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测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飞行人员甲皱微循环的影响,为在临床上用于增强飞行人员身体素质,改善飞行疲劳,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提供理论根据. 方法 选择健康飞行人员50名,采用120 MT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受试者左肘关节屈侧20 min,于作用前和作用后即刻各观测甲皱微循环1次. 结果 低频电磁场作用后,有82%的人微血管数目无变化或增加.微血管形态以扩张为主,作用后微血管扩张人数占78%.微血管口径较作用前增大明显(t=2.301~3.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袢长较作用前明显增长(t=13.0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血管的血流速度作用后明显加快,血流流态为线流或线粒流两个级别的人数明显增多(X2=18.1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机体特定部位后可减少飞行人员微循环变异,改善其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2.
对MEBO活血化瘀初步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药物体内实验途径,对60例高粘度血症患者口服MEBO胶囊治疗,并与口服复方丹参片患者及健康者各60例作对照,观察研究了MEBO活血化瘀的微观变化。通过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面部血流国及舌尖微循环检测对比,证实了MEBO具有明显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调节血液流变性等作用,揭示了MEBO活血化瘀作用及疗效程度,为临床提供了MEBO活血化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凝药物对血小板形态影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300透射电镜观察43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形态及24例用抗凝药物治疗后的血小板形态改变,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聚集型血小板明显增多,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多而长。血粘度增高,甲皱微循环异常。用潘生丁、阿斯匹林、低分子右旋醣酐等药物治疗后,聚集型血小板减少,聚集堆以不同方式离散或出现解聚倾向,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血粘度降至正常范围。甲皱徵循环改善。几种药物中以阿斯匹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蝮蛇抗栓梅系蛇毒制剂之一,它具有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解聚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我们对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前后42例病人的皮肤甲皱微循环进行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观察对象:42例病人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9岁—72岁,其中50岁以上者34例。其病种多  相似文献   

5.
对象和方法。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3岁,均采用盐酸川芎嗪(北京第四制药厂产品)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120~160mg/d,15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后第3天测定有关指标。以临床体检健康者16例为对照,其中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55.6岁。甲皱微循环测定按1983年中国生理学会病理生理学会第一届微循环专题讨论会有关规定进行,并用田牛氏甲皱微循环加权积  相似文献   

6.
<正> 1 对象与方法 在海拔500m地区随机选择健康男青年60名,在平原完成测试项目后,乘机到达拉萨(海拔3680m),测定其居住8天和7个月后的体力水平。在同一地点,选择年龄、体重与上相似的移居者58人(移居15月和27月者各29人);选择同样条件的藏族世居者57人。分别完成相同项目测试。在错那(海拔4350m)选择移居7月、15月和27月的健康男青年各22名、31名和34名,测试内容同上。 采用自行车功率计作连续逐级递增负荷运动,直至力竭,测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心率(HRmax),同时测受试者的晨脉、身高、体重、肺活量、屏气时间、握力、背力、仰卧起坐、俯卧撑、60m和1000m计时跑时间。2 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长期生活在3 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的藏族青年在循环系统方面与短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汉族青年相比有着诸多的变化,尤其是在微循环方面的变化较为明显。本文旨在对高海拔的世居藏族青年和短期高海拔生活的汉族青年进行了甲皱微循环的观察,探讨高原地区生活的藏汉族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高原性心血管疾病变化机制和治疗提供帮助。作者选取了的世居的藏族青年和短期(3月~10年)高海拔生活的汉族青年,年龄在(16~21)岁,进行了检查。通过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室检查,同时测定了外周血红细胞记数和血红蛋白值,筛选出无重要疾患的藏、汉…  相似文献   

8.
立位低血压与甲襞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立位耐力试验中微循环的变化,推断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健康飞行员46例,静卧10min,在3s内站起,测即刻、站立10 min、20 min的血压、脉搏。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 全部受试者均为阴性,但心率加快,血管襞清晰度变差,数目减少。10 min后襞顶宽度变窄,动、静脉直径变细。有自觉症状者微血管出现闪现现象。结论 人体的立位耐力与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微血管闪现的原因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最大心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体能水平大学生的最大心率,探讨运动训练对最大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各20名,分别测试其递增负荷运动中的最大心率以及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无论男女,体育专业受试者最大吸氧量、100m跑和800m跑成绩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其递增负荷持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非体育专业。体育专业男女受试者安静心率和最大心率均低于相同性别和年龄的非体育专业受试者,大学生最大心率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合并肢瑞环谊的重要原因。作者对我种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在采用山英若碱治疗的前后均做了甲皱微循环观测。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本组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28岁,平均年龄59.1岁。50岁以上者102例,占85.0%。糖尿病病程3个月~35年,并发肢端坏疽时间3天~6年,下肢坏疽116例,上肢坏疽4例;其中湿性坏疽87例,占72.5%,干性坏疽8例,占6.7%,混合坏疽25例,占20.8%;重度坏疽55例,占45.8%,中度坏疽27例,占22.5%,轻度坏疽38例,占31.7%。方法:甲皱微循环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高原世居人群和移居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不同适应机理 ,我们于 1999- 0 4,在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 (海拔430 0m)对 2 4名高原世居藏族青年和 2 4名移居该地区的汉族青年同时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2 4名藏族士兵 ,年龄 18~ 2 0岁 ,平均 19.2岁 ,均出生和成长在西藏阿里地区 ,未曾到过平原。 2 4名汉族士兵 ,年龄17~ 2 5岁 ,平均 2 0 .4岁 ,生于平原 ,移居高原 1~ 3年 ,平均1.5年。两组青年经体检确认健康。受试者均在上午室内检测 ,室温 16~ 18℃ ,检测前受试者须静息 1h。采用无锡春光医学仪器…  相似文献   

12.
<正> 以1981年入学,1984年初中毕业,经体检健康的体育班(每天较普通班增加1小时体育课)学生(14~15岁)作为指示例,匹配同时入学,同性别,同年龄,同父母籍贯,同发育等级的普通班学生2名作为对照例,共22对(66人),男女各11对作为观察对象,按湖北省青少年儿童体质研究测试细则及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青年人稳定站立时的能量消耗水平,探究站立能量消耗分型的原因,为久坐少动行为的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1中的42名受试者(男性19人、女性23人)依次完成静坐-站立-静坐任务,每个阶段10 min,中间间隔2 min,采用MAX-Ⅱ气体代谢分析系统、AMTI三维测力台和NORAXON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分别进行能量消耗、身体无意识晃动和下肢主要肌肉肌电的测量,通过差异检验和logistic回归探讨站立能耗分型的原因。研究2模拟放松时站立情况,18名青年人(男女各半)完成站立、站立踱步、站立原地单脚移步和站立原地双脚移步任务,分析MAX-Ⅱ收集的代谢数据确定不同形式站立的能耗水平。结果:(1)研究1中,42名受试者中有30名受试者为站立能耗节约型,男女受试者在能耗分型上并无显著性差异(χ~2=0.487,P=0.472),足底压力中心点移动距离、内侧腓肠肌积分肌电增长值和股直肌积分肌电增长值的比值比(OR)分别为13.02、1.89和15.75,P值分别为0.027、0.023和0.013,两类受试者在心率、呼吸频率和呼吸商上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2中,站立、站立踱步、站立单脚移步和站立双脚移步的代谢当量(METs)分别为1.23、1.45、1.59和1.67。结论:相对于静坐,稳定站立时能量消耗的增幅有限;青年人中大部分个体在能耗分型上均属于节约型;分型与维持人体站立姿态相关的下肢肌肉的响应以及身体无意识的晃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脉冲调制中频电流作用后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了解到该电流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脉冲调制中频电流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脉冲调制中频电流疗法的患者66例,年龄17~72岁,男46,女20。头颈部治疗11例,躯干部治疗25例,上肢部治疗14例,下肢部治疗16例。正常人对照19例,年龄19~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在青海( 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Pa ) 和天津( 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Pa ) 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平原籍平原训练组(对照组,60人)、平原籍高原训练组(A组,62人)和高原籍高原训练组(B组,38人)。所有受试者进行12周训练,训练强度相同。训练前和训练后第4、8、12周用XXG-E3 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微循环功能指标,并对受试者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新兵血容量明显减少,以A组减少最为显著(P<0.05);B组半更新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滞留时间和半更新时间高于其他两组(P< 0.05);B组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A组襻周积分[(2.78±0.85)vs(0.93±0.34)]和流态积分[(1.33±0.34)vs(0.59±0.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籍战士的微循环功能对高原训练适应性较强,平原籍战士高原低氧军事训练应当逐步增加训练量,以减少高原反应和微循环障功能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对老年人呼吸机能的影响。方法:40名老年女性随机分成太极拳组和快走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每周5次,每次1小时,停止练习后再跟踪测试8周。受试者每4周测试1次呼吸机能,共7次,分别为实验前和实验第4、8、12、16、20、24周。结果:锻炼阶段,与实验前相比,两组第12周和第16周肺活量(VC)和时间肺活量(FVC)均显著增加,两组第16周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增加。停练阶段,与实验第16周相比,太极拳组实验第20周和第24周VC和FVC无明显变化,快走组第20周和第24周显著降低,两组第24周MVV均显著降低。结论: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在锻炼阶段均能提高老年女性呼吸机能,停练后太极拳锻炼者呼吸机能的维持效果好于快走锻炼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低氧帐篷模拟海拔2500米进行高住低练对运动员睡眠质量及相关精神因素的影响。方法:20名男子划船运动员、16名女子摔跤运动员、1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将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晚9∶00至次日晨7∶00在帐篷内休息与睡眠,两组在实验期间的训练运动量及强度基本一致。实验期共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分别在实验前、高住低练1周后、2周后、4周后对运动员的睡眠、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测试。对照组运动员同时进行测试。实验过程中,通过访谈了解影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结果:高住低练组运动员实验1周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而实验4周后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得分显著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高住低练初期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有仪器噪音、帐篷内湿度及受试者对缺氧的顾虑等。结论:采用低氧帐篷进行高住低练会影响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因素,从而使运动员睡眠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0名来自济南市槐阴区自愿参加本实验的退休职工 ,男女各 15名 ,年龄 6 0 - 75岁 ,平均6 6 5± 4 6 5岁。近期无系统锻炼史。1.2 方法 :有组织地教学简化 2 4式太极拳。实验时间为 6个月 ,每周锻炼 5次 ,每次 1个小时。分别在 2 0 0 2年 4月、10月进行练习前、后测试。1.3 测试内容、仪器和方法(1)基础心率 :测量练习前后安静状态下的基础心率 ,使用心率遥测仪 (PE -SPORT 2 0 0 0型 ,美国Acumen公司 )。(2 )血压 :测量练习前后安静状态下前臂血压 ,使用日本产的血压监控仪。(3)肺活量和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无跑步习惯人群是否存在足弓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方法:本研究招募无跑步习惯者和后跟着地跑者(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跑步)各12名。两组受试者均进行优势侧的持续10秒的跖趾关节力量测试和足趾拉力测试,分别获取最大力量数值并除以体重进行标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力量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无跑步习惯组,后跟着地跑组的跖趾关节绝对力量和足趾拉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跖趾关节相对力量具有下降趋势(P=0.065)。结论: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普通无跑步习惯的人群,足弓相关构成肌肉的相对力量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跑姿和缓冲跑鞋对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舰船磁场环境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通磁作业的扫雷艇(按通常扫雷工况通磁6天,每天5小时)和不通磁的对照艇(不产生磁场环境)各26名艇员同时测试试验前后心电图、心功能、甲襞微循环、脑血流图、血液LDH和AchE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结果磁作业组通磁6天的艇员心输出量增加(P<0.01),甲襞微循环管径扩张(P<0.01),脑血流图幅值升高(P<0.05);经休息6天,上述变化均恢复原状(P>0.05);其它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舰船磁场环境中作业6天的人员可出现某些可逆性生理性变化,经休息6天即恢复原状,未见病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