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4例新生儿破伤风,男女之比为9.8:1。潜伏期3 ̄12天。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率70.3%,有效率79.6%,病死率14.8%。潜伏期愈短、病型愈重则病死率愈高。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变态反应20例海门市人民医院(226100)张勤破伤风抗毒素(TAT)引起的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高。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对TAT变态反应的防治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3年7月~1994年7月来门诊注射TAT100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发病和死亡机理及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综合分析238例病人在病因及毒理学方面的变化,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喉痉挛及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抗毒素、镇静剂的合理应用及密切观察病情为治疗提供了保障。结论:及时而全面的综合疗才能有效地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破伤风患者103例(含新生儿3例),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为52例,观察组为51例。对照组采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抽搐的次数明显变少,抽搐的时间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静脉联合椎管内注射的方法治疗破伤风,能够减少患者的抽搐次数,缓解其抽搐的症状,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破伤风的发病和死亡机理及临床药物应用的方法。方法 :综合分析 2 38例病人在病因及毒理学方面的变化 ,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 :喉痉挛及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抗毒素、镇静剂的合理应用及密切观察病情为治疗提供了保障。结论 :及时而全面的综合疗才能有效地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紊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因此,治疗破伤风要减少患者死亡率,就必须有效地控制痉挛。近年来,我科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索(简称TAT)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重型破伤风15例,有效地控制了痉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现将治疗和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外科特异性感染 ,但由于人们对其重视不足 ,且因其芽孢在自然界分布较广 ,故感染机会较多 ,在我国尤其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仍常见 ,且病死率较高。本文总结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破伤风患者 135例 ,就其诊疗作探讨分析。1 一般资料我院 1992— 2 0 0 1年共收治破伤风患者 135例 ,其中男 92例 ,女 4 3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4 4岁 ,就诊时 90例伴有咀嚼无力 ,张口困难 ,颈项肌紧张等表现。 4 5例出现背腹部肌肉痉挛 ,角弓反张症状 ,135例近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76例有未愈创口 ,5 9例创口已愈合。2 临床诊疗经…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194例中,新生儿破伤风94例,占48.5%。误诊5例,占2.6%。收住院124例,病死率12.1%,新生儿为18.2%。在综合治疗中,应用大剂量TAT、安定和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破伤风4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伤风是由厌氧革兰阳性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以频繁全身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近年来虽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但在日常活动所致的外伤中,特别是在健康意识较差的农村地区,本病亦较为多见。近年本院共收治破伤风患者4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近8年来收治新生儿破伤风41例。总结了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特点,提出了治疗本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罗廷盛 《右江医学》1996,24(4):166-166
54例新生儿破伤风治疗分析凌云县人民医院(533100)罗廷盛本院于1989年1月~1994年12月间,采取延长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时间,并辅以维生素B6和东南菪碱对54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治疗,疗效相当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为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年~2004年共收治成年人破伤风76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外伤性感染59例,烧伤和产褥感染各4例,冻伤感染和化脓性中耳炎各2例,手术创口感染5例.潜伏期最短4d,最长28d,<2周52例,占68.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关紧闭、局部和全身强直性抽搐、喉头痉挛、面部青紫、发热等.按劳氏分型[1]:轻型2例,中型26例,重型48例.  相似文献   

13.
14.
1997年1月-2000年1月,我科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有22例,静脉注射TAT治疗16例,鞘内注射TAT治疗6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重症破伤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确诊为重症破伤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单独静脉注射组20例及单独椎管注射组20例。三组在常规应用甲硝唑、青霉素,营养支持治疗和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和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联用,单独静脉注射组采用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单独椎管注射组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结果:经椎管内注射及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后,患者抽搐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抽搐缓解的时间4.5天,完全控制时间9天,均全部治愈。结论:联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同单独用应进性对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独静脉注射组及单独椎管注射组比(P〈0.05)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可快速的清除游离毒素,减轻患者抽搐和痉挛的症状,避免窒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15岁 ,在学踢足球时不慎跌倒 ,腿部摔伤 ,行清创缝合后 ,在注射TAT前先做皮试 ,皮试结果为阳性 ,故给予脱敏注射。在进行第 3次注射时 ,患者感觉全身皮肤发痒、皮疹、喉头有异物感 ,继之出现咳嗽 ,呼吸急促、喘憋、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神智恍惚 ,考虑是TAT过敏性休克。立即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静脉推注 ,同时进行吸氧、保暖等处理。 10min后 ,患者呼吸稍平稳 ,心率仍快 ,继续进行对症治疗 ,2 0min后患者神智转清、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心率正常、休克纠正。2 讨论TAT脱敏的机理是 :…  相似文献   

18.
由于预防接种的推广,破伤风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但在广大农村仍有遇到散发的病例。1991-1996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破伤风8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在一九八七年来共收治25例新生儿破伤风,应用大剂量安定及破伤风抗毒素等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报告 患者,女,36岁,因手外伤于2009年6月5日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手术后给予肌注破伤风抗毒素(TAT)。患者平素有青霉素过敏史。TAT皮试呈阳性,给予肌注,分别以TAT0.1,0.2,0.4ml用注射用水稀释至1ml,每间隔15min肌注1次,肌注完后患者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