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 ,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 ,不但温阳散寒 ,而且温经除痹止痛 ,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 ,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 ,机体失于温煦 ,寒邪束于肌表 ,卫阳不得布达 ,气血运行不畅 ,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 ,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但究其病机总属阳气虚损,寒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不通则痛。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  相似文献   

4.
张树田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由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温经散寒,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该方配伍严谨,组方巧妙,麻黄配附子,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  相似文献   

5.
医案四则     
韩萍 《当代医学》2009,15(31):158-159
1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少两感证 夏某,2008年5月25日初诊。主诉:发热恶寒半天。患者于昨天下午不慎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神乏困倦,自服日夜百服宁片2次,至傍晚时分恶寒反觉加重,身痛欲睡,手足冰冷,无汗出。现病T37.6℃,舌淡苔薄润,脉沉稍细数。脉证合参,辨为少阴兼表证,治宜温经解表。即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庆海 《中外医疗》2009,28(24):109-110
目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体会。方法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对照组分别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氯雷他定,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优势。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结合<内经>及中医中药现代研究成果,揭示此方确凿之疗效.太阳少阴一水一火之表里关系;两感于寒,施治常表里兼顾;兼顾者,温经解表也.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上工治其萌芽,防微杜渐为医工之本;了彻方意,临证自可活泼圆通;学古而不忘今,握新信息而充视野.  相似文献   

8.
麻辛附子汤为《伤寒论》方,由麻黄、细辛、附子三药组成。笔者运用剂量一般为附子30克,麻黄10克、细辛3克。此方为温经解表,扶正祛邪之良方,原用于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证,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四肢痠痛,欲寐无神,脉沉等。但于临床实际应用上,多用加味麻辛附子汤,即于上方中加入桂枝五钱,干姜三钱,大枣五枚,甘草二钱,故又称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或称加味麻辛附子汤.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少两感证.笔者跟随导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予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第301条,在少阴病中治疗太少两感证,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三药合用,共奏温经解表之效。此方应用需斟酌麻黄用量,量不宜过小,以至发汗不彻,亦不宜过大,以至伤及津液。处方用药,中正平和,补而不壅,攻邪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黄芪、川芎、丹参、当归、桂枝、干姜、赤芍)为基础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2%。结论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是述少阴病寒化兼表的证治。麻黄附子细辛汤药仅三味,但立法鲜明,功在扶阳散寒,是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有效方剂,后世医家对本方运用多有发挥。笔者临证宗"六经-病机-方证"的辨证方法,选用经方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治疗多种病症,疗效确凿。与小青龙汤合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与真武汤合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治疗眩晕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朱正海 《中外医疗》2010,29(11):131-131
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当以"阳虚寒滞"见畏寒形冷、舌淡或胖、苔白润、脉迟缓为辨证要点。针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导师陈明教授临床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过敏性鼻炎、脱发、肾炎水肿等验案四则,提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广泛运用于各类阳虚性疾病,并且其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S、S、S征又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心脏窦房结的器质病变导致起搏或和传导机能渐进性衰竭,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和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综合征。过缓或过速心律失常的交替出现是“病窦”的特点,目前治疗比较困难,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药麻黄细辛汤治疗S、S、S征,均取得满意疗效。一、小析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经方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吴莱萸汤治疗少腹冷痛,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骨转癌疼痛,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四则医案报道。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少阴兼表证用方之异同郭炳新(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少阴病/中医药疗法,表证/中医药疗法,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伤寒论》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1],302条曰:...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少阴篇》,原文载:“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为常用发表之剂,主要用于少阴表证。  相似文献   

19.
追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方背景,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物组成,论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介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用药特点,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机制与心气、心阳亏虚紧密相关,明确气阳两虚、阴寒内盛的发病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为主要治则,用药在益气温阳药的基础上,酌加活血药、滋阴药,收效可观,并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