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市徐汇区1999年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市徐汇区居民1999年死因回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男性的全死因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均高于女性,男性死亡率死因顺位依次为:肿瘤、循环系、呼吸系、损伤和中毒、传染病;女性死亡率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肿瘤、呼吸系、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病。与死亡率死因顺位相比,男性损伤和中毒、传染病的PYLL顺位较之提前1个位次。神经系统病、先天异常分别提前5个位次和7个位次;女性的肿瘤、损伤和中毒均提前了1个位次。精神病、传染病分别提前了4个位次和5个位次,该结果提示,循环系、肿瘤、呼吸系病是徐汇区居民的三大主要死因,引起“早死”的疾病是先天异常、传染病、神经系统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合肥市疾病监测点居民 1990~ 2 0 0 0年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趋势X2 检验和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结果  10余年死亡率年平均下降 3.17% .男性平均下降 2 .2 5 % ,女性平均下降 10 .74 % ;6 0岁以前各年龄组下降明显 ;死因顺位一直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病和消化系病交替位于其后 ;恶性肿瘤的YPLL率 1990年、1995年、2 0 0 0年均保持首位 ,损伤中毒的YPLL构成顺位较之死因顺位明显提前 ,呼吸系病明显退后。结论 合肥疾病监测点 1990~ 2 0 0 0年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 ,女性死亡率下降较男性明显 ;主要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是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居民减寿主要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死亡资料。结果 2009-2011年岱山县居民死亡率为761.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34/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0.32,P<0.0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中毒;期望寿命79.31岁,去除前5位死因期望寿命分别可增加3.65、2.86、2.27、1.41、1.37岁;减寿年数构成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5种死因占总减寿年数的86.50%,与死因顺位相比,损伤中毒由第5位上升至第2位,而呼吸系病由第2位下降至第5位;平均减寿数顺位依次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病。结论岱山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中毒和恶性肿瘤是影响低年龄组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根据岱山县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圆形分布理论研究了1990-1992年广西10个县(市,区)的死因调查资料。对前10位死因逐月死亡频数分布的研究认为;本次死因调查的逐月死亡频数分布并不像疾病病例分布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各月的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疾病,呼吸系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传染病寄生虫,消化系疾病,新生儿病,泌尿生殖系病,内分泌代谢免疫性疾病的依次顺位,但女性逐月死因顺位则以呼吸系疾病为首位,其他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德市2004-2005年居民死因,为制订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应用卫生部《死因医学登记系统》进行死因分析。结果常德市2004-2005年居民平均粗死亡率为5.20‰,平均标化死亡率为5.34‰,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疾病、呼吸系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疾病。0~44岁年龄段损伤和中毒为第一位死因;45~64岁则为肿瘤;65岁以上为循环系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常德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控制工作;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亦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普毅  张跃辉  雷金 《卫生软科学》2014,(6):406-409,412
[目的]通过对居民人口构成分析和死因回顾性调查,评价居民死因状况,探讨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和因素,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个旧市2004-2005年居民人口构成、居民期望寿命、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居民死因状况。[结果]个旧市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心脏病、传染病、消化系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精神疾病。男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33%,女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19%。2005年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3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1.3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7.64岁,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疾病。[结论]个旧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期望寿命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武汉市部分地区1986~1989年3441例死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中,男性居民死亡率大于女性;影响居民健康的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脑血管疾病及损伤与中毒,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已退居第六位;男性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1.04岁,女性为74.74岁,其中循环系疾病对寿命的影响最大,而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则主要威胁中壮年人群。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2002年城区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我市城区居民死因构成 ,发现当前危害严重的疾病 ,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标准ICD - 9进行 ,死因归类按国家卫生部 1 7大类 (CCD - 87)归类 ,以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作为统计指标。结果 本文对 2 0 0 2年郑州市城区人口死因进行分析 ,城区居民年均死亡率为 30 9.5 4 / 1 0万。前 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病 ,肿瘤、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 ,传染病死因排第十位。主要死因的YPLL顺位是 :肿瘤、循环系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代射免疫疾病。提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面临着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疾病双重负担 ,针对不同类别的疾病应运用计划免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社区干预、疾病筛查等不同的手段 ,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降低死亡率 ,提高人们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0年杨浦区居民死亡率7.85%(标化死亡率2.24‰),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死亡率在33.70/10万292.49/10万;期望寿命82.52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预期寿命分别可增加6.58岁和3.96岁;以减寿年数(YP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病、损伤与中毒、新生儿病及先天异常;以平均减寿年数(A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病、先天异常、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与中毒和肿瘤。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对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进行防治的同时,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主要影响低年龄组死因的损伤与中毒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沂蒙山区农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0.14岁(男性69.30岁,女性70.77岁),年死亡率为5.63‰(男性5.65‰,女性5.60‰),属低出生低死亡型中的Ⅲa型(WHO)。前六位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疾病、意外死亡、感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疾病、结核病、心血管疾病。死因和构成属发展中国家死亡类型。去前六位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64岁、2.19岁、2.15岁、2.01岁、1.96岁、1.88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的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评估不同疾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AYLL)、年度变化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死亡谱和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按ICD-10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使用DeathReg200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并计算1。69岁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结果相城区户籍居民全死因死亡率为670.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PYLL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及变性和染色体异常;PYLL相对比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或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恶性肿瘤。结论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和中毒及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石化公司职工的主要死因及疾病的减寿危害,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减寿损失年率,对1996-2006年公司范围内职工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6年公司职工标化死亡率为278.84/10万,男性299.48/10万,女性215.43/10万,死亡原因排列前5位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1.04%;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6565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21.51‰,男性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4905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26.57‰,女性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660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9.99‰,顺序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公司职工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导致职工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90~2000年职业人群的死因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以探讨职业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方法进行主要死因的分类,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死因构成比、PYLL和PYLL相对比。结果 按照死因构成比顺序,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按照PYLL排序,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分别提升了2位,而呼吸系统疾病则下降了1位;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前5位依次是损伤与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另外,将人群按性别以及职业分层后,其死因顺位也有各自的特点。结论 综合分析后,可知泰安市职业人群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与中毒,以及男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目前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2005年,三峡库区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7.96%;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PYLL合计为20406.43人年。结论三峡库区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死亡现状,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 利用2008-2012年新源县的死亡监测数据,对哈萨克族居民粗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粗死亡率为613.7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5.50/10万。死亡原因居前五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占全死因的84.40%。潜在减寿年数为65 870人年,潜在减寿率为94.51‰。减寿原因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损伤和中毒、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损伤和中毒、慢性病危害突出,传染病造成的健康损失也不容忽视,同时需要关注孕产妇和婴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1996—1998年苏北四县(市)居民主要死因及PYLL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苏北四县(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及PYLL。方法 运用全死因和PYLL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北部地区赣榆、铜山、新沂和邳州四县(市)1996-1998年死亡回顾调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引起当地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消化系病。其中损伤和中毒占死亡率构成的14.18%,占总PYLL的45.56%;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和COPD这几种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累计构成为68.37%,PYLL累计构成为36.05%。结论 这些疾病应成为当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262例,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716.00、81414.00、81106.50、61978.50、26523.00、22232.50年。结论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居民死因状况及主要死因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兵团2008-2012年8个师部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兵团2008-2012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08.67/10万,男性624.01/10万,女性383.1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0~岁组和15~岁组的5年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45~岁组和≥65岁组的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损伤与中毒占0~岁组和1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24.19%和30.48%,循环系统疾病占45~岁组和≥6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36.68%和47.20%;按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兵团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措施,降低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