补,是目前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对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的60例患者的76枚肺外周结节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总结病理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46~78(62.8±10.3)岁。肺结节按直径大小分为肺小结节组(10枚肺小结节,直径≤1 cm)和肺结节组(66枚肺结节,1 cm<直径≤3 cm),比较两组在手术及病理诊断率方面的差异。结果76枚肺结节直径为(1.8±0.6)cm,手术时间(29.8±8.6)min,导航(2.9±0.9)次,活检(9.5±1.9)块。76枚肺结节中55枚活检病理确诊,总诊断率72.4%,其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23例。76枚肺结节中59枚0级出血,17枚1级出血,无2级及以上出血;8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胸,肺压缩程度均<30%,吸氧对症处理后好转。肺小结节组手术时间长于肺结节组(P<0.05),两组诊断率、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是诊断肺外周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对直径≤1 cm的肺小结节也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断流和分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总结1987年4月至1999年4月采用断流加分流术治疗56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择期手术54例,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49例,再出血1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4年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为(3.42±0.46)kPa,术后为(2.50±0.35)kPa。结论断流加分流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又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同时还有利于门静脉向肝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4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同期无胆道手术史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中转率、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时间长[(150.21±33.11)min vs(118.31±31.47)min,t=2.323,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40.21±13.13)mL vs(39.33±12.13)mL]、手术中转率(2.2% vs 1.1%)、结石清除率(88.9% vs 89.2%)、住院时间[(8.61±2.91)d vs(7.61±2.93)d]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1.1% vs 8.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安全、可行、有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两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2011年4~12月常规三孔法手术43例,2012年4~10月两孔法手术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日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均无中转开胸、术中输血、胸腔感染等。两孔组手术时间(48.0±18.8)min,术中失血(12.9±8.2)ml,三孔组分别为(51.8±19.4)min、(14.3±7.5)ml,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孔组术后1日疼痛评分(VAS)低[(2.1±1.0)分vs.(3.4±1.6)分,t=-4.926,P=0.000],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少[(270.6±192.3)ml vs.(360.2±210.5)ml,t=-2.020,P=0.046],引流管拔管时间早[(3.2±1.5)d vs.(4.7±1.9)d,t=-3.946,P=0.000],住院时间短[(5.8±2.0)d vs.(7.1±1.9)d,t=-3.099,P=0.003]。术后6个月复发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0.4%(1/24)vs .0%(0/31),P=0.436]。结论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恢复,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