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Smac、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以探讨其与AL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74例AL患者Smac、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K562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 4组阳性率及Smac mRNA、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组、复发组高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5);初诊组与复发组、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之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mac、Survivin阴性表达者其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2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28,P<0.01).结论 2基因的表达与AL发生、发展相关,是监测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二者的表达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AL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复发与p53蛋白、bcl-2蛋白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lL-2R)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lL-2R,免疫组化法测定p53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53蛋白、bcl-2蛋白的阳性率及sIL-2R的表达复发组显著高于初诊组(P<0.01),初诊组高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及对照组(P<0.01).初诊和复发MM患者p53蛋白、bcl-2蛋白及sIL-2R的表达与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呈正相关(R=0.685,0.656,0.776)(P<0.01).结论:监测p53蛋白、bcl-2蛋白及sIL-2R的表达水平可预测MM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尤金强  王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8):1978-198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控制p53、bel-2和bax基因在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二附属医院1962年1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56例经手术及放疗联合治疗的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疗效分为两组,5年内复发转移组32例和5年内无瘤生存组24例,观察其p53、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以8名正常泪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1)p53在腺样囊性癌组的总表达阳性率为73.2%,其中复发转移组阳性率(81.3%,26/32)与无瘤生存组阳性率(62.5%,15/24),明显高于正常泪腺组织组(8例均为阴性)的表达率(均P<0.05);其中复发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瘤生存组,其蛋白表达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2)bcl-2在腺样囊性癌的总表达率为69.6%,其中复发转移组阳性率(18/32)与无瘤生存组阳性率(21/24),明显低于正常泪腺组织组(8例均为阳性)(P<0.05);复发转移组阳性率明显低于无瘤生存组,其蛋白表达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3)bax在腺样囊性癌组的总表达阳性率为60.7%,总表达阳性率与正常泪腺组织组(1例为阴性,7例为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均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53低表达和bel-2、bax的过表达临床预后较好,检测p53、bcl-2和bax可以作为判断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临床预后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61例急性白血病(AL)的p16、bcl-2、bax和fas/apo-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的p16、bax和fas/apo-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ALL组的 p16、fas/apo-1表达又显著低于AML组(P<0.05)。 AML和 ALL组 bcl-2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AML缓解组的 bcl-2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未缓解组(P<0.01)。提示:AL可同时存在多个凋亡基因缺陷,bcl-2高表达可作为AML患者化疗不敏感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伟  杨沛  邓少丽  胡永发 《重庆医学》2004,33(6):878-87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45例初治AL患者MDR1水平的表达. 结果耐药组MDR1阳性表达(56.52%)明显高于敏感组(13.64%),P<0.01,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DR1基因表达是AL临床耐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次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缺氧基因HIF-1α及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食管癌细胞进行1 Gy·2/d分次外照射,共20次.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照射前后处于缺氧/常氧培养下的食管癌细胞EC9706的HIF-1α和MDR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MTT及克隆形成实验被用来评估细胞的存活率及化疗耐药指数.结果 单纯照射组及单纯缺氧组的HIF-1α和MDR1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单纯缺氧组为著.同缺氧+照射组对比,单纯照射组细胞的存活分数显著减低(P<0.05).单纯缺氧组的HIF-1α、MD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缺氧+照射组(P<0.05).结论 缺氧是导致食管癌细胞化疗耐药及放射抗拒产生的较强因素.缺氧条件下分次外照射可以缓解食管癌细胞的缺氧程度,降低耐药指数,推测其后续化疗疗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蛋白和 bcl-2 蛋白表达与初治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9 例初诊未治AL患者多药耐药蛋白和 bcl-2 蛋白表达.结果 初治AL患者多药耐药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37.9% 和 83%;bcl-2 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多药耐药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药耐药蛋白和 bcl-2 蛋白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多药耐药蛋白可作为预测初治AL患者化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bcl-2和p53基因蛋白表达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和慢性胃病组织中bcl-2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经胃镜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和慢性胃病组织细胞中bcl-2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62.00%)高于慢性胃病组(41.3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强度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6.00%)明显高于慢性胃病组(27.59%),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达强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而p53的异常表达往往出现在胃癌发生发展的晚期.可推断: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出现bcl-2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9.
SIRT1 mRN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IRT1 mRN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K检测SIRT1 mRNA在5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IRT1mRNA的表达初治组、复发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发组高于初治组(p<0.05),AMI组与ALL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IKT1m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髓外浸润情况无关(P>0.05),SIRT1 mRNA高表达组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x2=-5.021,P<0.05).结论 SIRT1mRNA在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初发时骨髓中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分析P170表达与患儿多药耐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根据疗效分为初治敏感组(n=40)和难治耐药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相对表达率,并分析P170表达阳性率与耐药性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难治耐药组的急性白血病患儿P17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治敏感组(65.4%和37.5%,P<0.05);但ANLL组与ALL组、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17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4%和57.1%,P>0.05;45.0%和46.2%,P>0.0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时P170表达阳性者易产生多药耐药,预后可能较差;P170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分型和性别间的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170与多药耐药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p糖蛋白(p170)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ssi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将急性白血病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初治敏感组、完全缓解组和复发难治组三组,用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p170和MRP。结果:p170在各型白血病中完全缓解组均低于初治和复发难治组,MRP在AML中复发难治组明显高于完全缓  相似文献   

12.
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表达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1例临床标本(慢性浅表性胃炎29例、萎缩性胃炎13例、胃炎伴异型增生21例、胃癌18例)的bcl-2、bax、p53蛋白表达。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无bcl-2表达,异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5%,胃癌组为20%,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加趋势;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为83.3%,萎缩性胃炎组为64.3%,异型增生组为60%,胃癌组为46.7%,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减少趋势;p53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无表达,在异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20.6%,胃癌组为42.4%,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凋亡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逐渐受抑而抑凋亡基因的表达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P糖蛋白(P170)表达与急性白血病预后有关。方法:采用抗P170单克隆抗体JSB-1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86例(104例次)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P170表达。结果:P170阳性率难治组为76.9%(10/13),复发组40.9%(9/22),初治组27%(10/37),完全缓解组18.8%(6/32)。初治组P170阴性病例首次诱导完全缓解(C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cl 2、bax和p5 3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5例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5 5例标本中bcl 2蛋白表达率为 5 6 .36 % (31/ 5 5 ) ,bax蛋白表达率为 6 3.6 4 % (35 / 5 5 ) ,p5 3蛋白表达率为 6 5 .4 5 % (36 / 5 5 ) ;bcl 2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p5 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 ,且两者在高、低分化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5 3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x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但高、低分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三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bcl 2和bax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bcl 2 /bax蛋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 ,p5 3蛋白与NSCL .C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反映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bcl 2及 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应用LSAB法检测了 2 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bcl 2及 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bcl 2及p5 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4 2 .9%、2 8.6 % ,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阳性率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前列腺癌中 ,低分化组bcl 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及中分化组 (P <0 .0 5 ) ,临床分期D期明显高于B及C期 (P <0 .0 5 ) ;p5 3的表达水平在上述各组及各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提示前列腺癌bcl 2蛋白的表达异常增高 ,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6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bcl-2的表达。结果:从简单型、复杂型、复杂型伴非典型增生过长到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率依次下降,分别为78.6%、57.1%、66.6%和40.5%,子宫内膜癌p1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癌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简单型增生过长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p16、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bcl-2在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锌转运体在白血病各阶段的变化规律及与白血病疾病发展过程的相关性,探讨锌浓度及其转运体对造血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急性髓系自血病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正常组、细胞株组;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人类锌铁调控蛋白(human ZRT/IRT-like protein,hZIP1)及阳离子转运促进因子1(cation diffusion facilitator,CDF,又称ZnT1)mRNA的表达: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骨髓上清巾的锌含量.结果:hZIP1基因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上阳性表达,但在急、慢性白血病的各个阶段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ZnT1基因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上阳性表达,初治、复发组白血病患者ZnT1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缓解组(P<0.05);在K562、HL60细胞株中的实验结果与临床标本的实验结果一致;急性白血病初治组和复发组骨髓上清锌含量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hZIP1基因与细胞内外的锌水平调节有关,但与白血病时细胞内外锌含昔变化可能无明显关系:ZnT1与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锌水平调节密切相关,是调节细胞内外锌含量的重要基因;ZnT1表达水平降低、骨髓上清锌含量降低提示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urvivin,p53,bcl-2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尿路上皮癌组织、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及15例对照癌旁组织中Survivin,p53,bcl-2的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rvivin,p53,bcl-2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0.37%,57.41%和46.3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及对照癌旁组织.Survivin和p5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Survivin与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Survivin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其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Survivin和p53的高表达提示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 Survivin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p53,bcl-2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